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无人机时代,人将何去何从?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无人机时代,人将何去何从?

来源:文汇报2025-01-09 12:45

  ■ 张森茂

  近年来,无人机在人类社会的广泛应用已使其褪去神秘的面纱。在俄乌冲突和巴以冲突中,相信大多数人都已关注到无人机对现代战争面貌的改变。这种新式武器不同于以往任何军事科技,它虽有艺术品般的复杂构造,但操作起来却如同傻瓜相机一样简单——只需轻轻一按,它便可平地登天,呼啸升空。一旦发现敌人,只要轻轻一点,它便悬停于半空中,如鹰隼般注视着猎物。再稍一用力,按下发射键,一个鲜活的生命便被终结了。古语有云:“身怀利器,杀心自起”,如此简单、高效、毫无后顾之忧地杀戮,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诱惑”。然而,这仅仅是一次简单的科技突破吗?在“无人机时代”,前线与后方、厮杀与处决、文明与野蛮的界限已然模糊,这促使我们追问:当战争不再有战斗,那么它属于哪种暴力行动?当处决不再需要约束,那么它适用于哪类价值判断?当“无人”成为未来的趋势,人类又将何去何从?——没错,是时候反思无人机了。

  技术的发展必将激起思想的涟漪,新问题的出现呼唤着新的答案。法国新锐哲学家夏马尤的《反思无人机》正是这样一本回应时代之问的杰作。作为一位常年深耕于技术哲学领域的思想者,在书中,他立足于军事学、心理学、法学等多个学科前沿,从20多个角度全方位探讨了无人机对战争,乃至人类社会的深刻改变。作者以凝练诗性的语言解答时代之问,一篇篇短小精悍的文章串成思想之链,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事实上,这本书不仅可以改变我们对无人机的看法,更可以深化我们对哲学的认知。

  作者将无人机所引发的问题分为五个章节进行探讨。在“技术与战术”中,作者追溯了无人机的发展历程,表明今天的无人机已具备足够的力量来改写战局,其安全性使战争变成了一场“狩猎与躲藏的竞赛”。它不知疲倦的电子眼,更是构建了一个“飞翔的武装的全景敞视监狱”。当然,无人机并非无懈可击,它也有阿喀琉斯之踵般的弱点:若不对空域和波段加以控制,一旦敌方防空火力密集或成功截获传输信号,无人机就会“像苍蝇一样掉下来”。在“精神与心理”一章,作者进一步通过无人机阐述“身体”如何成为科技作用的客体——无人机虽然创造了安全无虞的杀戮方式,却让传统的军事道德(勇气、牺牲、英雄主义)走向消亡,而其带来的心理创伤并未减少。之后,作者显然关注到了无人机形象在政治宣传与实践中的巨大差异,在“死亡伦理”一章,作者否定了无人机是“最人道主义的武器”的观点,直言不讳地指出无人机不过是打着人道主义旗号的军事暴力工具,赋予了使用者生杀予夺的大权。紧接着,在“杀戮权的哲学原则”中,作者讽刺地将无人机称为“伪善的杀手”,它凭借美国政府颁发的“杀人执照”,便可以肆无忌惮地实现法外处决。至此,无人机与政治的内在联系已昭然若揭。在“政治身体”一章中,作者借由“民主军国主义”一词预言,当民主制度束缚住军队的手脚时,无人机能够突破民意的限制,代替公民士兵去做不光彩的事。19世纪英帝国的民众曾在歌谣中唱道:“我们不愿上战场,但如果一定要开战,奉上帝的名,我们要待在温暖的家里,让我们老实的印度人去打吧。”时至今日,这首歌或许可以改为“我们心怀慈悲,让冷酷的无人机去打吧”。

  总之,在《反思无人机》一书中,夏马尤凭借其缜密的思维,为读者献上了一场思想盛宴,充分展现了其哲学素养与问题意识。阅读此书,读者仿佛从空中俯瞰学术迷宫,目睹不同领域的知识在同一问题上汇聚、碰撞出耀眼的火花。

  在书的尾声,作者满怀人文关怀地呼吁大家关注技术变革所带来的压迫,并表达了对技术知识沙文主义日益盛行的忧虑。他说:“技术并非不可战胜,这是一个让我们陷入消极被动的神话。”“促使社会变革的真正力量蕴藏在别处,在社会广大的受压迫阶层身上,我们必须向他们伸出援手。”这不禁使人联想起子贡的名言:“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的确,“道”终究需要回归于大多数人,以人为本,彰显人的力量。《反思无人机》探讨的不止是无人机,还是全人类的命运与未来。试想,一个越来越不需要人的时代,人将何去何从?

[ 责编:战钊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以色列与哈马斯达成加沙停火协议

  • 水清岸绿 黑脸琵鹭“组团”觅食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星际空间中,被冰覆盖的尘埃颗粒是复杂有机分子生成的关键载体,因此,“看”清楚冰表面的原子结构,对于探索生命起源和物质来源具有重要意义。
2025-01-16 04:15
近日,国务院批准同意《浙江省义乌市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总体方案》,此次改革以数字化技术全面嵌入交易、物流、支付、融资等贸易供应链监管与服务的各个环节,为中小微主体降本增效,从而实现“买全球卖全球”的国际贸易目标。
2025-01-16 04:15
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但“吃得好”并不等同于吃得营养健康。一日三餐,看似吃饱吃好了,但很可能因营养成分摄入不均衡使身体处于隐蔽性营养需求饥饿状态。
2025-01-16 04:15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1982年创办,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共同主办的青少年科技创新赛事,旨在发现和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
2025-01-16 04:15
15日,2024年度中国气候研究重大进展发布会在江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举行。此次发布的10项气候研究重大进展,涵盖气候预测、气候变化影响、气候系统演变等多个领域。
2025-01-16 04:15
近年来,在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以及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的指导下,北京大学、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等机构联合当地社区监测员,对2015年至2021年在三江源区域12个长期监测位点开展的雪豹等野生动物监测工作进行汇总,相关研究结果已在国际学术期刊《生物多样性与保护》在线发表。
2025-01-16 04:15
2025年1月1日起,修订后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正式施行。这是继2007年4月1日《条例》实施以来,17年来的首次修订。
2025-01-15 10:08
14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的关键子系统“偏滤器等离子体与材料相互作用研究平台”完成测试,超导直线等离子体装置“赤霄”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行。
2025-01-15 10:00
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已取得一系列重大找矿成果,一大批共伴生、低品位资源转化为可利用资源。
2025-01-15 09:58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
2025-01-15 09:57
藏粮于技,科技创新保障粮食安全,杂交技术实现新突破,育成亩产超过1200公斤的绿色超级稻等,刷新世界纪录。
2025-01-15 09:55
近日,深空产业协同创新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一届深空产业论坛在安徽合肥高新区举办,标志着深空探测产业化进程迈出坚实一步。此次活动的举办,也是合肥高新区着力发展未来产业的生动注脚。
2025-01-14 10:03
2025年,人工智能究竟将如何发展?哪些领域会诞生新的消费场景?我们又可以如何拥抱变化?
2025-01-14 09:56
为进一步加大对创新药的支持力度,国家医保局将研究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包括拓宽创新药支付渠道、探索建立丙类药品目录等。
2025-01-14 09:42
13日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获悉,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该局联合湖北省人民政府开展鄂西北竹山—竹溪地区庙垭超大型铌-稀土矿综合利用技术攻关,成功攻克铌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核心技术,将盘活铌资源92.9万吨,实现庙垭超大型铌-稀土矿床的经济利用。
2025-01-14 09:41
捷龙三号运载火箭是一型四级固体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主要是为针对商业航天发射任务而研制,它可以兼顾海上和陆上发射。
2025-01-14 09:39
国产化“中农科·龙腾”饲料配方工业软件近日在北京发布。饲料研究所研发团队利用长期积累的科研成果,研发出饲料原料加工特性数据库、水产饲料营养数据库和反刍动物饲料营养数据库。
2025-01-13 09:40
业内人士提醒,开窗通风换气是最简单且经济的方法,通过增加室外的新鲜空气量,将含有甲醛的空气排到室外,可以快速降低室内甲醛浓度。
2025-01-13 09: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智能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随着技术不断成熟与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我国人工智能正朝着深度融合与创新驱动的方向稳步前进,为全球智能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2025-01-13 09:39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为发挥投资引领带动作用,将加力推进中央预算内投资,条块结合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工程,加快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2025-01-13 09:2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