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潍有双百双千 坊显振兴力量丨农业园区奏响“增收曲”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潍有双百双千 坊显振兴力量丨农业园区奏响“增收曲”

来源:大众网2024-11-22 14:15

  编者按:大地焕颜,山水欢笑。走进潍坊,精致大气的示范片区,发展迅猛的农业龙头企业,高端现代的农业园区,富裕和美的样板村庄……潍坊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从2024年9月起,创新实施“百区示范、百园提升、千企引领、千村共富”工程,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成样板”的总体目标,坚持“片区、园区、经营主体、村庄”一体设计、一体推进,强化市、县、镇三级联动,利用3年左右时间,打造100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提升10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做强1000家农业经营主体,推动1000个村庄实现共同富裕,全力推进由“一村美”向“村村美”拓展、“一域兴”向“全域兴”跃升。

  大众网潍坊联合潍坊市农业农村局共同推出《潍有双百双千坊显振兴力量》主题报道,与大家一起看片区发展,观企业变化,感受经营主体活力,体验共富村庄魅力。

  时节已悄然入冬,万物渐趋蛰伏,然而潍坊的大棚内却是一片生机盎然之景。农人们身着轻便的衣衫,额头上沁出了汗珠。他们熟练地在瓜藤间游走,目光炯炯地锁定着下一个成熟的西瓜。温暖湿润的空气包裹着这片甜蜜,不禁让人忘记了寒冬的模样。

潍有双百双千 坊显振兴力量丨农业园区奏响“增收曲”

  潍坊冬日里的丰收盛景,与自2023年9月起启动实施的“双百双千”工程密不可分。片区、园区、龙头企业、村庄等7类主体经过一年多的打造,如今已规划得更加科学合理,产业布局愈发清晰有序,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潍坊“双百双千”工程已在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建设中发挥了出色的示范引领作用。

  年育苗8000万株,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种子相当于农业发展的芯片,种子研发和种苗培育对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我们必须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山东万物城控股集团园区经理武萌告诉记者,园区成立了自己的种子、种苗研发中心,并引进中国农业大学专业教授团队入驻成立种子研发工作站,已成功研发了6类西瓜品种、5类甜瓜品种和3类南瓜品种。

潍有双百双千 坊显振兴力量丨农业园区奏响“增收曲”

  在种苗培育方面,园区与山东农科院共同建设西甜瓜集约化育苗试验示范基地,建有育苗温室65000平方米,配备了全自动水肥一体化及物联网系统、智能恒温恒湿系统、自动杀菌消毒系统、新风系统等高科技设备,实现了从播种到移栽全流程的精细化、智能化、标准化管控,极大地提高了种苗的质量和成活率,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同时也为西甜瓜品种的改良和创新创造了有利条件。

  山东万物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中国第三大育苗企业,年育苗量达8000万株,在种苗培育方面可谓实力强劲。生产经营的西瓜品种有:翡翠蜜、玲珑芯、小蜜冠、正美翡翠、正麒619等;生产经营的甜瓜品种有:瓜音、万嘉、万丽、天籁之星等。

潍有双百双千 坊显振兴力量丨农业园区奏响“增收曲”

  “以正美翡翠为例,不仅外形美观,而且口感酥脆。不同于传统西瓜的硬脆口感,我们的产品可以做到入口即化。因此,可以轻松在竞争激烈的西瓜市场中脱颖而出。”武萌熟练地挑选西瓜,随后利落地将其切开,将鲜嫩欲滴的瓜瓤展示在镜头面前。

  该品种推广近三年以来,园区采用“公司种苗+农户+技术指导+产品回采”合作模式,带动周边种植面积5000亩,带动附近几十个村的350多户村民增产增收。相比传统西瓜品种,可实现每亩年增收15000元,显著的经济效益不仅为瓜农们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动力,还吸引了更多年轻人返乡投身西瓜种植事业,为乡村农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形成了产业兴、农民富的良好局面。

  草莓坐上“升降机”,智慧农业让田园变身科技“梦工厂”

  潍坊昌邑潍水苗木果蔬种植基地内的草莓植株生长在特制的栽培架上,只需在操作面板上轻轻按下按钮,栽培架便会根据指令精准地调整高度,根据不同的日照角度和时间,灵活地移动草莓植株的位置,让草莓最大程度上享受全方位的日光浴。

潍有双百双千 坊显振兴力量丨农业园区奏响“增收曲”

  同时,系统还大大提高了采摘效率,可以通过调整栽培架的高度,使草莓处于最适于采摘的位置,避免了农民因过度伸展或弯腰造成的劳作损伤。智慧农业让农民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转而成为农业科技的操控者和受益者。新技术让农业生产不再是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而是可以根据作物需求,主动出击,创造最佳生长条件。

  “基地利用荷兰豪根道(Hoogendoor)智控系统,依托作物生长模型,利用精准环境控制技术,实现花卉、蔬菜、水果生产自动化控制、智能化管理。”基地技术员王秋玲表示,系统可以依据作物生长的不同阶段和环境变化自动协调各模块工作,通过手机“一键”实现灌溉的精准定量、温度的精细调控以及光照的最佳匹配。各环节紧密配合、有条不紊,智慧农业的魅力在其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据了解,该基地由昌邑市三农创新发展集团投资3亿元打造而成,规划建设了9万平方米的智能连栋玻璃温室,是潍坊市唯一的正压通风智能玻璃温室。采用的豪根道智控系统获评第一批潍坊市数字农业典型应用场景,在“数据要素 X”大赛山东分赛潍坊市选拔赛决赛荣获二等奖。

潍有双百双千 坊显振兴力量丨农业园区奏响“增收曲”

  系统为基地的生产带来了巨大的优势,使得每一株植物都能得到悉心的照料,进而保障了农产品和花卉的产量与质量。

  “基地可以年产saopolo等番茄420万斤,蝴蝶兰等花卉55万株,草莓6.4万斤,年产值达2500万元,带动周边200余名群众就业增收。”昌邑市三农创新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于明新介绍。

  智慧农业让田园变身科技“梦工厂”,为设施农业发展走出了一条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设施农业发展道路,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打造高端设施农业新标杆。

  总产值全省第一,“小园区”撬动“大产业”

  潍坊在波澜壮阔的农村改革过程中奋勇向前,探索形成了“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不仅为潍坊农业农村发展铺就了坚实的康庄大道,更是在全国范围内成为了可借鉴、可推广的经典范例,指引着各地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找准方向、创新实践,向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大步迈进。

  相关资料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潍坊农业生产发展成效明显,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37.3亿元,可比价增速4.5%,总量位居全省第一,增幅位居全省第二,实现了高基数下的快速增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类农业产业园区积极引入高新技术,智能化、精准化的农业管理设备,让农业生产变得更加科学、高效。

  在匠造国际高端食品产业园,从原料的筛选、处理到调味品的调配、包装,数字化控制系统如同大脑,严格把控着品质与产量。技术人员们运用前沿的生物技术和食品科学知识,不断创新和改良调味品配方,使每一款产品都能满足国际高端市场对于口感和品质的严苛要求。

  “我们的产品全都满足出口标准,这得益于先进的生产工艺、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以及对国际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以日本市场为例,我们的产品在整个日本调味品市场能占到50%的市场份额,产品品质在国际同类型产品中算得上是佼佼者。”匠造国际高端食品产业园行政经理孙振振表示。

潍有双百双千 坊显振兴力量丨农业园区奏响“增收曲”

  产业园的发展离不开周边产业的协同支持,更离不开乡村这片广袤的土壤。匠造国际高端食品产业园积极与周边乡村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订单的方式,采购农民种植的符合原料标准的农作物,从源头上保障产品质量,也为农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潍有双百双千 坊显振兴力量丨农业园区奏响“增收曲”

  每一棵精心培育的农作物都有了稳定的归宿,每一份源自土地的付出都化作了丰收的喜悦。潍坊正不断提升园区带动能力,坚持集中资源、高效发展,引导人才、土地、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向园区聚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形成纵向贯通、横向配套的全产业链园区。同时探索“国有资本投资+专业公司运营+农户承包经营”“大园区+小业主”“农户+产业化联合体”等模式,将农民嵌入园区产业链条,让群众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收益。

  在“双百双千”工程的指引建设下,潍坊打破了传统农业生产周期长、收益慢的桎梏,通过科学的种植规划、先进的技术支持以及合理的资源调配,让土地的利用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45天便能成熟的西瓜、两个半月就能采摘一次的草莓等,一茬接一茬地为农民带来甜蜜的收益。身后那片旺盛的土地孕育着农业创新发展的无限可能,也绘就了乡村繁荣的绚丽底色。(记者牛鞠榕)

[ 责编:谢芸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神舟二十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

  • 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2025-04-25 10:16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2025-04-25 10:15
水利部近日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2025-04-25 10:11
这些看不见的技术迭代,正为中国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铺就更坚实的“天梯”。
2025-04-25 10:09
《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2025-04-25 10:08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直冲云霄,熊熊尾焰映照着千年胡杨,也照亮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篇章。
2025-04-25 10:07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航天诱变紫云英新品种,固氮效能更高了,综合生态效应也非常大
2025-04-24 09:34
这项研究不依赖直接改变作物的遗传背景,而是通过调控根际的微生物组来优化作物在田间的生长表现。
2025-04-24 09:26
以斑马鱼、涡虫和链霉菌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生命科学实验
2025-04-24 09:24
涅槃重生的AI开口说话了——一面是口若悬河,一鸣惊人;另一面却是信口雌黄,“鬼话”连篇。
2025-04-24 09:22
春日的北京,一场充满未来感的马拉松赛事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21.0975公里的赛道上展开角逐,20支机器人队伍参赛。 在制造业,目前人形机器人承担的是繁重、泛化性强、高度重复的工作,例如搬运颜色、重量、尺寸各不相同的箱子,分拣不同形状的零配件。
2025-04-24 09:19
数字技术带给阅读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提出了新课题。
2025-04-23 10:34
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中,农业保险是重要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2025-04-23 10:31
身高172厘米,通体银色,一台台人形机器人在产线上分拣物料、搬运料箱、安装零件……科幻电影里的场景照进现实。
2025-04-23 10:26
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迈进,中国的航天事业必将开拓更高境界,中国的科技创新将书写崭新篇章。
2025-04-23 09:24
天地图是自然资源部门向社会提供各类在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推动地理信息数据开放共享的政府网站。
2025-04-23 09:22
4月22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组织全区合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
2025-04-23 09:21
让人形机器人跑马拉松,与其说是人机竞技,不如说是机器的自我迭代。
2025-04-23 09:15
当今,百年变局中的全球价值链重构,既考验着中国的战略定力,也孕育着我国从“跟跑”到“领跑”的跃迁机遇。
2025-04-23 09:1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