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科学》发布2024年十大科学突破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科学》发布2024年十大科学突破

来源:中国科学报2024-12-16 10:14

  12月12日,《科学》发布编辑团队评选的2024年度十大科学突破,包括长效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预防针剂等10项成果。

《科学》发布2024年十大科学突破

长效HIV预防针剂试验成功

  长效HIV预防针剂试验成功

  虽然人类在努力控制HIV新发感染,但由于有效的疫苗尚未问世,加之相关药物价格昂贵,每年仍有100多万人感染HIV。今年,一种具有创新机制的注射用HIV药物——来那卡帕韦(Lenacapavir)展现出显著的预防效果,每次注射可提供6个月有效保护。《科学》认为,艾滋病逐步从一种颠覆社会的疾病转变为一种罕见病症。

  来那卡帕韦是一种暴露前预防药物,由美国吉利德科学公司研发。2024年6月,一项针对非洲5000多名青少年女性的大型疗效试验报告称,来那卡帕韦实现了100%的有效保护,将HIV感染率降至0。3个月后,一项在南美洲、亚洲、非洲和美国进行的类似试验进一步证实了这一效果。结果显示,在与男性发生性关系的性别多样化人群中,该药物有效性达99.9%。

  《科学》认为,该药物的成功源于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即对其所靶向的HIV衣壳蛋白的结构与功能有了全新的深入理解。鉴于许多其他病毒也拥有各自的衣壳蛋白,这些蛋白围绕着遗传物质形成保护层,因此来那卡帕韦的成功应用意味着,类似的衣壳抑制剂有望对抗其他病毒性疾病。

  预计监管部门最早到2025年中期才会批准来那卡帕韦,其价格尚未公布,因此能否加速终结艾滋病的流行尚未可知。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Jeanne Marrazzo提醒,来那卡帕韦不能替代疫苗。真正的疫苗应该可以为每一个人接种,并且价格低廉,只须注射几针即可提供持续多年的保护。

  免疫细胞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点是免疫系统攻击健康的身体组织,免疫抑制药物在阻止疾病进程方面效果有限,甚至还可能产生副作用。今年的研究显示,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在重症患者中疗效显著,开启了自身免疫疾病治疗的新篇章。

  CAR-T疗法在大约15年前首次作为血液肿瘤治疗方法出现,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疾病治疗方法。医生从患者的白细胞中分离出免疫系统的“哨兵”——T细胞,对其进行基因改造,再将它们回输给患者,从而寻找并破坏B细胞。B细胞是某些白血病和淋巴瘤的根源。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B细胞通过释放有毒的抗体攻击关节和内脏。

  今年2月,德国研究人员报道了15名狼疮、硬皮病或损伤性肌炎患者的临床研究结果。这些患者在4~29个月之前接受了CAR-T治疗。所有8名狼疮患者均进入无药物缓解状态;其他患者仍有症状,但都不再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

  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测宇宙起源

  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JWST)专为研究宇宙最初的几十亿年而设计。自2021年底发射升空后,JWST发现的宇宙最早期明亮星系比预期的多1000倍。根据这些星系不同寻常的亮度,研究人员估计其中一些是与银河系大小相仿的“庞然大物”。在目前的星系演化理论下,无法解释为何它们能够如此迅速地生长。

  研究人员将远古光波按照波长分类进行光谱分析,结果发现早期星系含有大量气体和尘埃,包括碳、氧等元素。这些元素只能在更早期的恒星内部形成,恒星死亡后以超新星的形式发生爆炸,广泛散播星际物质。这些发现表明,宇宙诞生之初的环境能够快速形成巨大的恒星。

  农业用RNA杀虫剂上市

  一般杀虫剂在消灭害虫的同时可能对非目标生物造成伤害。今年,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批准了一种基于RNA的杀虫喷雾剂,后者可针对特定害虫的基因进行精准设计。

  当害虫咀嚼RNA杀虫剂喷洒过的叶子时,其体内一种关键蛋白的表达被阻断,从而在几天内死亡。这种机制被称为RNA干扰(RNAi),是大多数细胞用来调节基因表达和保护自身免受病毒侵害的自然过程。这种方法比现有化学杀虫剂更安全、更有效。

  今年批准上市的首个RNA杀虫剂针对的是马铃薯叶甲。这种甲虫已经对现有化学药剂产生了抗药性,每年在全球范围内造成5亿美元的农作物损失。实验室测试显示,如果暴露于足够高的剂量下,马铃薯叶甲可以进化出对RNA的抗性。至于在自然环境中马铃薯叶甲是否会很快产生抗性目前尚不清楚。

  除了甲虫,研究人员还针对小菜蛾、草地贪夜蛾等破坏性极高的蛾类研发杀虫剂。但鳞翅目动物的肠道酶很容易在RNA伤害它们之前将其破坏,因此将RNA包裹在一个微小保护壳内的杀虫剂设计成为热门研究方向。

  固氮细胞器改写教科书

  空气中78%是氮气,但植物并不能直接利用这些氮元素。某些细菌能够固定大气中的氮,将其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氨,用于合成蛋白质及其他分子。此前,尚未发现任何真核生物具备这种能力。今年,一项改写教科书的发现诞生了——美国科学家发现了第一种固氮真核生物“硝基体”。这是海藻细胞中独特的固氮结构。

  DNA研究表明,这种新发现的细胞器大约在1亿年前因海藻和固氮蓝细菌的共生而产生。藻类细胞吸收了这些细菌,使其失去基因和生化能力,只能依赖藻类生存,跟随藻类的时间周期繁殖。这使它们成了为数不多的已知内共生细胞器之一。

  该发现有助促进植物的基因改造,设计出能够自行固氮的农作物,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减少对氮肥的需求。

  新磁性的发现

  一直以来,铁磁性和反铁磁性被认为是材料的两种主要磁序。2019年,研究人员预测存在第三种磁性类型,即交变磁性,兼具铁磁性和反铁磁性两者的特性。今年,科学家首次观测证实了交变磁性的存在。他们通过测量费米面,在碲化锰和锑化铬等材料中观察到上述现象。交变磁体既具有反铁磁体的稳定性和快速自旋翻转的速度,又可以像铁磁体一样轻易进入不同状态,通过在不同方向施加电流即可控制。

  研究人员表示,产生交变磁性的交变磁体可用于制造高容量快速存储设备或新型磁性计算机。

  最早多细胞真核生物的发现

  今年初,《科学进展》报道了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科研团队在华北燕山地区16.3亿年前地层中发现的多细胞真核生物化石,将多细胞真核生物出现的时间提前了7000万年。

  当今地球上大部分的复杂生命,如动物、植物、真菌等均是多细胞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多细胞化是生命向复杂化和大型化演化的必要条件。但学术界一直有个疑问:真核生物最早是何时发生多细胞化的?过去研究人员一直认为,真核生物最初以单个细胞的形式存在了约10亿年,随后才逐渐形成细胞链。然而,这项新发现表明,简单的多细胞真核生物早就存在。

  《科学》指出,早在几十年前,在中国燕山发现的“壮丽青山藻”同样拥有16亿年的历史,但由于研究发表在一本不太知名的期刊上,并未引发广泛关注。2015年,中国古生物学家重返该地区,又发现了278个壮丽青山藻标本,并对其进行了详细分析。此次研究观察到的化石由多达20个圆柱形细胞组成,类似于植物中的细胞壁。部分化石中还含有类似孢子的小球体,这表明多细胞丝具有专门的生殖结构。

  上述研究结果结合最近在其他地区发现的类似年龄的生物化石证据表明,真核生物向多细胞演化的第一步可能发生在更早的时间点。

  地幔波动能影响大陆轮廓形成

  板块构造对大陆的撕裂,缓慢但激烈。过去,研究人员认为这一过程具有高度局部性:沿裂谷带上涌的热地幔岩石产生岩浆,而远离裂谷带的大陆内部则保持寒冷且相对稳定。然而,今年发表的一项研究颠覆了这一传统观点,指出这种局部的剧烈活动实际上在地幔中引发了扩展的波动,进而影响整个大陆的地貌。

  这篇今年8月发表于《自然》的研究提出,当裂谷形成时,上涌的地幔物质与冷的大陆板块接触,导致旋转的岩石对流。这些旋涡状的对流以极慢的速度沿大陆基底移动,类似船底的湍流,在对流上方造成多种地质效应。这一理论可以解释一些位于古老、寒冷大陆内部的高原,如南美的巴西高原、印度的西高止山脉的形成。这些波动在经过时剥离了基底上的重质岩石,留下轻质岩石,后者随后上升1~2千米,形成高原。

  地幔波引起的隆起还可以解释某些时期的侵蚀加剧以及随之而来的海洋生物灭绝事件,同时也可能是板块中心地震活动的一个触发因素。这表明,大陆与地幔之间的互动远比地球科学家之前所认为的活跃。

  “星舰”实现“筷子夹火箭”

  今年,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星舰”在33个引擎的强劲推力下轰鸣着升空了4次,最终在10月13日的发射中成功实现“筷子夹火箭”——助推器以超音速从高空下降,通过重启部分发动机减速至几乎静止的悬停状态,由发射塔的机械臂将其精准捕获。

  SpaceX已通过部分可重复使用的运载火箭,将货物送入轨道的成本降低到以前的1/10。而一艘完全可重复使用的星际飞船预计可将成本再降低一个数量级。技术关键在于助推器以及上级火箭的回收与快速再利用。《科学》认为,这次成功实现“筷子夹火箭”有望大幅降低太空科学研究成本,标志着成本可负担的重型火箭新时代的到来。

  DNA帮助古人重建家谱

  从古代人类骨骼和牙齿中提取的DNA为了解远古的人口流动、传染病演变和史前饮食提供了见解。今年,大量研究为几千年前去世的人们重建家谱,反映了古DNA提取技术的进步和分析成本的下降。

  过去,古DNA研究的对象为分散的个体。随着古代人类基因组数量呈指数级增长,研究人员已经能够通过研究不同人共有的遗传信息片段,推断两个人的亲缘关系。通过添加考古信息,例如骨骼年龄、墓地位置或埋在附近亲属的遗传关系,遗传学家和考古学家共同重建了八代家谱。

  这揭示了许多古代社会信息,仅靠考古学永远无法得到答案。例如,将德国南部凯尔特酋长的DNA数据与他们墓地的细节相结合,可以发现2500年前,该地区最有权势的男性是通过母亲继承权力的,显示了母系社会的组织形式。而对石器时代欧洲农民的亲属关系分析表明,父系是主流社会形式。随着研究人员对更多个体进行样本测定,遥远的亲属关系将更加明朗。 (陈欢欢)

  《中国科学报》 (2024-12-16 第2版 国际)

[ 责编:李欣哲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内蒙古阿尔山:避暑胜地引游人

  • 盛夏里的向日葵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2日在北京开幕。除收录标准的优势外,东壁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还根据中国科技界与教育界的习惯,对所收录期刊进行了学科分类。
2025-07-04 09:55
超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人造材料,而具有热辐射性能的超材料可以把多余的热量“打包”传递到外界,热辐射超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零能耗辐射冷却、建筑节能降温、航天热控等诸多重要领域。
2025-07-04 09:53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骆清铭团队成功绘制出了小鼠三维脑区和立体定位图谱
2025-07-04 09:52
7月4日,神秘的水星将迎来东大距,这是今年第二次水星东大距,观测条件依然不错。
2025-07-04 09:51
科学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2025-07-04 09:50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成本低、效率高、易加工等优势备受关注,可应用于光伏发电、车载光伏、光伏建筑等领域。
2025-07-03 09:59
目前,对于10厘米以上大型空间碎片,航天器通常采用主动规避的策略,通过轨道调整,避开可能的碰撞路径。
2025-07-03 09:58
6月26日,中国民航局官网发布公告,提到为切实保障航空运行安全,自2025年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2025-07-03 09:56
药膳制作师既要懂烹饪,是餐厅的大厨,又要懂中医药理论知识,特别是能够作为食药物质的中药材。
2025-07-03 09:55
运动有助于健康和抗衰老。但究竟是什么让运动有这种奇效呢?我国研究团队历时6年,首次系统解析了人体对急性单次运动与长期规律运动的分子-细胞动态响应谱,揭示肾脏是运动效应的关键应答器官——其内源代谢物甜菜碱作为衰老延缓的核心分子信使,通过靶向抑制天然免疫枢纽激酶TBK1,协同阻遏炎症并缓解多器官衰老进程。
2025-07-03 05:20
近日,四川乐山一小伙感觉身体不适独自乘出租车前往医院就诊,途中开启“超强自救”模式:联系妈妈告知情况、打110报警求助、打120告知医院准备急救。如果长期处于焦虑引起的躯体化障碍状态,患者会反复出现头痛、心慌、呼吸急促、胃肠紊乱、肢体疼痛、睡眠问题等。
2025-07-02 10:06
使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不少人或许都遇到过类似问题:它们有时会捏造细节,甚至“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当“喂给”大模型的训练数据包含虚假信息时,它就会产生“幻觉”、给出错误答案。
2025-07-02 10:05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所属的国产C909客机平稳降落在蒙古国乌兰巴托成吉思汗国际机场,标志着国航首条C909国际航线正式开通。早8时许,这架C909客机从呼和浩特起飞,经过1个多小时飞行抵达乌兰巴托。
2025-07-02 10:0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领域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国民经济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和“底盘”。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通过提升劳动者素质、优化劳动资料和创新利用劳动对象,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高。
2025-07-02 10:01
团队基于卫星遥感数据构建了1988年至2021年青藏高原30米分辨率人工草地数据集,明确了青藏高原主要的人工草地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并揭示了青藏高原人工草地的迅速扩张及其驱动机制。
2025-07-02 09:59
屠光绍认为,金融机构在应用人工智能时必须在服务投资人与消费者之间寻求平衡,避免AI鸿沟,坚守金融服务大众的初心。鲍建敏倡导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开放共赢的人工智能金融生态体系,搭建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
2025-07-01 10:13
6月30日,2025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在英国伦敦拉开大幕,引发球迷关注。在草地球场,球的速度更快且弹跳不规则,比赛回合较短,发球就成为球员们的重要“武器”。红土球场并不是天然土壤,而是分层分布着碎砖粉、白色碎石灰石、碎石等。
2025-07-01 10:09
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药品追溯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步,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主页,点击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或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对话页,点击医保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
2025-07-01 10:09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7月1日,该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月球全色图,由天问二号探测器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于2025年5月30日15时拍摄,经辐射校正处理后制作而成。
2025-07-01 10:08
龙芯中科近日正式发布基于国产自主指令集龙架构研发的服务器处理器龙芯3C6000系列芯片、工控领域及移动终端处理器龙芯2K3000/3B6000M芯片以及相关整机和解决方案。
2025-07-01 10:0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