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第六届工业互联网大赛“新”材料行业赛在山东滨州圆满落幕。大赛自10月启动以来,吸引了300多个项目报名。经过初赛和决赛的激烈角逐,大赛最终评选出4个一等奖、8个二等奖、12个三等奖项目,以及最具投资价值奖、最具发展潜力奖、最具技术特色奖、最具应用价值奖等单项奖。
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渤海先研院”)作为承办方之一,凭借其独特的“政产学研金服用”七位一体服务生态,为大赛的成功举办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以大赛为桥梁,链接资源与资本
大赛颁奖典礼上,渤海先研院与6家投资机构共建3亿元投资资金池,以资本加持企业成长,以金融活水为技术创新增添新动能。
“通过大赛,我们还促成了4家企业与金融机构达成投资合作意向。而且,借助大赛联动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专家人才超过200人,并筛选出5位专家纳入渤海先研院金融智库。”山东渤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燕说。
据悉,渤海先研院是滨州市委市政府重点打造的国际化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下设四个子公司,共同打造渤海先研院的“政产学研金服用”七位一体的服务生态。其中“金”就是山东渤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主要业务——科技金融,包括直接融资、间接融资、银行授信等。
“大赛促融是我们的主责主业。在此次工业互联网大赛举办之前,我们已经连续三年举办过‘科创中国’的大赛。渤海先研院就是要锚定科创品质更强目标,持续秉承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充分发挥在成果转化、投融资合作、项目挖掘等方面的带动作用,搭建工业互联网创新成果展示平台、交流合作平台、资源共享平台。”
李燕介绍,为了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地滨州,渤海先研院联合多个市级部门为此次大赛提供了涵盖场地、政策和服务保障等22项优惠政策,助力企业在融资、市场拓展等方面取得突破,特别是针对轻资产运营的企业提供了更多社会资本介入的机会。
数据显示,3年来,渤海先研院创新“5+4”科技金融服务模式,带动科技金融20.18亿元;“十四五”期间累计科创带动效应规模达到79.84亿元,其中带动研发投入6.39亿元。
创新服务模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滨州市作为山东省重要的工业基地,拥有高端铝业、精细化工、智能纺织、食品加工和畜牧水产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以及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和节能环保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近年来,渤海先研院依托“1+N+3”的整体布局,不仅服务于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更为全市十强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李燕表示,自成立以来,渤海先研院始终坚持“请让我来服务你,就像服务我自己”的理念,通过完善的入驻管理考核办法和全流程的服务体系,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成长。对于未能达到考核标准的企业,采取清退机制,确保园区内始终保有最具潜力和发展前景的企业群体。
目前,渤海先研院已帮助多家入园企业获得股权融资、申报知识产权,并协助建立国际合作实验室。“比如我们借助于科创中国的大赛,为园区一家入驻企业争取到200万元股权投资;协助园区企业申报了49项知识产权;服务入驻企业争创中国和欧洲联合实验室等。” 李燕说。
据悉,渤海先研院园区已拥有11类1440项科创服务资源,建立产学研资源库420项,带动产业转化项目32.96亿元。运营3年以来,获得国家级平台4项,省级平台12项,集聚创新主体263家,其中64家科小、高企、专精特新。
“每年我们都会进行企业满意度测评,企业特别认可,评价特别高,这对我们也是个鞭策,让我们以更加专业的姿态、高质量的服务投身于企业赋能的全过程。”李燕表示,未来,渤海先研院将响应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新要求,不断优化服务体系,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为实现更高水平的产城融合贡献力量。(肖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