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雪蘑菇”是怎么“冒”出来的?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雪蘑菇”是怎么“冒”出来的?

来源:人民日报2025-01-20 10:07

   寒冬腊月,瑞雪翩跹。很多来黑龙江旅游的游客发现,房顶、树枝、石头上的积雪随物赋形,“冒”出了一朵朵胖嘟嘟的“雪蘑菇”。

 “雪蘑菇”是在地表突出物体上,拥有较强黏性和附着力的雪花层层累积而形成的,主要出现在水汽充足、降雪量较多的地区

  “雪蘑菇”是在地表突出物体上,拥有较强黏性和附着力的雪花层层累积而形成的,主要出现在水汽充足、降雪量较多的地区。一般来说,雪花落到地表承载物上时,由于地球引力作用,超出承载物面积的部分会继续滑落,最大平面面积应该等于承载物的面积。但“雪蘑菇”堆积在承载物上,最大平面面积甚至能超出承载物面积许多。那么,“雪蘑菇”是怎么“冒”出来的呢?

  首先,有雪花形状的原因。雪花的形状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有星状、柱状和片状等。它们的形成条件和特性各不相同,其中星状雪花更容易互相粘连在一起,形成结构紧密的雪层。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较足时,更容易形成星状雪花,它们堆积起来、附着在承载物上,较为不易滑落,形成“雪蘑菇”。

  丰富的降雪量,是“雪蘑菇”形成的另一必要条件。在冬季,纬度高、海拔高的地方通常降雪频繁、降雪量大。当有了一次降雪基础后,后续降雪的雪花不但会盖在原有承载物上,还会粘在上次积雪的边缘处。就这样,每降一场雪,积雪就厚一层,边缘就再向外拓展一点。如果仔细观察,在一些“雪蘑菇”边缘处,会出现一层层整齐排列的“薄膜”,就像树木的年轮。这就是在两场雪的间隙里,外部环境如阳光、大风等在积雪表面留下的层状痕迹。

  在黑龙江,“中国雪乡”景区的“雪蘑菇”形状各异(见图一,龙江森工集团供图)。白天气温较高时,积雪表层会部分融化,融化的雪水会沿着积雪空隙向“雪蘑菇”底部流动,渗透到底部后又在夜间冻结。在反复的冻融过程中,“雪蘑菇”内部原来的缝隙逐渐被新的冰晶体填满,雪颗粒之间结合得更紧密,提高了“雪蘑菇”的稳定性,更加坚固持久。

  (作者张丽娟为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人民日报记者郭晓龙采访整理)

[ 责编:李欣哲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疆乌伦古湖冬捕开始

  • “蛇展”迎蛇年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两年,教育生态正在发生深刻的转变。不论是大学、中小学还是学生与家长,都将在国家战略的牵引下重新确认自身的定位与方向。
2025-01-17 12:26
数据作为数字时代的“新石油”,不仅是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的关键创新资源。
2025-01-17 04:30
数千年来,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从未停歇,2025年亦是如此。在这一年中,一大批探测器将承载着人类的好奇心,奔赴“星辰大海”,去揭示浩瀚星空的奥秘。此外,人类还渴望能够“扶摇直上”,亲身进入太空体验秘境。
2025-01-17 10:02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湖实验室申恩志团队联合吴建平团队成功揭示了小鼠体内PIWI蛋白(MILI蛋白)与piRNA协作切割目标RNA(核糖核酸)的全过程。
2025-01-17 10:00
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庞全全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玻璃相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并采用该材料研制出具有优异快充性能和超长循环寿命的全固态锂硫电池。
2025-01-17 04:30
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早期陆地维管植物为何会发生复杂变化?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黄璞联合国内多名学者,发现并报道了在贵州下泥盆统蟒山群发掘的距今约4.1亿年前的“迷你”植物——包阳工蕨化石。
2025-01-17 04:30
在星际空间中,被冰覆盖的尘埃颗粒是复杂有机分子生成的关键载体,因此,“看”清楚冰表面的原子结构,对于探索生命起源和物质来源具有重要意义。
2025-01-16 04:15
近日,国务院批准同意《浙江省义乌市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总体方案》,此次改革以数字化技术全面嵌入交易、物流、支付、融资等贸易供应链监管与服务的各个环节,为中小微主体降本增效,从而实现“买全球卖全球”的国际贸易目标。
2025-01-16 04:15
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但“吃得好”并不等同于吃得营养健康。一日三餐,看似吃饱吃好了,但很可能因营养成分摄入不均衡使身体处于隐蔽性营养需求饥饿状态。
2025-01-16 04:15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1982年创办,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共同主办的青少年科技创新赛事,旨在发现和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
2025-01-16 04:15
15日,2024年度中国气候研究重大进展发布会在江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举行。此次发布的10项气候研究重大进展,涵盖气候预测、气候变化影响、气候系统演变等多个领域。
2025-01-16 04:15
近年来,在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以及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的指导下,北京大学、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等机构联合当地社区监测员,对2015年至2021年在三江源区域12个长期监测位点开展的雪豹等野生动物监测工作进行汇总,相关研究结果已在国际学术期刊《生物多样性与保护》在线发表。
2025-01-16 04:15
2025年1月1日起,修订后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正式施行。这是继2007年4月1日《条例》实施以来,17年来的首次修订。
2025-01-15 10:08
14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的关键子系统“偏滤器等离子体与材料相互作用研究平台”完成测试,超导直线等离子体装置“赤霄”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行。
2025-01-15 10:00
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已取得一系列重大找矿成果,一大批共伴生、低品位资源转化为可利用资源。
2025-01-15 09:58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
2025-01-15 09:57
藏粮于技,科技创新保障粮食安全,杂交技术实现新突破,育成亩产超过1200公斤的绿色超级稻等,刷新世界纪录。
2025-01-15 09:55
近日,深空产业协同创新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一届深空产业论坛在安徽合肥高新区举办,标志着深空探测产业化进程迈出坚实一步。此次活动的举办,也是合肥高新区着力发展未来产业的生动注脚。
2025-01-14 10:03
2025年,人工智能究竟将如何发展?哪些领域会诞生新的消费场景?我们又可以如何拥抱变化?
2025-01-14 09:56
为进一步加大对创新药的支持力度,国家医保局将研究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包括拓宽创新药支付渠道、探索建立丙类药品目录等。
2025-01-14 09:4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