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罗敏敏:在质疑声中寻找“真正的快乐”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罗敏敏:在质疑声中寻找“真正的快乐”

来源:中国科学报2024-12-13 10:15

  如果把大脑比作一座繁华的都市,那么每个角落都有一群默默奉献的“人”,共同维持着这座都市的活力与秩序。

  作为人体内最精密、最复杂的器官之一,大脑里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百年来,科学家探索大脑的脚步从未停歇,希望能够揭开“最强大脑”的神秘面纱。

  近日,神经生物学家、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所长罗敏敏团队发现大脑中的星形胶质细胞释放化学递质的分子机制,首次为胶质细胞的化学传递提供了直接的体内证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分子精神病学》。

  “真正重要的工作一定伴随着争议,失败的概率是99.9%。”罗敏敏告诉《中国科学报》,也正是在质疑声中,他带领团队攻克了一个个脑科学领域的重大难题。

  发现真正的“快乐密码”

  如果你发现科学界的主流观点可能是错误的,会怎么做?

  这曾是摆在罗敏敏面前的一道难题。过去30余年里,神经科学领域普遍认为多巴胺是触发大脑奖励机制的开关,多巴胺的释放会让人感到开心、愉悦。

  事实真是如此吗?经过实验观察,罗敏敏有了新看法。

  他发现大脑内存在着平行于多巴胺的奖励系统——5-羟色胺系统。5-羟色胺是大脑中的一种神经调节物质,几乎能影响大脑活动和行为的各个方面。

  “当时大家认为多巴胺与奖赏有关,而5-羟色胺是抑制奖赏,也就是编码惩罚的。”罗敏敏说。然而通过观察,他认为5-羟色胺也是编码奖赏相关的正面情绪的重要因素,多巴胺影响的则更多是行为动机。

  毫无疑问,这一冲击主流观点的结果,遭到了长期的质疑与批评。该怎样证明这一研究成果的正确性和可信度?罗敏敏团队开始了漫长的探索。

  “我们第一篇论文发表时,并没有明确证明5-羟色胺细胞在奖赏机制中的作用,比如5-羟色胺细胞是怎样被激活,又是如何影响其他细胞的。针对这些关键细节,我们展开了一系列研究。”罗敏敏告诉记者,当神经细胞被激活后,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打开,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上升,荧光指示剂相应发生变化。那么,是不是可以通过关注荧光指示剂的反应来推导神经细胞是否被激活?

  “当时很少有人能检测在清醒动物行为中脑区内的特定类型神经细胞发生了哪些变化,但如果把神经电生理信号转化成光学信号,就轻松多了。”罗敏敏说。

  说干就干。他带着学生设计、搭建了一套光纤记录系统,惊喜地发现并捕捉到5-羟色胺被激活的过程,还准确揭示了大脑内任一类型细胞在行为中的神经生理信号。

  5-羟色胺除了在得到奖赏时会被激活外,在动物以为有奖赏时也会被激活。基于这些数据,罗敏敏进一步证明了5-羟色胺才是大脑内真正的“快乐密码”,也为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应用于抑郁症治疗提供了理论支持。

  “这是全球首套商业化的光纤记录系统,现在也是从事神经科学研究的标准工具。”罗敏敏自豪地说,“这是典型的交叉科学。很多研究生物的不懂光学,研究光学的又不懂生物,我们把二者结合在一起,才开发出这一系统。”

  “半瓶子醋”的“杂学家”

  记者面前的罗敏敏,一位个头儿中等、架副眼镜,看似其貌不扬的中年人,却是神经生物学领域实打实的“大佬”。自2005年在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建立实验室以来,他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身份在重要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近百篇学术论文,是首位被邀请在美国神经科学学会年会作大会报告的中国科学家。

  交叉,是罗敏敏身上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我就是‘半瓶子醋’。”他笑着调侃。读大学时,本来心仪北京大学理论物理专业的罗敏敏,却意外被调剂到心理学专业。

  “我觉得这是一个‘完美’的‘错误’。”罗敏敏说,正是这段经历,让他有机会发现真正的兴趣。得益于北京大学自由的选课制度,罗敏敏选修了生物系、计算机系、电子系等其他学科的课程,在跨学科的学习中,开始做真正感兴趣的事。

  后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深造期间,罗敏敏更是贯彻了跨学科的想法。(下转第2版)

  “我当时并不清楚想做哪个领域,所以轮转了5个不同的实验室。”罗敏敏告诉《中国科学报》,当轮转到最后一个实验室时,起初实验室负责人、神经学家David Perkel不敢要一个既懂心理学又搞计算机,却没有生物基础的学生。但在罗敏敏的坚持下,Perkel还是带着他做了一些神经细胞电生理记录。

  “我可以直接看到神经细胞活动和动物行为的关系,这才是我真正喜欢的。”罗敏敏说。自此,他一只脚踏进神经科学的大门。相继取得宾夕法尼亚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神经学博士学位后,罗敏敏又来到美国杜克大学Larry Katz实验室开展博士后阶段研究——哺乳动物嗅觉系统对气味的编码。

  2004年,罗敏敏决定回国。“这是我人生最重要的一个决定,也是最好的一个决定。”

  回国后,罗敏敏赶上了中国神经科学蓬勃发展的20年。作为这波科技浪潮的参与者和建设者,罗敏敏不断拓展着自己的科研边界。

  “有时我们做一些与分子生物学相关的研究,学生们苦恼地跟我说看不懂,我说我也不会。”罗敏敏说,“2008年,我跑到美国冷泉港实验室,学了一个暑假的分子生物学,成了班上年纪最大的学生。”

  在罗敏敏看来,虽然只有“半瓶子醋”,但也“够用”。“至少我能听懂学生做了哪些工作,也能读懂这方面的论文。慢慢地,我们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开发了一些新的科研工具,对我们整体的实验进展有较大帮助。”

  “失败是生活的一部分”

  在大家的印象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罗敏敏总是乐呵呵的。

  “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很快乐,有些人总是不快乐?其实主要在于你怎么看待未来。”罗敏敏说,“只要你相信未来有希望,就算现在有困难又怎么样呢?”

  正是这样的心态支撑着罗敏敏跨越科研路上的一道又一道难关。

  “真正探索性的科学,全世界没有人知道答案。只要你接受失败是生活的一部分,就不会因为一个美妙的猜想被证明是错的而变得郁郁寡欢。”罗敏敏笑言,“当某一天,你成了全世界第一个知道答案的人,这种快乐会支撑你很长时间。”

  对罗敏敏而言,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以及持续的探索发现,是他“真正的快乐”。

  “我每天早晨都很开心,说不定今天就能知道答案了。如果没有,那就明天再来。”罗敏敏说,他没有午睡的习惯,一般早晨7点半出门,一直工作到晚上7点半,每天工作近12小时。高强度工作外,他把时间都投入了家庭。

  罗敏敏也观察到,现在的节奏越来越快,大家都急着发论文,反而失去了科研的乐趣。所以,在学生培养上,罗敏敏更重视引导学生发现自身兴趣,主动探索求证。

  作为见证了我国神经科学20年发展浪潮的“老将”,罗敏敏从未放慢脚步。

  “现在,脑机接口已经成为面向未来的战略性产业,其中一些关键环节还面临严峻挑战。”说到这里,罗敏敏收起了笑容,“随着我国脑科学的发展,我希望大家能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准宏观方向,不要害怕犯错,不断发现问题、修正问题,这样才能越走越远。”(赵宇彤)

[ 责编:谢芸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以色列与哈马斯达成加沙停火协议

  • 水清岸绿 黑脸琵鹭“组团”觅食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星际空间中,被冰覆盖的尘埃颗粒是复杂有机分子生成的关键载体,因此,“看”清楚冰表面的原子结构,对于探索生命起源和物质来源具有重要意义。
2025-01-16 04:15
近日,国务院批准同意《浙江省义乌市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总体方案》,此次改革以数字化技术全面嵌入交易、物流、支付、融资等贸易供应链监管与服务的各个环节,为中小微主体降本增效,从而实现“买全球卖全球”的国际贸易目标。
2025-01-16 04:15
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但“吃得好”并不等同于吃得营养健康。一日三餐,看似吃饱吃好了,但很可能因营养成分摄入不均衡使身体处于隐蔽性营养需求饥饿状态。
2025-01-16 04:15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1982年创办,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共同主办的青少年科技创新赛事,旨在发现和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
2025-01-16 04:15
15日,2024年度中国气候研究重大进展发布会在江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举行。此次发布的10项气候研究重大进展,涵盖气候预测、气候变化影响、气候系统演变等多个领域。
2025-01-16 04:15
近年来,在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以及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的指导下,北京大学、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等机构联合当地社区监测员,对2015年至2021年在三江源区域12个长期监测位点开展的雪豹等野生动物监测工作进行汇总,相关研究结果已在国际学术期刊《生物多样性与保护》在线发表。
2025-01-16 04:15
2025年1月1日起,修订后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正式施行。这是继2007年4月1日《条例》实施以来,17年来的首次修订。
2025-01-15 10:08
14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的关键子系统“偏滤器等离子体与材料相互作用研究平台”完成测试,超导直线等离子体装置“赤霄”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行。
2025-01-15 10:00
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已取得一系列重大找矿成果,一大批共伴生、低品位资源转化为可利用资源。
2025-01-15 09:58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
2025-01-15 09:57
藏粮于技,科技创新保障粮食安全,杂交技术实现新突破,育成亩产超过1200公斤的绿色超级稻等,刷新世界纪录。
2025-01-15 09:55
近日,深空产业协同创新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一届深空产业论坛在安徽合肥高新区举办,标志着深空探测产业化进程迈出坚实一步。此次活动的举办,也是合肥高新区着力发展未来产业的生动注脚。
2025-01-14 10:03
2025年,人工智能究竟将如何发展?哪些领域会诞生新的消费场景?我们又可以如何拥抱变化?
2025-01-14 09:56
为进一步加大对创新药的支持力度,国家医保局将研究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包括拓宽创新药支付渠道、探索建立丙类药品目录等。
2025-01-14 09:42
13日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获悉,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该局联合湖北省人民政府开展鄂西北竹山—竹溪地区庙垭超大型铌-稀土矿综合利用技术攻关,成功攻克铌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核心技术,将盘活铌资源92.9万吨,实现庙垭超大型铌-稀土矿床的经济利用。
2025-01-14 09:41
捷龙三号运载火箭是一型四级固体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主要是为针对商业航天发射任务而研制,它可以兼顾海上和陆上发射。
2025-01-14 09:39
国产化“中农科·龙腾”饲料配方工业软件近日在北京发布。饲料研究所研发团队利用长期积累的科研成果,研发出饲料原料加工特性数据库、水产饲料营养数据库和反刍动物饲料营养数据库。
2025-01-13 09:40
业内人士提醒,开窗通风换气是最简单且经济的方法,通过增加室外的新鲜空气量,将含有甲醛的空气排到室外,可以快速降低室内甲醛浓度。
2025-01-13 09: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智能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随着技术不断成熟与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我国人工智能正朝着深度融合与创新驱动的方向稳步前进,为全球智能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2025-01-13 09:39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为发挥投资引领带动作用,将加力推进中央预算内投资,条块结合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工程,加快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2025-01-13 09:2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