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科技成果何妨“先尝后买”
首页> 科技频道> 评论 > 正文

科技成果何妨“先尝后买”

来源:人民日报2024-12-31 09:14

  科技创新绝不只是实验室里的研究,而需要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

  食品可以免费试吃,如今,科技成果也能“先尝后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把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

  2024年11月初,《天津滨海高新区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实施办法(试行)》发布,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新路径。天津市天安博瑞科技有限公司与北京科技大学签订了“多运动目标跟踪方法”专利实施许可合同,企业可以在免费使用专利1年后,根据使用情况再付费转化。这成为天津市首个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案例。

  科技创新绝不只是实验室里的研究,而需要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近年来,高校院所专利成果转化运用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但依然存在一些制约成果转化的问题。

  高校院所是许多专利的原创地,是专利资源的宝库,每年专利申请量很大,却有许多“躺在书柜里”,没有用武之地。究其原因,有的是怕担风险“不敢转”,有的是缺乏渠道“不会转”,有的是担心转化之后企业不好好用或用不起来“不愿转”……推动专利成果走出“书架”、走向“货架”,一直是业内人士关注的话题。

  专利转化,既需要在“最后一公里”上想招,也需要在“最初一公里”上发力。高校院所激励广大科研人员多出专利成果,成果需要及时入库、经常盘点。2024年1月,国家知识产权局等8部门联合印发《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工作方案》,各地迅速行动。比如,广东省171家高校院所完成9.9万件存量专利盘点,完成8.1万件专利登记,形成优质资源库;天津市完成高校专利盘点,31所高校拥有的2.2万件有效专利全部纳入专利资源基础库。

  盘点是为了用活。推进专利进企业、成产业,“先使用后付费”是有益尝试。在把专利成果应用于生产之前,企业不能准确评估它的价值,十几万元、数百万元甚至更高的许可费用,是具有一定风险的支出;如果先使用一段时间,就能知道这一成果带来的经济效益,支付费用时会更有依据、更加放心。

  对于高校院所来说,专利成果通过这一方式走进企业,有保险产品作保障,不必担心无法获得专利许可费用;高校院所推动专利走进企业,促进专利成果转化,也将极大增强科研人员研发新成果的信心和动力。“先使用后付费”最终实现的是创新链共赢。

  改革创新,永无止境。推动更多创新之花结出产业之果,还需要持续探索,营造成果转化的良好环境。北京市不断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法规体系和工作体系,让各类创新主体从“有的转、有权转”到“愿意转、转得顺”;上海市深入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健全专利转化的尽职免责和容错机制,确保优质专利“高校院所输得出、中小企业接得住”;浙江省形成以“浙江拍”为代表的多元化科技成果交易模式……因地制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及时总结新鲜经验,才能更好打通转化梗阻,充分调动高校院所和企业共促转化的积极性。

  科技成果转化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政府发挥组织引导作用,促进高校院所、企业通力合作,也需要持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坚持问题导向,打通转化关键堵点,一体推进专利保护和运用,相信未来将会有更多专利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武卫政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飞阅中国|美丽的河套灌区

  • 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随着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人工智能(AI)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战略性技术,不断加速突破并重塑着农业新格局。
2025-05-29 08:51
方案提出,到2027年,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基本完善,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过85%,先进计算、人工智能深度赋能行业发展。典型场景解决方案全面覆盖,形成100个以上典型场景解决方案。
2025-05-29 08:50
生物正交反应,是指可以在生物体内发生,但又和正常生物过程互不干扰的化学反应。
2025-05-29 08:48
围绕计量测试中“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的痛点难点,以重大项目为牵引,集中重点单位、强化协同创新,大力推进计量测试关键技术攻关。
2025-05-29 08:47
研究发现,温室内的湿度变化首先为病原菌孢子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2025-05-29 08:21
睡前只需服用一粒药丸就能不再佩戴笨重面罩入睡,这对部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来说,可能即将梦想成真。
2025-05-28 09:30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26日消息称,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开发的高级人工智能(AI)模型o3,在接收到明确的关机指令后,不仅拒绝执行,还主动干预其自动关机机制。
2025-05-28 09:24
记者5月26日从北京大学获悉,该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要茂盛团队研发了空气毒性活体监测系统(以下简称ATMS),实现了对空气污染健康效应的原位、实时、在线监测,有望为优化空气污染控制策略和公众健康防护提供技术支撑。
2025-05-28 09:24
保障粮食储存安全是粮食流通领域科技攻关的核心任务,粮食科研人员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研发系列粮食仓储技术成果,在粮食仓储领域推广应用,取得良好成效。
2025-05-28 09:19
数据显示,地球陆地上可开采锂资源仅约2200万吨,海水中却蕴藏2300亿吨锂。然而,高效、绿色的海水提锂技术被视作科研界难啃的“硬骨头”。
2025-05-28 09:18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2025-05-27 13:22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法国欧莱雅基金会在1998年联合设立
2025-05-27 11:10
无法释放起落架的民航客机在巨大的摩擦声中以机腹着地方式从跑道上滑过,高速进入大气层的空天飞机像一个“火球”剧烈燃烧,大型运输机在超强暴风雪中艰难起飞,先进战斗机在复杂空战环境中被导弹碎片打得千疮百孔……
2025-05-27 09:27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高名迪与研究员王煜、中国科学院院士徐义刚,以及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Stephen Foley合作,通过高温高压实验与超深金刚石包裹体成分对比研究,揭示了再循环碳酸盐如何改变地幔氧化还原状态,及对克拉通演化和深部碳循环的影响。
2025-05-27 09:22
“浚澜”船配备了高压岸电接入模块,可以采用全电力驱动挖掘系统,实现施工作业零碳排放。
2025-05-27 09:16
天问二号探测器按计划完成了技术区总装、测试、加注、转场、功能检查、联合测试等工作。
2025-05-27 09:10
研究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半球高纬地区大气甲烷浓度的季节振幅呈现减弱趋势,而副热带及热带地区的季节振幅却显著增强。这一变化趋势及其空间差异为解析全球甲烷源汇的长期演变提供了关键观测证据,为全球甲烷减排提供了科学支撑。
2025-05-27 09:09
据两位消息人士透露,英伟达还在为中国开发另一款采用Blackwell架构的芯片,最早可能于9月开始生产。
2025-05-26 12:51
研究人员成功诱导干细胞发育成充满液体的羊膜囊。这种模型囊体直径约2厘米,相当于一个4周胚胎周围羊膜囊的实际大小,可用于研究早期妊娠。
2025-05-26 09:21
你有过牙齿酸酸胀胀的体验吗?这会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牙齿有多敏感。其实,在咀嚼食物时,这种敏感性大有用处,它能提供关于温度、压力,还有疼痛方面的重要信息。
2025-05-26 09:1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