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钱声帮团队在双星研究方面获系列进展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钱声帮团队在双星研究方面获系列进展

来源:云南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2024-12-12 11:12

  双星中两子星间的物质转移和吸积与公共包层演化,不仅是产生特殊天体物理现象的源泉,同时也是形成奇特天体的重要场所。最近,钱声帮教授团队在双星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研究进展:发现首例绕行星状星云中心热亚矮星双星转动的褐矮星;发现质量比最低的B型分离双星;提供了倾斜吸积盘进动是导致激变双星负超驼峰现象的关键证据,并新发现了一颗仙女座IW型激变双星表现出多种循环变化模式。相关研究结果分别于2024年9月、10月和11月在国际学术期刊美国《天体物理杂志》(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上发表。

  行星状星云(PNe)由恒星晚期演化阶段抛射出的物质组成,环绕着处于演化末期的恒星(如图1(上)(左)所示)。这些天体不仅以其迷人的外观吸引了无数天文爱好者的目光,更为科学家们提供了探究恒星死亡过程及其最终命运的独特窗口。一些行星状星云的中心是由一颗极为炽热的亚矮星和一颗较冷的晚型小质量伴星组成的密近双星系统。热亚矮星是一类非常罕见且极端的天体,它们是核反应燃烧的氦核(具有极薄的氢壳层),温度通常高达数万度。

  船帆座KV是一颗典型的行星状星云中心双星,其热亚矮星主星温度高达77000度,而红矮星伴星的温度仅为3400度。两子星极大的温度差使得次星正对热亚矮星的一面和背对的一面存在非常大的温差(即次星的“白天”和“黑夜”温差高达约400度,具有强反射效应)。所以即使两子星不发生掩食,随着双星的轨道运动,系统也会产生周期性的亮度变化(光变幅高达0.55个星等;如图1(下)所示)。

  通过对这颗双星100多年的光变数据进行分析(包括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凌日系外行星巡天卫星(TESS)的高精度测光数据),团队发现其亮度极大的信号到达地球的时间(极大时刻)呈现出周期性变化(如图1(上)(右)所示)。这可解释为第三天体引起的光时轨道效应,即当第三天体存在时,中间双星将围绕三星系统的公共质心转动而引起光极大时刻周期性的提前和推迟。进一步的分析计算表明,这颗第三天体的最小质量为60倍木星质量,介于行星和最小质量的恒星之间,因而是一颗褐矮星。褐矮星的中心通常不足以维持稳定的氢核聚变反应,所以也被称为是“失败”的恒星。这是首次在非掩食双星中利用反射效应发现的第三天体,也是第一颗绕行星状星云中心双星转动的褐矮星。行星状星云中间的热亚矮星双星是原初双星(前身天体)中的主星进入渐近巨星分支阶段并经历共同包层演化之后形成的。原初双星中褐矮星第三天体不可能在渐近巨星分支和公共包层演化阶段幸存下来,揭示了它可能是在共同包层演化阶段形成的第二代褐矮星,为褐矮星和行星的形成提供丰富的信息和限制。

钱声帮团队在双星研究方面获系列进展

  图1 (上)(左)绕行星状星云中心双星船帆座KV 转动的褐矮星示意图;(上)(右)船帆座KV的O-C(“O”表示观测的极大时刻,“C”为按照历元公式计算的极大时刻)相位图(存在周期性变化,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符号代表不同来源的观测数据)。(下)船帆座KV的TESS光变曲线

  船帆座KV的前身天体是由大质量的B型主星和小质量的M型红矮星次星组成的极小质量比双星系统。然而由于次星非常暗弱,其亮度对整个系统的贡献不到1%,这样的双星极为难于发现。探测小质量星对大质量星的掩食成为唯一有效的方法。为了搜寻这样的特殊系统,团队利用我国LAMOST光谱巡天数据和欧洲航天局研制的盖亚(Gaia)空间卫星数据,并结合TESS所提供的高精度连续测光数据开展系统分析与研究。成功发现了一系列含暗弱伴星的B型小质量比双星。其中名为TIC 260342097的双星系统质量比仅为0.067,这意味着主星的质量是次星的约15倍。图2(左)展示的是目标双星TIC 260342097的TESS光变曲线。从图可以看出,光变曲线的振幅很小,不到0.06个星等。图2(右)展示了TIC 260342097的两子星几何位型,其中蓝色表示B型主星,红色表示暗弱M星红矮星伴星。这种罕见的极端质量比B型双星系统为理解双星系统的形成与演化提供了宝贵的信息,揭示了这一系统是由盘破裂过程形成,丰富了人们对双星系统形成路径的认识,也为研究双星的后续演化提供了新的视角。

钱声帮团队在双星研究方面获系列进展

  图2(左)TIC 260342097的TESS光变曲线(绿色点表示TESS观测数据,而蓝实线是理论计算的光变曲线);(右)该双星系统两子星的几何位型(蓝色表示B型主星,红色表示暗弱M星红矮星)

  船帆座KV和含暗弱伴星的B型小质量比双星最终将演化成激变双星,它们通常是一类由一颗白矮星(主星)和一颗K/M星红矮星伴星(次星)组成的半相接型密近双星系统。次星的物质通过洛希瓣向白矮星转移,并在白矮星周围形成吸积盘。同时,这些物质与吸积盘边缘发生碰撞,产生热斑。在一些激变双星中,人们观察到一种周期短于轨道周期约5%的突起式的周期性光变,这种现象被称为“负超驼峰”。目前的研究表明,负超驼峰的形成可能与倾斜吸积盘的逆向进动有关,但仍缺乏直接证据。钱声帮团队利用TESS长期监测的高精度光变曲线数据对矮新星HS 2325+8205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负超驼峰的振幅和频率随倾斜盘的进动发生周期性变化(见图3),为负超驼峰起源于倾斜盘进动提供了关键证据。

钱声帮团队在双星研究方面获系列进展

  图3 HS 2325+8205的倾斜逆向进动的吸积盘艺术图(左图)和不同参数(频率、变幅和掩食深度等)的折叠相位图(右图)

  另外,团队还对激变双星的矮新星爆发进行了研究。这类爆发幅度在2到8等之间(亮度增加几倍到几千倍),持续时间从几天到几周不等,通常被认为是由吸积盘的热不稳定性引起的。其中,Z Cam型矮新星爆发以其爆发衰退阶段的长时间亮度停滞而著称,并且亮度停滞通常以回归到宁静态作为结束。然而,在激变双星中,仙女座IW型现象却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其亮度停滞通常以一次爆发结束,随后紧接着出现一个亮度下降,这对吸积盘热不稳定性模型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然而,由于相关样本稀缺,目前研究尚不充分。团队基于巡天数据发现了一颗新的仙女座IW型天体,名为“Karachurin 12”。另外,团队将亮度下降(dip)作为关键指标,以负超驼峰作为探针,揭示了Karachurin 12中多种循环变化模式(见图4)。研究发现,负超驼峰随仙女座IW型现象而表现出显著的变化,为进一步理解激变双星爆发和负超驼峰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观测证据。

钱声帮团队在双星研究方面获系列进展

  图4 激变变星爆发的艺术图(左图;图片来自NAOJ)和Karachurin 12不同类型的周期性变化的模式(右图)

  上述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的资助。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神舟二十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

  • 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嫦娥七号还将搭载来自埃及、巴林、泰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载荷飞往月球。”郭嘉昆介绍。
2025-04-25 16:45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2025-04-25 10:16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2025-04-25 10:15
水利部近日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2025-04-25 10:11
这些看不见的技术迭代,正为中国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铺就更坚实的“天梯”。
2025-04-25 10:09
《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2025-04-25 10:08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直冲云霄,熊熊尾焰映照着千年胡杨,也照亮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篇章。
2025-04-25 10:07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航天诱变紫云英新品种,固氮效能更高了,综合生态效应也非常大
2025-04-24 09:34
这项研究不依赖直接改变作物的遗传背景,而是通过调控根际的微生物组来优化作物在田间的生长表现。
2025-04-24 09:26
以斑马鱼、涡虫和链霉菌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生命科学实验
2025-04-24 09:24
涅槃重生的AI开口说话了——一面是口若悬河,一鸣惊人;另一面却是信口雌黄,“鬼话”连篇。
2025-04-24 09:22
春日的北京,一场充满未来感的马拉松赛事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21.0975公里的赛道上展开角逐,20支机器人队伍参赛。 在制造业,目前人形机器人承担的是繁重、泛化性强、高度重复的工作,例如搬运颜色、重量、尺寸各不相同的箱子,分拣不同形状的零配件。
2025-04-24 09:19
数字技术带给阅读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提出了新课题。
2025-04-23 10:34
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中,农业保险是重要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2025-04-23 10:31
身高172厘米,通体银色,一台台人形机器人在产线上分拣物料、搬运料箱、安装零件……科幻电影里的场景照进现实。
2025-04-23 10:26
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迈进,中国的航天事业必将开拓更高境界,中国的科技创新将书写崭新篇章。
2025-04-23 09:24
天地图是自然资源部门向社会提供各类在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推动地理信息数据开放共享的政府网站。
2025-04-23 09:22
4月22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组织全区合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
2025-04-23 09:21
让人形机器人跑马拉松,与其说是人机竞技,不如说是机器的自我迭代。
2025-04-23 09: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