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北京:潮涌千帆竞 科创正当时
首页> 科技频道> 创新创业 > 正文

北京:潮涌千帆竞 科创正当时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12-31 04:10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式现代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光明日报记者 董城 张景华 光明日报通讯员 郭奕洲

  北京,作为首善之区,拥有得天独厚的科技资源、人才优势和政策环境,当前,这里已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片热土——

  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托丰富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资源,跻身全球百强科技集群前三位;联合两部委发布《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方案(2024—2027年)》,新一轮先行先试政策全面落地实施;北京中关村学院挂牌成立;先后出台40项产业支持政策,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企业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全国首个人工智能数据训练基地建成投用,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拓展至600平方公里……

  从高精尖产业的培育到绿色能源打造,从体制机制创新到文化科技的融合,北京展现着在新质生产力发展浪潮中的引领与担当。

北京:潮涌千帆竞 科创正当时

    2024年服贸会,观众在观看类纸画屏直显系列画屏墙。新华社发

北京:潮涌千帆竞 科创正当时

    2024中关村仿生机器人大赛竞技现场。资料图片

北京:潮涌千帆竞 科创正当时

    北京怀柔科学城高能同步辐射光源投入使用。资料图片

  1.“文化科技交融”激发新活力

  年终岁尾,一份耀眼的北京市文化企业成绩单“出炉”:2024年前三季度,北京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收15987.9亿元,占全国比重16%,同比增长7.2%;利润总额1776.2亿元,同比增长8.0%。

  值得关注的是,其中北京市文化新业态企业实现营收11449.9亿元,同比增长11.7%,占北京全市文化企业营收比重达71.6%。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公布的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北京已连续八年稳居全国榜首。”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曾繁文谈到,在文化新业态、文化新消费领域,以及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等与新质生产力相关的各项细分指数上,北京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在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方面,北京积极探索,在文学、艺术、影视、游戏等领域不断创新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

  据统计,北京市已推进多批次百余个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通过备案上线。截至2024年11月中旬,北京市头部大模型注册用户数达3.1亿,百度、抖音等企业通过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服务全国超1.4万家机构,日均调用3.16亿次,示范带动效应凸显,进一步深化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服务文化科技类企业发展。

  近年来,北京市着力培育新型文化企业和文化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大力推进国家和北京市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成效显著。

  记者走访王府井百货大楼时,《灵境-未来灵感世界》沉浸式光影艺术展正在展出。走进“时空任意门”,仿佛能回到不同历史时期,感受历史文化与岁月变迁。京东方科技集团执行副总裁姚项军介绍,艺云数字艺术中心集数字艺术展览、科普研学、数字文创等多功能于一体,今年10月开放以来,已通过数字展览《灵境-未来灵感世界》和《敦煌超宇宙》,吸引超过4万人前来观展、互动。

  当古老文物与科技融合,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历经近600年依然保存完好的法海寺壁画,作为中国三大壁画之一,是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物。如今,33块数字大屏、44台投影机、1座3D球幕影院,以及3D全息投影、多通道智能投影融合等先进技术的运用,让法海寺壁画的每个细节都得以逼真呈现。

  新技术赋能文艺创作,创造出神奇的观感体验。在北京文艺舞台上,音乐剧《亦梦亦真》聚焦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在舞台空间中充分运用冰屏、全息纱、全彩激光灯等新技术,呈现出兼具科技感、现代感、时尚感的舞台美学。

  “科技对舞台艺术的参与、影响已经相当全面且深刻,真正有意义的话题并非应用与否,而是如何应用更有效果。”文化评论人林云点评道。

  日前,北京市出台《关于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大力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的若干措施》。按照规划,北京市经过5年努力,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将基本形成,科技创新带动文化产业创新能力将明显增强。

  2.“智慧出行”打造新引擎

  早高峰出行,可以用智能导航避开拥堵;午间点外卖,骑手依靠智能规划系统迅速把美味送来;深夜,城市物流网中,无人配送车默默奔忙,送出快递包裹……

  在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街道上,记者目睹一辆辆无人配送车灵活自如地穿梭于街头巷尾。比起传统派送方式,一辆无人配送车一次可运送200单~300单快递,效率提高2至3倍。

  “去年,我们下线了第五代无人车。”新石器慧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张卫玲介绍,第一代无人车每小时只能跑5公里,和一个成年人日常步行的速度差不多,但到第五代,设计时速已达50公里,“提升了10倍”。

  “截至目前,我们公司无人车已经在全球40多个城市、100多个场景中落地部署,超2800辆无人车交付全球用户,有的被当作无人零售车卖冰激凌、汉堡,有的则用于快递物流。”张卫玲说。

  从新石器无人车智慧物流工厂到大族广场,大概4公里路程,前来接送的是自动驾驶科技公司文远知行的10座无人小巴。一路上,无人小巴通过多个红绿灯路口、拐过好几道弯,始终像“老司机”一样“稳稳当当”,最终安全到达。

  截至目前,北京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已有30余家车企的800余台自动驾驶车辆运行,累计自动驾驶里程超过300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跑了700多圈。

  2020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率先建设了全国首个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四年后车路云一体化基础设施已经完成600平方公里连片覆盖,实现了机场、博物馆等关键场景的自动驾驶接驳服务。

  无人车的运行,需要处理海量且复杂的数据,涵盖环境感知、路径规划、车辆控制等环节,离不开高性能智能驾驶芯片的关键加持。

  今年10月份,刚成立两年的年轻创业公司辉羲智能发布首款产品——“光至R1”。

  “这款芯片主要解决高阶智驾领域的大算力国产芯片供应稀缺的问题。”辉羲智能联合创始人杨玥说,为汽车装上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感知设备后,再配备强大的计算能力,“咱们的无人车就可以变得更像‘老司机’了”。

  北京智能网联汽车生态的日益成熟与完善,离不开如辉羲智能等推动行业革新与发展的“生力军”。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智慧出行产业已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指挥调度体系、运营监管体系、信息服务体系、交通数据体系和网络安全体系。今年下半年,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已经迈入4.0阶段建设,重点聚焦平原新城以及“三城一区”等关键区域,以四环至六环路为主体路网,打造“自动驾驶北京环”。

  3.新型储能助推可持续

  告别“电荒”焦虑,在“电网累了”、工厂断电时“秒上线”,如同一位“能量管家”——能源革新的澎湃浪潮里,电也有了“超级存钱罐”,这就是新型储能。

  新型储能规模越大,对相关产品的安全要求就越高。

  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市房山区新源智储,当即被“智储·银河”系列超分子全浸没式工商业储能一体机所吸引。“我们对这款产品在安全性方面的技术创新下足了力气,并进行极为严格的品质把控,它就像一个安全系数高的‘大充电宝’。”新源智储总经理连湛伟说。

  该产品搭配超分子液体导热特性打造的新型温控技术,同样精妙。它可以精准把控空间温度,营造出恒温25℃“舒适圈”,让电池时刻处于最佳工况,寿命延长至10年以上,可以大幅降低设备更迭成本。

  据统计,2023年新源智储在国内市场储能系统出货量位居第三,占到全国新增装机的10.3%。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电池的安全性能牵动人心。卫蓝新能源总部办公楼一层展厅内,一列银色混合固液锂电池包十分醒目。

  “与此前市场上广泛使用的液态电池相比,固态电池的安全性和能量密度更高,能为汽车、无人机等多种设备提供更为持久且可靠的续航支持。”工作人员介绍。

  “公司建立了固态锂电材料、固态锂电先进装备、固态锂电先进工艺的三层护城河,确保技术在国内乃至全球保持领先。”卫蓝新能源董事长助理陈丽叶介绍,截至2024年6月底,卫蓝新能源已申请专利590余项,发明专利就有370项,占比62.7%。其中,李泓专家团队研发的“原位固态化”技术,在国际上率先解决了固态电池中固-固界面的世界难题,能有效保障电站运行的稳定性。

  当前,房山区已获批北京市新型储能示范产业园区。中关村房山园重点产业及企业服务专班主任姜殿勇告诉记者,作为北京市新型储能产业化战略高地,园区着重致力于固态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及质子交换膜等储能细分领域的深入发展,力争到2027年,房山园新型储能产业集群形成规模领先、创新驱动、融合开放的发展格局。

  目前,北京新型储能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北部以中关村科学城和“能源谷”建设为核心,建设新型储能创新中心和公共服务基地,布局数字能源、公共服务和先进制造等环节,打造“融合创新区”;南部以中关村房山园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载体,建设高端制造基地,打造“协同发展区”。

  固态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北京市作为我国新型储能技术策源地,不断形成研发创新、产品集成优势,技术转化成果赋能全国。截至2023年年底,北京全市新型储能产业营收已超400亿元。

  《光明日报》(2024年12月31日 05版)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乌蒙山大桥进行静态荷载试验

  • 稳外贸 福建莆田鲍鱼“出海”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去年3月,他和团队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为引力子“画像”,那篇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上的论文,就在这里诞生。
2025-05-16 10:55
星星“眨眼睛”,并不是“真身”在动,而是光线的折射率出现了波动,导致肉眼观察下的星星,与其“真身”所在位置的偏移距离在短时间内发生了变化。通常,白天发生的大气湍流更加强烈,导致折射率波动更大,星星“眨眼睛”也更频繁,只是我们观察不到。
2025-05-16 09:52
气象监测显示,5月12日以来,我国华北南部、黄淮地区等出现35摄氏度以上高温天气。中央气象台预计,16日起,我国黄淮中西部、华北南部等地部分地区将出现高温天气,19日至21日,高温天气强度增强、范围扩大,陕西关中盆地、河南中西部等地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可达37—39摄氏度,局地40摄氏度。
2025-05-16 09:51
科学家发现,将一段人类特有的基因片段插入小鼠体内,可以让它们的大脑长得更大。为了找出人类HARE5与黑猩猩的差异,Silver和同事确定了其中4个遗传突变,每个突变都能同时增强黑猩猩和人类细胞的增殖能力。
2025-05-16 09:5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孙林峰、副教授刘欣团队与教授谭树堂团队合作,在植物激素运输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研究团队进一步解析了AUX1蛋白在CHPAA结合状态下的结构,为其抑制机理提供了见解,并提出AUX1蛋白依赖于质子浓度梯度介导生长素内向运输的转运模型。
2025-05-16 09:47
在这项研究中,胡晗带领的研究团队利用高精度CT扫描和三维重建技术,对保存完好的芝加哥始祖鸟标本进行了详细研究。
2025-05-16 09:42
研究显示,鸟类、哺乳类甚至龟类的大脑在过去3.2亿年里,经历了一场精彩的大脑神经元演化历程,走出了截然不同但又殊途同归的智慧发展之路。
2025-05-15 10:0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团队联手中外学者创新研发出储能密度较高的新型纳米复合薄膜储能器件,其储能密度可达215.8焦/立方厘米,刷新介电储能密度国际最高纪录。
2025-05-15 10:03
宇宙的命运与其天体命运息息相关,而其中恒星的最终“寿命”一直是人类探索的重要命题。
2025-05-15 10:02
周天军表示,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全球变暖下区域季风的演变规律,更凸显了古气候研究在气候变化预测中的独特价值。通过开展古今对比研究,丰富的古记录数据所揭示的历史变化事实,将会成为我们有效应对未来的重要参照物。
2025-05-15 10:01
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以来,我国农作物长期战略保存种质资源已超过58万份,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作物遗传基因密码,犹如“天书”亟待破解。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发起、腾讯参与支持的作物种质资源“天书计划”正式启动。
2025-05-15 04:1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为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5-05-14 17:50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刘岗团队发展了“漂浮策略”和“维度定制”相结合的新策略,如同给二氧化钛穿上了“水上行走鞋”,赋予了材料可漂浮于中性水溶液表面的特性,为塑料转化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替代方案。
2025-05-14 09:44
通过将筛选出的诗词逐一标注,提取时间、地点、诗人身份、情境语义等信息,研究团队逐步建立起一个横跨1400年的“长江江豚诗词数据库”,并确定724首提及长江江豚的作品。
2025-05-14 09:43
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未来全球雪旱发生频率将成倍增加,其中暖雪旱将成为主导类型。
2025-05-14 09:41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和西南大学的科学家找到了柑橘黄龙病的抗性基因,“柑橘癌症”有了破解方法。
2025-05-14 09:39
除了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样品,其拍摄的着陆区高清图像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着陆点的地质细节和土壤来源。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利用嫦娥六号降落相机序列图像、全景相机近景立体图像等数据,构建了一套高精度的着陆区地形数据集。
2025-05-14 09:36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