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你的大脑“不定时炸弹”拆了吗?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你的大脑“不定时炸弹”拆了吗?

来源:中国科学报2025-01-22 10:01

  你的睡眠质量好吗?

  人一生中有1/3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一夜好眠让人精力充沛,但也有人深受失眠困扰。严重缺觉的人甚至会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系统疾病。

  新年伊始,科学家发布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为睡眠“保驾护航”。

  工作压力是“隐形杀手”

  入睡困难、夜间醒来后再难入睡、过早醒来无法重新入睡、无论睡多久都感觉疲惫,你是否遇到过这些睡眠困境?

  近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李健带领团队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工作压力正在成为许多“打工人”的睡眠质量“隐形杀手”。

  研究团队连续9年随访了1721名美国“打工人”数据,并采用6种方法量化他们的工作压力,发现较高工作压力与随访期间睡眠障碍显著增加有关。那些一开始就反映压力大的“打工人”,在此后9年中持续出现更多睡眠问题。这不仅证实了工作压力与睡眠质量的关联性,更重要的是,这种关联具有长期性和持续性。

  需要注意的是,工作压力对不同群体的影响不尽相同。“对于需要经常加班或在周末工作的女性来说,情况更加严峻。”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国际生命周期研究中心研究员Gill Weston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研究发现,工作时间超长的女性比工作时间正常的女性出现抑郁症状的比例高7.3%。

  对此,李健与合作者建议,一是企业要给员工合理的工作量,避免员工“压力爆表”;二是让员工有更多自主权,能够灵活安排工作。这样不仅能使员工睡得更好,工作效率也会随之提高。

  同时,解决睡眠问题,除了企业层面的行动,个人习惯同样重要。

  睡眠就像“洗脑机”

  一夜好眠总能让人神清气爽、头脑清醒。

  其实,当你处于深度睡眠时,大脑会进行一场精密的“洗脑”工作。“这就像睡前打开‘洗脑机’,醒来时大脑就变干净了。”兼任美国罗切斯特大学与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教授的Maiken Nedergaard对《中国科学报》说。

  那么,睡眠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Nedergaard与合作者近日在发表于《细胞》的一项研究中发现,随着大脑进入深度睡眠模式,“洗脑机”开始运转,脑干会以约每50秒一次的速度释放一种大脑清洁分子——去甲肾上腺素,从而触发血管收缩,产生缓慢搏动,使周围脑脊液产生有节奏的流动,将废物带走。

  “你可以把去甲肾上腺素看作管弦乐队的指挥,每一次挥动指挥棒,血管就会像泵一样有节奏地收缩和舒张,驱动脑脊液通过大脑,从而清除废物。”英国牛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的Natalie Hauglund说。

  研究还发现,采取服用助眠药物等辅助措施可能会扰乱睡眠的“洗脑”系统。研究人员在实验中发现,服用常见助眠药物唑吡坦,虽然会让小鼠更快入睡,但也会使深度睡眠期间的去甲肾上腺素降低50%,导致进入大脑的脑脊液运输量下降30%以上,干扰去甲肾上腺素驱动的脑废物清除。

  “越来越多的人在服用睡眠药物,弄清这是否影响健康真的很重要。大家应当意识到睡眠的问题所在,作出明智的决定。”Nedergaard说。事实上,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高质量的深度睡眠正在受到多种因素的威胁。

  工作习惯或成“不定时炸弹”

  当前,对着电脑工作已成为现代职场人的“标配”——约有八成职场人是“久坐一族”。“现在的工作方式正在偷偷破坏我们的睡眠。健康睡眠不仅仅意味着要睡够8小时,还包括容易入睡、整夜安睡和作息规律。”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心理学教授Claire Smith说。

  Smith与合作者在10年间调查了1000多名职场人,发现久坐不动和不按传统工作时间工作对睡眠健康构成重大威胁。其中,久坐不动使失眠症状增加37%,其特征包括入睡困难、睡眠中断和白天经常感到疲倦。

  令人担忧的是,睡眠障碍的影响会持续很久。研究发现,90%的失眠者在10年后仍未摆脱睡眠困扰。

  这使得不健康、不规律的工作习惯成为一颗威胁健康的“不定时炸弹”。Smith与心理学、精神病学、老龄化和医学领域的跨学科合作团队研究发现,睡眠不佳除了影响生产力,还会影响个人幸福感。

  英国约克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Scott Cairney与合作者在近日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研究中发现,睡眠不足会让人难以摆脱不愉快的记忆。因为睡眠充足的人,大脑右背外侧前额叶皮层会更加活跃,能承担“过滤”功能,有效阻止那些不想要记忆的“闯入”,而睡眠不足则难以阻挡这些“不速之客”。

  更严重的是,睡眠不足还会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等难以逆转的神经系统疾病。“所以,找到合适的方法让人们获得长时间恢复性睡眠十分重要。”Nedergaard说。

  为此,拆除不良工作和睡眠习惯的“不定时炸弹”十分关键。Smith建议:“在工作时间适当活动,下班后该休息就休息。坚持这样做,不仅能让你当晚睡得香,还能避免10年后发生持续的睡眠问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陆林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曾表示,睡眠障碍会导致焦虑、抑郁、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以及高血压、心肌梗死、高脂血症、肥胖、免疫功能失调等疾病。因此,一定要自我训练,实现规律作息。“无论前一晚睡了多久,尽可能在基本固定的时间起床,不要赖床或睡回笼觉,也不要过分强求睡眠时间的长短。同时,避免就寝前做看电视、玩手机等让大脑过于活跃的事情。”

  所以,新的一年,你打算开始睡个好觉了吗?(记者冯丽妃、实习生宋书扉)

  相关论文信息:

  http://doi.org/10.1016/j.cell.2024.11.027

  https://doi.org/10.1002/ajim.23686

  https://doi.org/10.1037/ocp0000386

  https://doi.org/10.1073/pnas.2400743122

[ 责编:谢芸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执法巡查 守护海疆

  • 科研人员揭开嫦娥六号月壤黏性之谜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办法》明确,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以“合理布局、依法备案、资源共享、保障安全”为原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
2025-11-25 09:43
稳步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包括优化乡村规划布局、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动公共服务普惠均等、探索创新乡村建设推进方式等。
2025-11-25 09:40
机器人完成一个后空翻动作,关节转动误差需控制在0.5度以内;医疗植入人体的陶瓷关节,表面粗糙度若超过0.1微米
2025-11-25 03:05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快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创新,突破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强化算力、算法、数据等高效供给”。
2025-11-25 03:05
11月24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召开空间科学先导专项最新亮点成果发布会,集中发布了空间科学卫星任务在宇宙暂现天体、宇宙线传播、太阳爆发等领域取得的系列重大科学突破。
2025-11-25 03:05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各个领域都在发生深刻变革,教育系统也刮起了AI风。
2025-11-25 03:05
燕矶长江大桥是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鄂州花湖国际机场的重要配套工程,是鄂黄第二过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11-24 09:02
11月23日,由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半导体博览会在北京开幕。
2025-11-24 03:15
从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有限责任公司获悉,截至11月21日,我国最长原油管道——西部原油管道实现安全平稳运行18年,累计输送原油超2亿吨。
2025-11-24 03:15
作为中国和南非两国合作推动科普教育的重要实践,中国科学技术馆与南非Sci-Bono科学中心合作建设的“倾听科学空间”21日正式向公众开放。逾百嘉宾和观众到场体验。
2025-11-24 03:15
为AI4S领域培养兼具理论素养与产业落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助力企业技术创新与行业生态构建。
2025-11-24 03:15
2025年度“十大”科普热词从科技、文化、社会等维度,综合勾勒出2025年我国科普事业发展、科技前沿动态、科学传播与社会文化融合的整体态势和核心方向。
2025-11-21 15:11
枫清科技与麒麟软件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围绕AI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动信创产业生态的完善与发展。
2025-11-21 13:13
走进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辰山中心种子冷库,零下20摄氏度的寒气扑面而来,一排排整齐编号的收纳容器中,是进入“深度睡眠”状态的各类野生植物种子。
2025-11-21 09:53
小雪时节,容易发生感冒、皮肤干燥、关节疼痛及咳嗽等不适,大多因为寒燥外袭、津液失调。
2025-11-21 09:52
当前,关于精神疾病与心理治疗,公众还有哪些常见误解?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安定医院多位专家。
2025-11-21 09:49
2023年11月,“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正式发布,截至目前,访问量已突破3700万次,覆盖海内外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实验任务数超过270万个。
2025-11-21 09:47
20日,记者从南京大学获悉,该校沈树忠院士团队的侯金波博士等人记录了湖北省通山县一处距今约5.4亿年的埃迪卡拉纪化石宝库,并将其命名为“通山特异埋藏化石库”。
2025-11-21 09:38
完成第一阶段6G技术试验,形成超过300项关键技术储备,资本加速布局6G生态……尽管6G网络预计将在2030年开始部署,但我国6G产业布局正加速铺开,呈现政策护航、技术攻坚、资本活跃的特征。
2025-11-20 09:11
谷山梁3吉瓦/12.8吉瓦时储能电站项目建成后,每年预计可向电网输送36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电力。“独立新型储能电站放电时为发电企业,充电时视同电力用户,电网的峰谷电价价差形成利润空间,吸引企业投身于此。
2025-11-20 09:1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