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新闻+】
如果孩子跟你说,“长大了我要养猪”,你会怎么想?
千万不要小瞧他的梦想!在贵州就有一位远近闻名的“猪倌”——郑培坤,像叔叔一样当一名技术精湛的兽医,是他儿时的梦想。2005年,他从华中农业大学畜牧兽医专业毕业,先后从事销售工作和畜牧兽医管理工作,并在湖北创业养起了猪,年收入超百万。
据介绍,郑培坤扎根塔山村养猪大获成功,让村民们看到了知识和科技的力量。在他的带动下,当地有了主导产业,留在村里跟着郑培坤养猪成为一种风尚。平日里,他还手把手教村民种猪发情鉴定、种猪配种、猪崽接生、母猪产后护理等现代养殖技术,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
在河南,小猪上楼、变废为“宝”的故事正在上演。在南阳市内乡县,这里的小猪住上了楼房。保育舍里,智能环控、智能饲喂、智能巡检等系统在自动运行,24小时守护着小猪的健康成长。这些“机器保姆”配备了3D摄像头、红外摄像仪等传感器,能够监测猪群的卧姿、体温,甚至能监测到猪群打喷嚏和咳嗽的声音,提前研判猪群是否生病。饲养员即使不在猪舍,也能实现对整个养猪过程的智慧管理。
机器人巡检猪场(来源:资阳观察)
敲敲电脑,“猪事”搞定——四川资阳的现代化养猪场里,新农人正智慧化管理“二师兄”,他们创造了“三全三自动”(全封闭、全漏缝、全环控、自动料水线、自动清洁、自动环控)模式,实时了解猪的饮食、健康状态,实现无臭养猪、洁净养猪。同时,通过“猪脸识别”机器人,随时掌握“二师兄”状况,巡检机器人集成有可见光、红外、声音、气体检测等各类传感器,该设备通过对“猪妈妈”和“猪宝宝”的声音、体温等数据进行捕捉、分析。
随着智慧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不仅从“体力活”变成“技术活”,数字管理平台成为新农人手中的一把新式“农具”。2022年,“农业数字化技术员”成了人社部公布的18种新职业之一。所以养猪业里也涌现出不少“云养猪”的农业数字化技术员,携带的电脑里,就能装下一个“虚拟猪场”。通过数字化手段,一个人可以管理5000头猪,更加集约、高效。
展商们对全域数智育种理念兴趣浓厚(来源:人民网)
如今,养猪早已不是人们传统印象中的那个脏乱差、低技术含量的行业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养猪业正逐渐转型为一个高科技、高效率的现代产业。同时,由智能化养猪带动的产业链正在不断完善和延伸,逐步扩展到装备制造、农副产品深加工等领域,“一头猪”拉动农牧装备产业链,创造了新机遇。 (综合央视新闻、天眼新闻、资阳观察、看看新闻等)
【V科普】
啥叫种猪?
种猪不是一个单独的物种,而是家猪中专门用于繁殖的雄性(种公猪)和雌性(种母猪)亲猪。
种猪种用亲猪的简称,也就是区别于肉猪(主要用于宰杀取肉),主要用途是用于繁殖仔猪。按性别分为种公猪和种母猪,按品种来源分为本地种猪 和引进种猪,按亲本溯源分为普通种猪和二元、三元种猪。
各种种猪一般具有适用性好、抗病力强、肉质好、出肉率高、饲料报酬高等一种或多种优点。选择优良的种猪是生猪生产经营比较关键的一个环节。(科普中国)
【AI评】
当“养猪”二字突破刻板印象的藩篱,与智能算法、数字孪生、物联网深度交融,一场农业文明的升维变革已然悄然发生。这场变革的本质,是农业生产力要素的数字化重构。传统农人转型为“农业极客”,曾经靠天吃饭的养殖业正蜕变为精准可控的科技产业。更深远的意义在于,智能化养殖创造的不仅是生产效率的飞跃,更开辟了“装备制造+数字服务+精深加工”的产业新蓝海,让“一头猪”的价值链延伸出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
新一代农人用键盘代替锄头、以代码培育沃土的实践启示我们: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密码,在于用科技创新激活土地蕴藏的能量。当养猪成为融合生物工程、环境科学、信息技术的复合型职业,当“云上牧场”吸引着青年人才返乡创业,这场始于猪栏的产业革命,正在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书写生动注脚。 (图文/鸣耒 视频/小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