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使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国“十四五”及更长时期的发展对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科技工作者在推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他指出:“要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做好科学普及工作是推动高水平科技创新的基础,青年科技工作者作为科技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科技创新发展、科技强国建设的有生力量,也都有责任、有义务承担起科普工作。
青年科技工作者群体是传统科普力量的重要补充。根据《第四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显示,科技工作者总体呈现趋于年轻化的态势。2017年,在我国科技工作者当中,35岁以下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占比接近半数,相较于第三次调查,这一占比提升了3.1%,青年科技工作者群体已经逐步壮大成为当下科学普及工作不容忽视的力量。在开展科学普及工作中,青年科技工作者的融入无疑是除科学家、专业科普人员之外的有益补充。他们不仅扎根在科研一线参与科研实践,还深入了解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最前沿的科技动态,这能够确保其所科普的内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让公众看得懂、听得见、用得上。同时,青年科技工作者还有着相对充裕的时间和饱满的热情投入科普工作当中,并能够快速适应当下技术变革产生的新变化和新趋势,善于运用先进的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数智技术,以当下流行便捷的传播方式、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科学普及,对公众更加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由此来改变过去传统俯视的、静态的、单向教化的方式,以平视的、动态的、双向互动的方式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使公众易于接受和快速理解,由此能够确保科普内容的通俗性和互动性,让科学普及真正“润物细无声”。
国家层面积极推进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真正投身到科普事业中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普工作者队伍是助推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近年来国家对科普人才队伍建设越发重视。《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中就指出,要壮大科普人才队伍,培育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覆盖广泛的科普工作队伍。今年11月,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此次修订,更是新增了“科普人员”一章,明确指出通过健全科普人员评价、激励机制,建立科普工作者职称评审和业绩考量等评价制度。这一内容的修订将切实增强科普工作者的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激励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走出实验室,积极加入科学普及的队伍行列中来,组建起一支高水平的科普人才队伍,与社会各股科普力量共同肩负起科学普及的重任。
青年科技工作者应主动作为助力新时代科普再上新台阶。尽管青年科技工作者大部分精通本领域的科学技术知识,具备较高的科研能力,但在将自身掌握的科学技术知识转化为科普知识的能力方面仍显不足,科普能力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在参与科普工作的过程中,青年科技工作者还应坚持与时俱进的科普理念,保持持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状态,主动当好科普工作的生力军、排头兵。目前,政府和社会各方力量都在积极开展科普人才培育工作,比如中国科协组织举办的科普中国青年之星科普创作交流活动、科普短视频创作联合行动、科普中国“星空计划”等一系列青年科普人才培育活动,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提供了持续学习成长的平台。青年科技工作者应主动参与到当中去,深化科普专业知识的学习,增强科普服务意识和技能,从而加强自身的科普素养和科普能力,以更有效地提升科普质效。
青年科技工作者为新时代的科普工作注入了强劲持久的青春动力,展现出蓬勃旺盛的创新活力。新时代赋予科普工作新的任务,新时代带给科普工作新的挑战,青年科技工作者们正不断赋予科普新活力,带来新理念,拓展新视角,创新新方式,推动新发展,开启新篇章。相信未来在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与科学家、专业科普人员等多领域人才的共同努力下,“科普之翼”与“科技创新之翼”将真正实现“两翼齐飞”,为推进科技强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作者系中国科普研究所博士后、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金梦瑶;中国科普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黄荣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