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从工程创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从工程创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来源:光明日报2024-12-26 09:31

   【科学随笔】

   工程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不陌生。它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实践活动,运用技术与科学使自然资源最适宜为人类所用。古代工程有土木、矿冶、化工、纺织、机械、造船与航海、军事等类型,现代工程还包括电机、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核能等,这些构成了产业体系和社会的物质基础。

   工程是造物的活动。工程活动以运筹、决策、规划、设计、实施(操作)、制度、管理等为基本内容,以各种项目为基本单位,以工程师、工匠(工人)、投资者和管理者为主要角色,以价值与合理性为主要评价标准。科学原理和技术发明具有普适性,而每个工程创造项目都具有独特性或唯一性。科学家的职责是如何认识,工程师的职责是如何实现。工程师必须在特定的条件下,运用各种可用的技术和知识,尽可能选择最可靠和最经济的问题解决方案,同时遵循科技原理和经济规律,创造符合人们预期目标的人工世界。通常,工程以实现目标为第一考量,要尽力避免总体上的失败。因此,某项具体的工程不一定谋求全面创新,而是尽量利用可靠的技术和手段,在既有技术不够用时才做目标明确的创新。工程师文化以实事求是、精益求精为精髓。

   从古至今,工程使技术和科学发挥生产力的功能,反映国家或组织机构的科技水平、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了解中国工程及其历史,能真切认知科技及其社会功能,理解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从工程创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定文化自信和创新自信。

   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工程创造源远流长。都江堰、郑国渠、灵渠、长城等工程,反映了先贤勘测、规划设计、营造施工和工程管理等方面的高超水平,是工程建造者把握复杂环境条件和约束条件,因地制宜运用适宜技术的杰作。

   质量是产品和工程的生命,它需要以规则为保障。我国很早就建立了标注制造者姓名的制度。例如,秦国实行“物勒工名”制度,即要求器物的制作者甚至督造者把自己的名字刻在所制作的产品上,以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考核工匠的技艺及逐级追查责任。南宋朱熹为《论语·学而》中的“如琢如磨”作注,也可以用来形容匠人精益求精的精神。

   中国古代的工程创造拥有比较坚实的知识基础。先秦文献对技术和工程做了精要的总结。齐国官书《考工记》记述了官府手工业的主要工种及相关技术规范,其中包括城邑的布局及城墙、建筑、道路等方面的规范。《考工记·总叙》称“百工”为一国的“六职”之一,总结了工匠造物制器之道:“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这反映了天、地、人等要素相结合的“和”之技术观和工程观,在古代技术和工程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隋唐时期建成了大兴城、大运河、长安城等宏大工程及赵州桥等小型工程。隋朝新都大兴城(今西安)面积达84平方公里,包括规划严整的郭城、皇城和宫城。以此为基础,唐朝营建了长安城,人口超过百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建成于1420年的北京紫禁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结构古代宫殿建筑群,代表着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又一个高峰。

   工业革命是世界技术和工程发展的一个重要拐点。从那时起,技术和工程由古代跃向近代,其特征是工匠与科学传统相结合,新技术逐渐以科学为基础,工程科学迅速兴起和发展。这种知识变革和工业化的浪潮一起由西欧涌向世界各地。

   20世纪初,中国新一代学者系统学习了近现代科学技术,成为新型的工程师和科学家。詹天佑在1905年至1909年主持修筑了京张铁路,这是中国人自己筹资、勘测、设计和施工修筑的第一条铁路,标志着中国技术和工程开始进入近代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引进机器设备,并逐步掌握采矿、钢铁、石油化工、发电设备、矿山机械、汽车、坦克、仪器仪表等领域的技术,大幅提高了工业生产能力,初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和技术体系。而组织制定和实施《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则旨在加速发展原子能、火箭、计算机、自动化、电子学和半导体等最短缺和最急需的科技门类,构建比较完整的科研体系。

   到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科学、技术和工程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例如,先后研制成功导弹、核弹、人造地球卫星、核潜艇、通用晶体管计算机等重器,积累了筹划和实施大科学工程的成功经验;开发大庆油田,实现石油基本自给;建成南京长江大桥、成昆铁路,建造东风号万吨远洋货船,提升交通运输技术水平。

   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自此开创了科技跨越发展的新局面,创建实施了各种重大工程,如:葛洲坝、秦山核电站、三峡等水利电力工程;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跨区域工程;青藏铁路、高速公路、洋山深水港等交通运输工程;正负电子对撞机、同步辐射光源和大型望远镜等大科学装置;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等空间探测工程。

   近年来,我国提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在科技创新和工程创造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工程领域的事例包括:建造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港珠澳大桥、大兴机场等,研制高效环保芳烃成套装备、复兴号动车组、歼-20战机、C919大型客机、国产航母,发射月球探测器、火星探测器等。

   2024年1月19日,“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举行,81名个人、50个团队分别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和“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以此激发广大工程技术人才勇于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锻造精品工程。

   工程创造仰赖自然资源、人力、技术和资金等要素的投入,与国力直接相关。我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可为工程创造提供各种原材料及足够的空间和可能;我国人力资源充裕,不乏勤劳的能工巧匠、工程师;更重要的是中国人强调集体合作,而这正是工程建设中最宝贵的精神特质。

   工程创造直接服务于国计民生、国家安全及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是现代化建设的一种最好体现。新时代的中国,必将创造新的工程奇迹!

   (作者:张柏春,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南开大学教授)

[ 责编:田新宇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内蒙古准格尔旗:盐碱地变生态观光园

  • 重庆黔江:小南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秋景如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宋美珍是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的棉花研究专家。2012年起,她和团队将目光瞄准新疆的棉花种植,成为当地棉花研究的一支重要技术力量。
2025-09-10 10:09
“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总体规模稳居全球制造业首位。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印证着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2025-09-10 09:47
9月9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前夕,记者跟随首钢媒体探营团,走进北京首钢园,提前探访服贸会的精彩内容。
2025-09-10 09:40
9日10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10 09:39
光明日报北京9月9日电 记者李春剑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自2021年全国机器人标委会成立以来,我国已发布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126项,另有41项正在研制。近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和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火爆“出圈”,相关产业发展引起各方热议。
2025-09-10 09:36
在科学研究上不断革故鼎新的同时,钟义信始终坚守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追求,在信息论、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潜心躬耕育人。
2025-09-10 09:35
9月9日10时0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09 11:03
在中药房里,有这样一些“扫地僧”——它们价格低廉,常被忽视,却有着出人意料的疗效。
2025-09-09 10:15
近日,河南一名女童出现咳嗽、呕吐、嗜睡等症状,被家人误判为普通感冒,不料竟是暴发性心肌炎,且病情发展极为迅速,在转院治疗途中不幸离世。程翔提醒,当身体发出以下信号时,一定要引起重视,警惕并排查暴发性心肌炎:  一是胸痛、胸闷、气短。
2025-09-09 10:14
随着关键研发方向不断取得新突破,通用智能体在多任务处理方面,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完成度也会更高。
2025-09-09 10:10
2025年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5日至9日在德国柏林举行,共吸引全球约1900家展商参展。
2025-09-09 10:01
在嘎鲁图镇呼和陶勒盖嘎查“三北”工程作业现场,开沟种植一体机在沙地上开垦出一道道沟,种下一排排柠条。”
2025-09-08 09:48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率已从2012年的53.1%提高到2024年的67%,城镇常住人口达9.44亿,城市已成为承载亿万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
2025-09-08 09:41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9月8日公布《关于实施预包装食品数字标签有关事项的公告》。
2025-09-08 09:38
面向“十五五”,政策导向应注重发展与治理并重,加快形成结构合理、规则清晰、响应高效的智能消费治理体系,护航“人工智能+消费”高质量发展。
2025-09-08 09:33
7日0时34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08 09:32
植物在漫长的适应性进化过程中,催生出丰富多元的物种谱系。9月2日,《细胞》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宁国贵团队的一项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月季香气基因起源的新机制。
2025-09-05 10:06
今年8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的通知》,为医疗科普立了“规矩”。
2025-09-05 10:02
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是如同水、电一样重要的基础资源。我国算力发展情况如何?未来着力点在哪儿?
2025-09-05 09:54
算法技术的赋能强化了传统意识形态风险,算法的自我进化制造了意识形态黑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和优化治理智能算法技术意识形态风险的新路径。
2025-09-05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