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30万年前,“东至姑娘”一家在此栖居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30万年前,“东至姑娘”一家在此栖居

来源:中国科学报2024-12-12 09:45

  地球在孤寂中旋转几十亿年后,人类才姗姗来迟。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对于前一个问题,随着人类演化进程的“拼图”不断出现,考古学家或许终能给出答案。

  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尧渡镇梅源山南麓的华龙洞遗址中,就藏着这样一块关键的“拼图”:多年间,不断有古人类、动物化石,以及具有人工痕迹的石制品等在这里被找到。

  群山掩映间,一处看似普通的陡坑,却印刻着30万年前“东至姑娘”一家的“栖居之诗”——古人类化石分属于20个独立个体,其中包含一块完整的13岁左右女性的头骨化石,被命名为“东至姑娘”。

  今年4月至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古脊椎所)和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东至县文化和旅游局等单位组建的联合考古发掘队(以下简称联合考古发掘队)在华龙洞遗址开展了第四次系统性考古发掘工作,进一步揭开了该地区古人类的神秘“面纱”。

  “化石研究发现,华龙洞人是迄今东亚地区呈现出智人特征最多、年代最早的从古老型人类向智人过渡的古人类。”在12月6日至8日于东至县召开的华龙洞遗址学术研讨会上,古脊椎所研究员吴秀杰称。

  华龙洞人长啥样、吃什么?

  华龙洞遗址首次发现于1988年底。自2014年以来,联合考古发掘队累计发现包含约20个个体的古人类群体、400余件古人类制作使用的石制品以及80多种脊椎动物化石。

  “通过综合研究,我们确定华龙洞人生存时间为33.1万年前至27.5万年前。这群古人类以山洞为栖息地,是一个20人左右的‘大家庭’。”吴秀杰说。

  在这一家中,最重要的当数“东至姑娘”。既然找到了一个完整的头骨,那么包括“东至姑娘”在内的华龙洞人到底长啥样?

  通过数字化三维人像复原技术,“东至姑娘”万年后得以再现人间。人们对更久远的古人类的印象是前额倾斜、嘴部极为突出,但与“前辈”不同,她的面部更扁平,眼眶较高,头骨也更纤细。在她的脸上,甚至出现了类似下巴的结构,而下巴是现代人独有的标志性面部特征。

  对于种种区别和联系,吴秀杰解释说:“华龙洞人属于一种从古老型人类向现代人过渡的古人类,虽然还保留了部分原始特征,但总体上面貌特征已经接近现代人。”

  那这一家人都吃点儿啥?谜底在80余种脊椎动物化石、400余件古人类制作使用的石制品和大量具有人工切割、砍砸痕迹的骨片上。

  “这些石器证明他们已经熟练掌握了打制技术,并且能切割、砍砸猎物。”吴秀杰说,30万年前,聪明的华龙洞人能带着自制的“武器”,围猎体形庞大的动物,并将它们拖回洞中进行集中切割和分食。同时,动物化石显示,鹿、牛、野猪、大熊猫等动物也是他们的选择。

  重见天日的惊喜

  尽管2006年华龙洞地区的科学考古活动就开始了,但由于未能持续,化石的形成时间一直是个谜。2013年,华龙洞遗址引起了古脊椎所古人类学家的兴趣。

  为解开该地区古人类生存时间之谜,联合考古发掘队2014年重启了系统性的发掘工作。

  “10多年来,我们一直在与一种‘未知’打交道。”吴秀杰感慨道。

  由于30万年的地壳运动,古人类生活栖居的华龙洞早已坍塌。吴秀杰回忆,与华龙洞遗址“初识”时,它看起来就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山坡、土堆。土堆下到底有什么化石、化石究竟来自哪里……所有未知带来的压力都化作她发掘工作的动力。

  2014年至2018年的3次系统性发掘共发现至少代表16个个体的30余件古人类化石、百余件石制品、大量动物化石。其中,“东至姑娘”的现世是最大的惊喜。

  2015年,一块被钙质胶结物层层包裹的化石被认为是“牛头”等兽类化石,放置在发掘现场的临时帐篷里。但随着吴秀杰对胶结物小心翼翼地剥离,渐渐露出的独属于古人类的眉弓让她意识到这件化石非比寻常。直到全部剥离后,在众人的惊呼中,“东至姑娘”重见天日。这是迄今在我国发现的唯一同时保存了完整面部和下颌骨的中更新世晚期人类化石。

  随着更多身体部位的化石不断被发现,30万年前华龙洞“居民”的体貌特征逐渐清晰。

  2024年,最新一次发掘出土了11件古人类化石、40余件石制品、大量哺乳动物化石以及3种爬行类动物化石等。其中,1件保存完整的古人类足部跖骨化石在我国属于首次发现。

  “我们可以通过足部跖骨进一步确定当时人类身高、行走方式等信息,通过骨小梁的结构比较他们与现代人的异同。此外,还可以与世界上同时期古人类的相同部位进行比对,进一步探究人类行为方式的演进。”吴秀杰表示。

  而今,华龙洞遗址的考古工作仍然在路上。

  “经过探测,我们发现遗址内还有很多曲折、繁复的空间。”吴秀杰表示,由于洞穴坍塌,目前发掘工作只在洞口和周边开展。洞内是否存在更多古人类化石和遗存物品,值得进一步研究。

  东亚地区古人类演化进程的“拼图”

  30万年前华龙洞人的现世,无疑是中国乃至东亚地区古人类演化进程中一块不可或缺的“拼图”。

  “非洲起源说”认为,30万年前至20万年前,非洲之外的古人类都灭绝了,而现代人类起源于非洲的一支,并在10万年前从那里迁徙到全球各地。但是,很多学者认为这个过程并非这么简单。

  “华龙洞人颅骨上出现了明显的矢状嵴,这是我国出土的早期人类的一种共同特征,而欧非等地区早期人类的矢状嵴出现率较低。”古脊椎所研究员刘武认为,华龙洞人的特征已经和现代人接近,这说明30万年前东亚地区古老型人类就已开始向早期现代人演化过渡,智人演化可能是基因不断交流融合的结果。

  中国科学院院士、古脊椎所所长徐星表示,华龙洞遗址所藏古人类、动物化石及伴生品类型相当丰富,尤其是“30万年前”这一时间节点,提供了东亚地区人类演化区域连续性的新证据,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关键的人类起源演化过程。(蒲雅杰)

[ 责编:张佳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课本里的抗日英雄 我们从未忘记

  • 中国国际救援队在缅甸曼德勒城区多地持续展开救援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尽管AI能一键生成完整的运动方案,涵盖从热身到放松的全部阶段,但在细化到每个动作时,使用者很难完全按照标准执行。
2025-04-03 02:35
在数字经济浪潮推动下,职业教育正通过数字技术革新突破传统边界。
2025-04-03 02:35
国家数据局2日在京举行“数据价值化 我们在行动”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
2025-04-03 02:25
在动物实验中,这种新型CDK2抑制剂使患病小鼠的脑部炎症消退,社交和记忆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2025-04-03 02:25
2日,“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暨国家卓越工程师专场宣讲报告会走进燕山石化,国家卓越工程师、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方向晨作宣讲报告,并与科技工作者代表深度对话。
2025-04-03 02:25
近期,多地智慧农业建设传来佳绩,草莓巡检机器人、长臂喷雾机等打破了大众对农业的传统印象,数据要素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农村电商发展,支持农村电商平台建设,帮助农民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农产品;利用数据分析市场需求,打造电商特色品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2025-04-02 10:07
2月19日,凌晨3时的机房,敲完最后一行代码,中国海油所属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服”)深海深层地震数据成像处理技术研发团队负责人刘金朋如释重负。物探船作业时,利用拖缆产生地震波,对海底地层进行“CT扫描”,并实时完成震源和检波点数据采集。
2025-04-02 10:06
引力波被形象地比喻为“时空的涟漪”。为了更精准地认证透镜引力波,胡彬团队与宁波大学蔡荣根院士将目光瞄准宇宙中更为微小的尺度——星系中的致密天体。
2025-04-02 10:05
冰凌花能够早早绽放,成为东北“报春第一花”,是因为其特殊的生长节律和物候机制  草长莺飞,全国多地春意正浓。冰凌花还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能为昆虫提供早春时节稀缺的花蜜和花粉,成为传粉昆虫不可或缺的食物来源。
2025-04-02 10:01
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前瞻规划、协同发力、接续攻坚,中国创新将在“一张蓝图绘到底”中破浪前行  作为尖端科技的代表,芯片是我国受外部冲击较大的领域之一。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前瞻规划、协同发力、接续攻坚,中国创新将在“一张蓝图绘到底”中破浪前行。
2025-04-02 10:00
3月30日,2025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坚持主流价值导向 推动算法向上向善”主题分享会在广西南宁举行。主题分享会上发布了“算法向善”南宁宣言,重点互联网企业代表集体签署。
2025-04-01 09:46
目前全球6G研发已从概念探索进入关键技术攻关阶段,中国围绕2030年实现6G商用这一目标加速布局。
2025-04-01 09:50
AI医疗只是辅助手段。
2025-04-01 09:48
31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科技成果发布活动”上,由北京金融监管局联合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委金融办共同指导,全国首个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组织——“北京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正式发布,助力北京商业航天加速发展。
2025-04-01 09:47
3月31日,“南海二号”钻井平台在惠州19-6油田海域进行钻探作业。
2025-04-01 09:45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成果专场发布会31日举行,围绕“四个面向”发布19项重大科技成果,展现了我国在前沿科技引领、开源开放合作、创新驱动发展等方面的成效。
2025-04-01 09:41
现场发布2024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结果,与会领导为中国正能量十佳网络精品代表、突出贡献单位颁发荣誉证书和纪念牌。
2025-04-01 09:48
主题分享会上发布了“算法向善”南宁宣言,重点互联网企业代表集体签署。
2025-04-01 09:47
今年以来,我国以DeepSeek为代表的大模型企业通过算法优化、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开源生态协作,在使用“缩水版”GPU芯片的情况下,将千亿参数模型训练成本压缩至同类模型的1/10,走出了一条从粗放式算力堆砌向内生式效能提升的新路径。
2025-03-31 10:21
“联合科研团队初步确定,青龙山恐龙蛋化石普遍表现出特殊排列规律,如常见同层埋藏的恐龙蛋3至5枚一组排列成微微弯曲的弧线,多组弧线近平行展布。
2025-03-31 10:0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