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纪念李四光先生诞辰135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
首页> 科技频道> 科技人物 > 正文

纪念李四光先生诞辰135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

来源:光明网2024-10-25 11:00

  为缅怀我国现代科学技术事业重要奠基人之一、地质学家李四光的光辉一生,在李四光诞辰135周年之际,由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科学文化传播专委会、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共同主办,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科学家》杂志社共同承办的纪念李四光先生诞辰135周年座谈会于10月22日上午在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举办。

纪念李四光先生诞辰135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

  座谈会回顾了李四光献身科学事业的人生经历,讨论了“爱国、求实、育人、严谨、奉献”的李四光精神,研讨了由李四光外孙女邹宗平口述、陈俭霖撰写的传记图书《一生襟抱为国开——我的爷爷李四光》的创作出版经验,对于激励新时代科技工作者弘扬老一辈科学家精神,献身我国科技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出席座谈会的有中国工程院院士、石油地质学家、石油勘探家康玉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原院长李廷栋,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球物理学家、地热构造学研究的开拓者石耀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基金会理事长高平,李四光的外孙女、李四光纪念馆高级顾问邹宗平等。座谈会由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科学文化传播专委会主任、《科学家》杂志社名誉总编辑许向阳作为嘉宾主持。

纪念李四光先生诞辰135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

  座谈会上,康玉柱院士表示,李四光是中国地质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创立了地质力学理论,他的贡献不仅体现在地质学领域,更在于他通过科学研究为国家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李四光的思想不仅是当时走在了世界构造地质学的前沿,在今天的构造地质学研究中仍具有指导意义,李四光为中国的石油勘探作出了卓越贡献。

  李廷栋院士在书面发言中表示,纪念李四光诞辰135周年座谈会的召开和李四光传记《一生襟抱为国开》的出版发行都是对李四光的最好怀念。李四光是一位顶天立地的科学巨人,是科学家精神的杰出典范。他具有强烈的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家国情怀,他的创新性科学成果对提高我国地质工作水平和推动科技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纪念李四光先生诞辰135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

  作为现今李四光唯一的直系亲属,并与李四光共同生活了18年的邹宗平女士,对李四光的生活和工作经历有着直观和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书中的内容和照片以及李四光的手稿是首次披露。本书是记录李四光先生及其家庭经历最真实、最权威的一部著作,对于研究李四光精神和中国地质工作发展和历史将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球物理学家、构造学研究的开拓者石耀霖院士在书面发言中表示,李四光的一家是传奇的院士之家,他不仅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理学家,他的女儿李琳是院士、物理学家,女婿邹承鲁也是院士、生物化学家。这在我国科学界被传为佳话。迄今为止,已有很多关于李四光及其全家的回忆文章和传记问世,并对他们的精神和事迹进行详细表述。然而,李四光的外孙女邹宗平的这部回忆录还是从不同的独特视角提供了朴素而多彩、立体且生动的描述。既让我们看到李四光先生一生的艰苦奋斗和卓绝贡献,又让我们看到李四光及其后人的业绩,经得起时光的磨砺和历史的检验。

纪念李四光先生诞辰135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

  高平理事长结合自己的工作谈到,李四光不愧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首先,从科技角度而言,他是新中国的一位科技领军人,用科学的钥匙开启了中国地质事业的征程。其次,他本身是一位优秀的创新者。他的科技创新是骨子里的,能够将自己学到的所有知识和认识到的问题用不同于常人的、不墨守成规的方式提出来并亲自实践。第三,他是资源能源行业的领袖,他创立的地质力学学说对大地构造的认识绝不仅仅是找到石油,而是整个构造体系的认识解决了成油、成气、成矿以及未来地热等新能源库存机制的生成和寻找规律。

  作为李四光的唯一直系亲属,李四光的外孙女、李四光纪念馆高级顾问邹宗平表示,很多人认为地质工作非常艰苦,实际上地质工作是一个浪漫的事情,有很多有趣的东西。创办李四光纪念馆的初衷是向外界讲述李四光的故事,希望通过不同的方式,比如音乐书籍、专业书籍、画展等,让更多人了解地质工作,让更多年轻人愿意选择学习地质。

纪念李四光先生诞辰135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原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傅安洲介绍,中国地质大学参加了中国科协“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创编了话剧《大地之光》。该剧以李四光爱国求是、担当奉献的价值追求为主线,以师生演师长、后辈演先辈的方式,艺术地再现了李四光的科学人生和家国情怀。作为科学文化教育的生动载体,该剧也让上千名参演的学生在具身体验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洗礼,有效传播了科学家精神。

纪念李四光先生诞辰135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副所长余佳表示,李四光是地质学的奠基人之一,周总理当年称赞李四光为科学界的一面旗帜,李四光一手创办了地质力学所,作为地理力学所的一员,传承和弘扬李四光精神是责无旁贷的职责、使命和担当。李四光的创新精神对培养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具有强大力量。

纪念李四光先生诞辰135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总编辑陈卫春在谈及《一生襟抱为国开——我的爷爷李四光》一书出版情况时表示,把李四光的科学思想、爱国精神传承好、传播好、发扬好,体现一个国际一流出版企业的担当和社会责任,是组织出版这本书的原始动力。

纪念李四光先生诞辰135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

  《一生襟抱为国开——我的爷爷李四光 》撰写者陈俭霖谈及创作感受感慨良多,他表示,山兮复何在,石迹耿千秋,李四光为民发光,为国争光,地质之光,青史留光的优秀品质将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在科技强国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期待今后能有更多机会为弘扬科学家的精神继续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纪念李四光先生诞辰135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

  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科学文化传播专委会副主任、天津市科协党组成员、秘书长边守川表示,弘扬科学家精神不能只做表面浅层次的工作,科学家精神进校园、建立科学家精神基地等等,还要有深层次的根本的研究和举措,究其根源对症下药。

纪念李四光先生诞辰135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

  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科学文化传播专委会副主任、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科协科普活动中心)交流处处长张奔放表示,这本书再次讲述了“由仲揆到四光”的美谈。众所周知,四光之名源自《尚书·尧典》中的“光被四表”,但对于“被”这个多音字该如何发音,则成为口述这段典故的一个小难题——《康熙字典》收录了bèi、bì、pī、pì四种字意,明确“光被四表”的“被”音bì,是“及”的意思;《辞海》收录了bèi、bì、pī三种字意,却把“及”的意思赋予bèi;《新华字典》只取bèi、pī两种字意,不见“及”之意。综上,鉴于pī音同“披”,其与“光被四表”本意无关,故从现代汉语的字意出发,应读作“光bèi四表”;但考虑到取四光之名时,《辞海》《新华字典》尚未问世,故建议口述时读作“光bì四表”并稍加解释。

纪念李四光先生诞辰135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

  许向阳在总结发言中表示,中国现代科学家群体形成演进过程经历了科学救国、科研报国、科教兴国、科技强国的历史阶段,可见爱国精神是中国科学家与生俱来的一种价值追求。当前,科技竞争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关键要素,民族复兴伟业赓续前行,学习和传承李四光等老一代科学家践行的中国科学家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纪念李四光先生诞辰135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

  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科学文化传播专委会秘书长、《科学家》杂志社社长祁书彦,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科学文化传播专委会秘书处主任、《科学家》杂志社常务副社长崔琦以及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一生襟抱为国开——我的爷爷李四光》一书的创作团队也参加了此次座谈会。(崔琦)

[ 责编:张佳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福建首条第五航权客运航线开通

  • 重庆云阳的“侏罗纪公园”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研究证实,熊蜂能够通过观察同伴的积极状态改变自身的行为决策,呈现出类似“情绪传染”的现象。
2025-10-27 10:35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团队研发出一款名为“交通安全副驾”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能够精准预测交通事故风险。
2025-10-27 10:34
近段时间,国产算力的竞争日趋激烈。
2025-10-27 10:33
24日至26日,以“汇聚天下英才 共创美好未来”为主题的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在浙江省温州市举行。
2025-10-27 02:40
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有一座特殊的“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它是全国327座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唯一的科学家纪念馆。三层楼的建筑,让无数人致敬仰望、驻足流连。
2025-10-27 02:40
记者从在山东东营市召开的2025中日韩澳候鸟保护工作组会议上获悉:我国鸟类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白鹤、青头潜鸭、黑嘴鸥、中华凤头燕鸥、朱鹮等多个濒危物种种群数量实现稳定增长,2024年、2025年同步监测越冬水鸟数量连创历史调查监测新高。我国连续6年开展“清风行动”,相关违法案件数量和违法犯罪人员数量明显下降,鸟类等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2025-10-24 10:21
光明日报银川10月23日电 记者张文攀从宁夏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多年来,宁夏始终把防沙治沙作为荒漠化防治的重点工作,荒漠化和沙化土地连续25年实现“双缩减”,率先在全国实现了“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2025-10-24 09:57
光明日报海口10月23日电 记者王晓樱、通讯员张阳日前从海南大学获悉,该校热带油茶研究团队在海南五指山热带雨林进行油茶种质资源收集时,发现油茶新物种——五指山油茶。研究团队进一步通过形态学比对和叶绿体基因组系统进化分析,确认这次发现的油茶为独立物种。
2025-10-24 09:55
自半导体产业诞生以来,光刻技术始终发挥着关键作用,是推动集成电路芯片制程工艺持续微缩的核心驱动力之一。彭海琳告诉记者,在芯片制造的光刻流程中,“显影”是决定图案成败的核心一步。
2025-10-24 09:54
23日22时3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二十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10-24 09:52
从自动化生产线到智能机器人,从大数据分析到物联网技术,从节能改造到绿色转型……当前,我国制造业进入一个更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制造新时代。其中,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有利于持续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动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不断引领产业向中高端跃升。
2025-10-24 09:51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通知,部署开展城域“毫秒用算”专项行动。
2025-10-23 10:31
近日,以“先进制造”为主题的第138届广交会第一期落下帷幕。截至10月19日,境外采购商线下到会人数超15.79万人,环比增长6.3%。
2025-10-23 10:27
日前,大连理工大学科研团队研发的无人机蒙皮超薄一体化集成射频传感器挂飞成功,这标志着我国曲面天线全3D打印技术向实装应用迈出了重要一步。
2025-10-23 10:26
研究团队首次在原子尺度揭示了冰在二维下独特的“织网式”结晶过程。该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
2025-10-23 10:24
据农情调度,截至10月21日,全国秋粮收获近八成。
2025-10-23 10:23
科研和产业像“两张皮”,中间缺了能把成果“送上门”的人。
2025-10-22 10:17
由美国斯坦福医学院、英国莫菲尔德眼科医院、德国波恩大学等多家国际科研机构组成的团队,开发出一款视网膜下无线微芯片,成功帮助晚期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恢复了视力。
2025-10-22 10:15
为深切缅怀杨振宁先生,位于清华大学图书馆老馆219室的杨振宁书屋日前正式开放,与其同步启用的杨振宁档案资料库专题网站也面向全球上线发布。
2025-10-22 10:09
中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含利福特尼唑的三联方案,让幽门螺杆菌治疗有望重新回归更简便的三联方案时代,为全球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带来了全新的治疗选择。
2025-10-22 10:0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