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西安交大再发《科学》 超强韧合金取得新突破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西安交大再发《科学》 超强韧合金取得新突破

来源:光明网2025-01-24 13:55

  超高强度和优异的拉伸塑性是结构材料发展的不懈追求。然而,合金的抗拉强度提升至超高水平后(如>2.5 GPa),通常难以维持良好的应变硬化能力。因此,此类超强合金的均匀延伸率往往难以突破5%应变。

  近日,西安交大金属材料强度全国重点实验室、微纳尺度材料行为研究中心吴戈教授—单智伟教授团队联合香港城市大学先进结构材料研究中心主任吕坚、西安交大刘畅教授、刘思达教授,设计了一种创新纳米结构,即短程有序界面与超纳析出相的结合来克服此难题。该研究成果以《短程有序界面和超纳析出相实现2.6-GPa级合金的优异均匀延伸率》为题发表于《科学》上。

  据了解,超纳(Supra-nano)概念由吴戈与吕坚于2017年提出,意为结构特征尺寸小于10 nm,通过在材料中引入超纳结构单元,整体材料展现出一些奇异性能。如在多晶材料中,通过将晶界结构扩展为超纳非晶相,可克服晶界的软化效应,使材料的强度提升至近理论值。在非晶材料中,通过两种超纳非晶畴的复合结构设计,可使整体非晶合金具备均匀塑性流变行为,克服非晶合金的脆性问题。该研究中,超纳析出相(S-L12)大幅提高了FCC-BCC双相合金的应变硬化能力。

  该项研究巧妙地利用短程序(SRO)与FCC基体的正界面作用能,调控短程序在晶界附近偏聚,形成短程有序界面。此短程有序界面设计策略不同于以往报道的在晶粒内部析出SRO的设计方法,其强韧化机理有本质区别。晶粒内的SRO对位错运动的阻碍效应较弱,合金屈服强度提升不明显。

西安交大再发《科学》 超强韧合金取得新突破

图1 SS-合金的结构。(A)三维EBSD反极图(IPF)。(B)为(A)中方形区域的相分布图,显示FCC-BCC双相结构。(C)三维重构APT数据集。(D)为(C)中箭头所示区域的成分图。(E) MD计算结果示意图,显示SRO和S-L12颗粒分别在晶界附近偏聚和晶粒内部析出。(F) FCC相的HAADF-STEM图。(G)为(F)的FFT图。(H)为(F)中绿色虚线矩形区域放大的HAADF-STEM图。(I)和(J)分别对应(G)中SRO和S-L12弥散圆盘和衍射斑点的IFT图。(K) 利用(G)中FCC、SRO和S-L12的弥散圆盘和衍射斑点叠加的IFT图。

西安交大再发《科学》 超强韧合金取得新突破

图2 SS-合金的室温拉伸性能。(A)具有不同SRO和S-L12含量合金的工程拉伸应力-应变曲线。(B)合金在拉伸过程中的应变硬化率。插图为拉伸过程中SS-合金中FCC相的位错密度演化图。(C)本研究中的SS-合金与其他超强多主元合金的室温拉伸力学性能对比图。

  研究中,SRO在晶界附近的偏聚显著提升了晶界抵抗位错运动所需的应力水平,屈服强度提升至2.2 GPa。塑性变形过程中,位错的运动促使晶界附近的SRO发生向无序固溶体的转变,降低了晶界附近的应力集中,避免界面开裂。此种短程有序界面设计策略实现了与晶界相关的显著强化和塑化机制。另一方面,相比于<1 nm尺寸的SRO,在FCC晶粒内部析出尺寸较大(0.5~4 nm)的超纳析出相(S-L12),对位错和层错有更强的钉扎效应,使塑性变形过程中位错在晶粒内部持续增殖和累积,提高了合金的应变硬化能力。分别在FCC相的晶界附近和晶粒内部引入的两种有序结构(SRO和超纳析出相),具有互补的强化和塑化机制,促进了高应变硬化率和优异延伸率。

  此外,由于塑性变形过程中的超高应力水平,在FCC-BCC相界面发生BCC到FCC的相变。相界面附近的异构变形带来背应力硬化效应,加强应变硬化,而变形过程中的动态相变会缓解相界面处的应力集中,使合金的均匀拉伸变形得到维持。该研究通过晶粒内部以及晶界附近的两种有序结构设计,成功实现了具有2.6 GPa抗拉强度和10%均匀延伸率的合金,为打造出兼具超高强度与卓越均匀延伸率的合金开辟了新道路。(蔡琳)

西安交大再发《科学》 超强韧合金取得新突破

图3 SS-合金中FCC相在拉伸过程中的结构演变。(A-D) FCC相在不同拉伸应变下的明场TEM图,显示了位错和层错的演变。(E) FCC相在9.5%拉伸应变下的ABF- STEM图。(E1和E2) 分别从(E)中红色和绿色方形区域得到的FFT图。(E3)为(E)中位错富集区放大的HAADF-STEM图。 (E4) 为(E3)基于GPA的对应应变图。(F) 为(E3)生成的叠加IFT图,显示位错/层错与S-L12相之间的交互作用。(F1)为(F)中虚线矩形区域的放大图。(G) FCC区域未变形状态下晶界附近的HAADF-STEM图。(G1)为(G)中红色方形区域生成的叠加IFT图,显示SRO在晶界附近偏聚。(H) FCC区域经过9.5%拉伸应变后的HAADF-STEM图。(H1)为(H)中红色方形区域生成的叠加IFT图。变形后,SRO在晶界附近以及晶粒内的分布是均匀的,表明位错的运动破坏了原本在晶界附近的SRO,使其发生有序向无序转变。(I) 拉伸前SS合金的KAM图,显示应力主要集中在晶界附近,这是由于短程序在晶界附近偏聚造成的,对屈服强度的提升有较强作用。(J) 拉伸后SS合金的KAM图,晶界附近和晶粒内部的应力集中情况类似,即应力非局域化,有利于维持均匀塑性变形。

西安交大再发《科学》 超强韧合金取得新突破

图4 SS-合金的变形机制。(A-C)FCC相近晶界区域拉伸变形过程中的结构演变(SRO、L12、位错和层错)示意图。(A)拉伸前SRO和S-L12颗粒分别在晶界附近区域偏聚和晶粒内部析出。(B)拉伸过程中晶界附近的短程有序结构向无序固溶体转变,释放了晶界附近的应力集中。(C)由于S-L12颗粒的钉扎效应比SRO强,变形过程中大量位错和层错在晶粒内部持续累积。(D和E)拉伸前后SS合金同一区域的EBSD相分布图,显示相界面处BCC到FCC的相变。(F和G) 拉伸前后有序BCC相的TEM图。显示拉伸后BCC相内的位错密度增大。

  论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r4917

[ 责编:张梦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网络中国节】春节微短剧《除夕闯进我家门》预告片来啦~

  • 网络中国节短视频征集活动启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快过年了,当很多人渐渐放下手头工作时,团队河南安阳育种站负责人阎俊研究员和往常一样出门了,目的地依然是他熟悉的育种田。
2025-01-26 09:19
1月25日,国家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雄安库开工建设,标志着我国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体系基本形成,对于全面提升我国林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水平和林草种业整体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2025-01-26 09:17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王健团队与合作者展开研究,成功制备出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薄片器件,并在其中观测到零磁场下工作温度可达72开尔文的高温超导二极管效应。
2025-01-26 09:17
修复后的影片不仅没有划痕、噪点等老电影身上常见的“毛病”,而且质量比原片高很多,比如没有了威亚,色彩更亮,非常符合如今观众的观看习惯。
2025-01-26 09:16
110万吨!这是“中麦578”2024年的订单收购量。要知道,2024年全国小麦总产量是14010万吨,以此对比,“中麦578”的订单量相当于全国小麦产量的1/140。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特别自豪!
2025-01-26 09:15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超过3.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3%,实现稳定增长,投入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
2025-01-24 10:01
“我们种植的是‘捷麦19’‘沧麦6002’,最高亩产已超过300公斤。”后仙庄村党支部副书记刘玉锁说,“‘春天白茫茫,夏天雨汪汪,十年九不收,糠菜半年粮。’这首民谣道尽了我们过去在盐碱地里种粮的艰难。如今,科技引领让‘盐碱滩’蝶变‘米粮川’。”
2025-01-24 10:00
记者从国家统计局获悉: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为36130亿元,同比增长8.3%。我国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多元化投入格局加快构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增强,为研发经费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01-24 09:58
在禁食或运动期间,免疫细胞(红色)迁移至胰腺并刺激产生胰高血糖素的细胞(橙色)来调节血糖,其中细胞核以蓝色显示。这表明免疫细胞不仅是抵御威胁的“战士”,还能像应急响应人员一样,在必要时介入确保机体的能量供给。
2025-01-24 09:58
1月14日,上海豫园灯会蛇年吉祥灯笼成网红文创伴手礼,其可爱的造型吸引众多游客购买。在十二生肖中,很少有谁拥有同蛇一样复杂的象征意味,兼具毁誉参半的双重文化色彩。秦汉以后,我们祖先对蛇的热情也并未减少,但属于蛇的正面形象的意蕴更多地被投射到龙身上。
2025-01-24 09:58
冰岛基因解码公司科学家完成了一项重要研究。他们绘制了一份人类基因组完整改组图谱,即详尽的人类DNA在生殖过程中混合方式的地图。
2025-01-23 10:19
考古人员在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城头山镇的李家岗遗址,发现彭头山文化时期“古稻田”遗迹,这将长江中游早期稻田的出现时间提早到距今8000多年。
2025-01-23 10:14
日前国际学术期刊《大气科学进展》上发布2024年全球海温变化研究报告:2024年全球海表平均温度、海洋上层2000米热含量再一次达到了人类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值。
2025-01-23 10:09
日前,新疆农业大学科研人员李德强所在的研发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可注射水凝胶,并将其用于抗癌药物的负载,可显著降低药物副作用。
2025-01-23 10:10
呼吁更多的人转变观念,认识到从“能用”到“多用”再到“好用”的国内装备自主可控,对于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意义重大。
2025-01-23 09:59
记者21日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获悉,2024年我国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十种有色金属总产量7919万吨,比上年增长4.3%。其中,精炼铜、电解铝产量分别达1364万吨、4400万吨,同比增长4.1%、4.6%。
2025-01-22 03:00
《自然·医学》杂志21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称,一种手术植入的脑机接口系统能通过精准侦测和解码瘫痪患者的神经元活动,转为“手指动作”,使其可在电子游戏中自如驾驶虚拟四轴飞行器。
2025-01-22 10:02
近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李健带领团队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工作压力正在成为许多“打工人”的睡眠质量“隐形杀手”。
2025-01-22 10:01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授林容周团队与合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软电子制造方法——粒子吞噬打印。
2025-01-22 09:58
复杂的人体系统内,细胞活动时时刻刻都在进行:运输氧气、吞噬细菌、传递神经信号……要想保证这些细胞各司其职、井然有序,离不开一位特殊的“指挥官”——非编码小RNA(核糖核酸)。
2025-01-22 09:5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