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

来源:中国科学报2025-01-27 09:50

  每每走进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我心中的自豪感与敬佩之情就油然而生。这里不仅承载着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历史,更见证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力学所)人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奋斗历程。它是我们每一个力学所人共同的精神家园,也是我们面向未来的坚实根基。

  力学所与“两弹一星”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就建在曾经的力学所怀柔试验基地上。1958年,为了加快我国航天事业建设,中国科学院布局在怀柔建立了第一设计院,负责卫星总体和运载火箭的研制,导弹和卫星由此起步。当时,力学所有1200余人在这片土地上默默付出。

  在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中,许多展品与力学所有直接关联。例如,馆内展示的F2风洞是1959年新中国成立10周年的献礼。它是新中国第一座超声速风洞,由力学所自主设计并研制完成。纪念馆还陈列着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机试车台、火箭发射架等展品,这些都是力学所人奋斗过的时代印记。

  这些展品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纪念馆门口的发射架。当时,国家百废待兴,整体经济和工业水平较为落后,国家下定决心做“两弹一星”。钱学森先生根据周恩来总理的要求,向国家呈报了《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意见书》,规划了我国“两弹一星”初始研究布局,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实物展品见证了那段光辉岁月,象征着我国在航空航天领域的起步,也让我深刻感受到老一辈科学家的爱国情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遥想当年,1955年10月钱学森回国后接手的第一项工作就是组建力学所,不到3个月,1956年1月力学所就正式成立。同年10月,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以下简称五院)成立,后改为航空航天工业部。钱学森同时担任力学所所长和五院院长。当时他对两个单位进行了明确分工,前沿探索在力学所,工程应用放在航空航天工业部。那时两者结合紧密,研究效率非常高,国家提出政策,大家就马上行动起来,哪里需要就去哪里。

  如今,“两弹一星”精神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国际环境复杂多变,更需科技当先,做开创性的工作,为国家发展保驾护航。在推动科研队伍为科技强国和国家复兴贡献力量的过程中,精神层面的指引至关重要。

  爱国情怀是“两弹一星”精神的核心,也是需要我们传承和发扬的宝贵财富。当前科技界存在一些个人利益至上、学风不端的现象,这与“两弹一星”精神背道而驰。因此,我们需要在科技界更大范围、更全面地发扬“两弹一星”精神,组织“大兵团”作战,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解决国家面临的“卡脖子”问题。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力学所党委始终将弘扬科学家精神放在核心位置,我们成立了中国科学院首个弘扬科学家精神示范基地,组建了一系列以老科学家命名的攻关突击队,如“钱学森科技攻关青年突击队”“郭永怀集智攻关尖刀连”“郑哲敏聚力探索先锋队”等。这些突击队将科学家精神与重大科研任务实施和队伍建设相结合,通过这种方式给年轻人提供平台、压担子,促进他们成长。我们通过组织支部活动、座谈交流、实地参观等方式,传承红色基因和优良文化,使其成为科研工作的重要支撑。

  当前,距离实现到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目标只有10年时间,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力学所以抢占科技制高点为工作核心,统筹部署全局工作。我们坚持以“力学为国家作贡献”为工作底色,在空天、海洋等多个领域进行了布局。例如,在航天领域,我们在30~300公里高度都有国际领先的布局和团队;在海洋领域,我们聚焦关键核心科学问题,与院内外单位合作,在潜航器、海洋环境、矿产开发等方面开展探索。在力学起主导作用的领域方向,我们一直在深耕。

  未来,“两弹一星”精神将继续在力学所的研究布局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激励力学所科研人员不断创新、勇攀高峰,为我国科技进步和国家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刘桂菊,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党委书记,记者倪思洁、实习生葛家诺采访整理)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面向公众开放

  • 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现代化铁路技术装备展览会在京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随着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建材行业向更智能、更绿色、更高端方向变革。“通过数字化转型,建材企业可基本实现研发设计数字化、生产运营一体化、客户服务敏捷化,提升决策效率、协同能力和服务水平,快速提升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
2025-07-09 09:40
记者8日从湖南省自然资源厅获悉,通过创新地质找矿理论,经过长期勘探,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鸡脚山矿区已探获超大型蚀变花岗岩型锂矿床,共提交锂矿石量4.9亿吨,氧化锂资源量131万吨。
2025-07-09 09:39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8日晚间发布的通知,今后“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将不得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是将颈部深层淋巴管或淋巴结与邻近的静脉进行吻合的手术,近年来部分医疗机构将其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引发争议。
2025-07-09 09:39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支持企业对标标杆水平和先进水平,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鼓励企业建设极致能效工厂、零碳工厂。
2025-07-09 09:37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依托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精确测量了极缺中子原子核硅-22的质量,实验发现硅-22的质子数14是一个新幻数。
2025-07-09 09:3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7日发布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近日制定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9:20
近日,由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联合有关单位研制的全自动水稻覆膜插秧技术装备在江苏省靖江市投入使用,开启了我国水稻覆膜插秧新模式。
2025-07-08 09:11
日前,全球领先的720V高压固态钠盐电池,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的建亨奥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量产,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实现固态钠盐电池商用量产的国家。
2025-07-08 09:10
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获悉,该委日前制定了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5:05
什么是聚乳酸材料,在取代传统石化基塑料材料方面又有着怎样的优势?本期院士科普,让我们跟随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学思,一起走进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乳酸的奇妙世界。
2025-07-07 14:19
科技的力量正让农民从传统体力劳动者向掌控全局的智慧决策者转变。
2025-07-07 12:33
在未来数十年,熟练使用人工智能很可能成为大多数职业的必备技能,并深刻影响就业市场。作为经济土壤中的“超级肥料”,新技术既带来传统岗位的替代,更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直接创造新的岗位需求。
2025-07-07 09:12
抽水蓄能机组主要由发电电动机和水泵水轮机组成,利用山上山下两个水库进行水能和电能相互转换。
2025-07-07 09:11
回溯歼—10飞机研制历程,从立项、首飞到定型,历经数十载,“三滴油”看起来微不足道,却更加说明创新需要点滴用心、长期耕耘。
2025-07-07 09:10
从微小的夸克到浩瀚的宇宙,从生命的密码到自然的规律,科学这双“慧眼”不断重新定义着“可见”与“可知”的边界。从墓室中的真菌到实验室里的潜在新药,科学家用一套跨学科方法挖掘出这个隐藏在自然界的分子宝藏。
2025-07-07 09:08
在6日开幕的中国科协年会上,2025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正式发布。这凝聚科技界智慧的30项问题、难题“锁定”了哪些前沿领域的核心赛道?其遴选标准蕴含着怎样的科学智慧?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丛斌、邹冰松、王小云、陈坚四位院士。
2025-07-07 03:10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2日在北京开幕。除收录标准的优势外,东壁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还根据中国科技界与教育界的习惯,对所收录期刊进行了学科分类。
2025-07-04 09:55
超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人造材料,而具有热辐射性能的超材料可以把多余的热量“打包”传递到外界,热辐射超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零能耗辐射冷却、建筑节能降温、航天热控等诸多重要领域。
2025-07-04 09:53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骆清铭团队成功绘制出了小鼠三维脑区和立体定位图谱
2025-07-04 09: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