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香港繁华路口变智能了!元脑边缘服务器打造新型智慧交通
首页> 科技频道> 人工智能 > 正文

香港繁华路口变智能了!元脑边缘服务器打造新型智慧交通

来源:光明网2024-12-30 12:23

  香港,素有“不夜城”美誉,其交通系统宛如一台日夜不停运转的精密机器,从晨曦微露直至夜幕深沉,私家车、公交车、非机动车川流不息,五湖四海、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行人交错穿梭。

  作为一座以“多元文化、快节奏、创新发展”为显著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为了将有限的物理空间发挥到极致,香港不断探索更加智慧、高效、人性化的交通管理,将香港多个繁华地段拥堵的十字路口率先升级为智慧路口,实现灯随车变、灯候人行,高峰期间多个区域还实现了绿波通行。在这背后,浪潮信息助力博研智通打造的「云边协同的全息智慧路口整体解决方案」,为香港交通管理部门构建起了一套高效、稳定的交通管理平台,让城市交通出行更快一步。

  车让人、无障碍通行、绿波通行、隐私保护……交通出行需求复杂多变

  全球各地城市交通状况不同,要实现智慧路口的落地需要因地制宜的解决方案。为构建人性化与精细化交通规则体系,香港的交通管理系统要满足行人优先、无障碍通行、绿波通行等多样化的交通出行需求,需要在路口采集海量数据,传输至部署于路口的移动边缘计算(Mobile Edge Computing,MEC)设备进行实时处理、分析计算,并将有效交通信息反馈云端,兼顾优化多个路口的交通流量,并保障7X24小时的稳定运行。在这背后,多样化的场景、海量的数据与计算,多变的天气给交通管理系统的部署带来重重挑战:

  ■ 场景多样化的挑战:香港作为国际一线城市,拥有多个繁华街区,这些街区的路口行人、车流量大,为了实现全方位、无死角的道路信息精准感知,路口感知系统必须对多个视频流与雷达流同步开展处理与深度分析。同时,为了支撑多样化的交通应用场景,平台开发了多种深度学习模型,不同模型的复杂推理运算带来了巨大的算力需求。

  ■ 安全隐私挑战:香港有着严格的隐私政策法规,明确要求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针对车牌等敏感信息必须进行加密处理。并且,在数据向云端传输之前,必须进行全面的脱敏操作,确保敏感信息不出本地,充分保证隐私数据的安全性。

  ■ 系统稳定挑战:香港地处亚热带地区,夏季气候炎热潮湿,气温常年介于 27℃ 至 37℃之间,且台风肆虐、烈日高悬等极端天气屡见不鲜。如此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要求路口边缘设备不仅要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稳定运行,还需抵御狂风暴雨的侵袭,时刻保持高效运转状态,无疑对设备的稳定性和可维护性提出了严苛考验。

  云边协同的全息智慧路口,打造更有温度的城市交通

  面对一系列人性化、精细化的管理需求,香港交通管理部门采用了云边协同的全息智慧路口整体解决方案,该方案采用“1 + 1 + 1 + N”架构,涵盖 1 套智慧路口交通流量监测分析平台、1 套边缘计算设备、1 套信号设备以及 N 套雷视感知设备。边缘计算设备采用浪潮信息的元脑边缘微服务器EIS200,专为智慧交通等边缘轻量级AI场景设计。同时,博研智通基于EIS200融合多方向雷达整合、信控优化等技术,打造边缘智能体(BYZT-MEC),能够全方位感知分析路口各类数据信息,实时优化并下发信号控制策略,并通过中心侧可视化平台完成现实路口全要素信息的虚拟化映射,与边缘协同优化,进而提高全域路口的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全方位满足各项智能化应用需求:

  实时信号优化:传统智慧交通方案中需要大量交通流数据反馈至数据中心进行信号优化,时延较高,无法有效缓解繁密的交通压力,而边缘智能体(BYZT-MEC)可在路侧基于AI算法进行实时信号优化,处理时延低至毫秒级,实现了灯看车、灯等人、无障碍通行、全天干线绿波通行、绿波速度实时调整等多场景应用,降低交通拥堵,保障行人出行安全。

  数据隐私安全:方案以边缘服务器作为核心处理节点,车牌等敏感信息在完成脱敏处理之前不会上传云端,最大程度降低了隐私数据泄露风险,严守数据安全底线。                     

  系统稳定运行:元脑边缘微服务器EIS200底座具备强大的环境适应性,最大可支持-40℃~70℃的工作温度,通过无风扇、小型化设计实现工业级别的耐用性与稳定性。在实际应用中,该设备已稳定运行长达 2 年以上,无论烈日炎炎还是台风呼啸,始终坚守岗位,确保交通系统稳定运行。

香港繁华路口变智能了!元脑边缘服务器打造新型智慧交通

  香港云边协同全息智慧路口

  个性化智慧路口解决方案,让智慧交通落地更快一步

  每座城市的交通场景都独具特色。智慧路口方案将人、车、路、云的物理空间、信息空间融合为一体,通过模块化、可解耦的软硬一体多型号产品,灵活满足不同城市需求,无论是香港、北京这类国际化大都市,还是核心城市,抑或是县域城市的定制化交通场景,均能精准适配,实现“千城千面”的个性化交通方案落地。

  在一些核心城市,比如广西南宁、海南海口等地,路口的交通流量大且机动车、非机动车等情况复杂,尤其一些路口非机动车道不够宽,但非机动车数量较多,容易出现占道行驶的现象,通行效率低下。智慧路口方案能够优化不同干线和路口的通行效率,城市拥堵率降低15%-20%。在县域城市,如中国百强县湖北省大冶市,城市交通干线集中,且部分路口、路段,非机动车优先级高于机动车,需要基于全量交通参与者(机、非、人)进行优化控制,可以采用更为经济的软硬件组合方案,通过对城市交通的主要干线进行信号优化控制,打造无拥堵干线,在不对道路大动干戈的前提下,大幅提升城市的交通通行效率,优化力度可达近25%。同时,县级市一些路口在夜间人车较少,信号灯可变为黄灯持续闪烁,提示车辆、行人通行时注意瞭望,确认安全后通过,减少了路口的等待时间,也能提示车辆和行人提高注意力,安全通行。

  目前,智慧路口的方案已拓展至全球北京、上海、广州、吉隆坡等50多个城市,助力构建安全稳定、高效便捷且独具特色的城市新型智慧交通生态体系,让城市交通更快一步。(科文)

[ 责编:战钊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冰天雪地迎新年

  • 深圳年味渐浓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闸门开合,水涨船高。2025年1月1日,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三峡枢纽通过量达1.59亿吨,连续三年突破1.5亿吨大关。其中,三峡船闸运行10000余闸次,通过量1.54亿吨;三峡升船机运行4700余厢次,同比增长5.1%。
2025-01-02 09:33
波澜壮阔的海洋中,更多宝藏正待发掘,深海油气资源就是其中的宝藏之一。深海区域有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如今已成为全球油气资源的主要接替区。
2025-01-02 09:31
在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产生和需要存储的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传统的存储方式,如硬盘、磁带等,正面临存储容量有限、维护成本高以及存储设备寿命短等诸多限制。
2025-01-02 09:30
长期以来,科学界普遍认为这两种记忆在大脑中可以协同工作。然而,当两种记忆产生冲突时会发生什么?
2025-01-02 09:29
量子计算正加速发展!2024年12月上旬,谷歌公司推出其最新量子芯片Willow。几天之后,我国科研团队在预印本网站arXiv发布了“祖冲之三号”的相关成果。
2025-01-02 09:29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把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
2024-12-31 09:14
30日,“天目一号”星座23颗卫星、“云遥一号”系列12颗卫星进入中国气象局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并实现业务运行。这是商业小卫星数据首次获准进入中国气象局业务系统,为我国气象预报预测提供有力支持。
2024-12-31 04:10
教育部日前部署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及试点工作,要求2030年前实现基本普及。这对抢占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和人才高地至关重要,必将引发教育领域的系列深层变革。顺利推进人工智能教育,需深化基础研究,把握底层框架和逻辑,做好体系化构建。
2024-12-31 04:45
享受便利的同时,掌握它们背后的核心技术更为重要。如何培养更多懂人工智能、会应用人工智能、能研发人工智能的人才?
2024-12-31 04:45
30日,中国工程院、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发布的《2024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整体向好,制造业全球竞争力处于上升趋势,在提质增效、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呈现诸多亮点。
2024-12-31 04:45
2022年12月31日,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在建成两周年之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于12月30日首次发布《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对两年来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了系统性总结。
2024-12-31 04:10
从7000米级“蛟龙”号,到4500米级“深海勇士”号,再到创下10909米深度之最的“奋斗者”号,我国载人深潜能力不断突破,技术迭代能力快速提升,征服深海的故事不断续写。
2024-12-30 09:18
当前,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通过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实现了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管理,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024-12-30 03:50
科技部30日发布了2023年度全国科普统计数据。数据显示,在科普经费投入方面,2023年全国科普工作经费投入首次突破200亿元,筹集额达215.06亿元,比2022年增长12.60%。
2024-12-31 04:10
“探索三号”12月29日顺利抵达三亚崖州湾南山港公共科考码头,正式入列。这是我国首艘设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
2024-12-30 04:10
国务院近日公布修订后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本次修订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继2007年2月24日审议通过后,时隔17年迎来的首次修订。
2024-12-30 03:50
进一步巩固扩大我国高铁技术世界领跑优势。
2024-12-30 03:50
寒冬时节,一踏进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的生态草莓农场大棚,就感受到扑面的宜人暖风,嗅到阵阵花果甜香。“红颜”“黑珍珠”“白雪公主”……
2024-12-30 03:50
科普从业者不仅需要具备“受众导向”的能力,而且也需要把“受众导向”作为开展科普的一种方式。
2024-12-28 18:09
技术、产业、人才,仿佛三条大江奔流不息,形成一个“川”字。如何在川字中间加上一横,将三者形成整体,凝聚成创新的磅礴力量?
2024-12-27 10:2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