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浙江大学DeepSeek系列公开课开讲:解码AI前沿,共探智能未来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浙江大学DeepSeek系列公开课开讲:解码AI前沿,共探智能未来

来源:光明网2025-02-18 17:54

  光明网讯(记者肖春芳)国产大模型DeepSeek带来的连锁反应还在不断扩大,无可置疑地成为推动全球人工智能普及化的重要力量。为深入解析DeepSeek的技术革新、应用前景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科研团队于2月17日起,推出“DeepSeek系列专题线上公开课”。

浙江大学DeepSeek系列公开课开讲:解码AI前沿,共探智能未来

  首场活动由浙江大学本科生院院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和软件学院党委书记、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任吴飞和浙江大学信息技术中心主任、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文智联袂主讲。

  吴飞以“DeepSeek:回望AI三大主义与加强通识教育”为题,回顾了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脉络。他指出,人工智能的发展经历了符号主义、连接主义和行为主义三个重要阶段,每一种范式都在特定领域展现了独特优势。

  在吴飞看来,DeepSeek的成功在于其对算法、模型和系统等进行的系统级协同创新。“DeepSeek不仅是一个单纯的模型或算法,而是集成了算法优化、架构设计和工程实现的综合性成果。”他强调,“这种众智和众力叠加的模式,正是当前AI技术快速进步的重要原因。”

浙江大学DeepSeek系列公开课开讲:解码AI前沿,共探智能未来

  对于未来人工智能教育应如何开展这一话题,吴飞认为,未来的人工智能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体系化知识、构建式能力、创造性价值和人本型伦理,其中知识为基、能力为重、价值为先、伦理为本。“只有将这四者有机结合,才能真正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陈文智以“Chatting or Acting?——DeepSeek的突破边界与‘浙大先生’的未来图景”为题,深入剖析了DeepSeek的核心创新点及其对教育范式的潜在影响。

  陈文智认为,DeepSeek技术上的创新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架构创新、引入多头潜在注意力机制、工程优化、独特的训练方法等。“DeepSeek的出现让我们看到AI产业化的拐点即将到来。”

  报告中,陈文智还提出“大模型提供认知底座,智能体实现价值闭环”的双螺旋智能演进观点。“大模型就像是一个聪明的大脑,经过训练拥有强大的知识储备和语言理解能力,但它本身还需要与外界交互并解决实际问题。而智能体则像是为这个大脑装上了手和脚,使其能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场景中。两者协同进化将极大提升AI系统的实用性和灵活性。”

浙江大学DeepSeek系列公开课开讲:解码AI前沿,共探智能未来

  人们又该如何运用AI呢?陈文智以“浙大先生”为例,介绍了“浙大先生”+DeepSeek+Carsi赋能教育教学新形态的具体实践。例如,在教学应用方面,“浙大先生”全面升级了教学平台 “学在浙大”,用AI赋能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全过程。此外,结合“浙大先生”和DeepSeek大模型,还可以进行AI创意制作,如短视频故事生成和制作、代码教学等,为高校教学和科研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可能性。

  “我们希望借助DeepSeek等先进技术,打造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教育生态,帮助每一位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道路。”陈文智说。

  本次公开课的成功举办,不仅加深了人们对DeepSeek技术的理解,也为未来人工智能教育和社会应用提供了方向。正如吴飞所说:“了解人工智能、掌握人工智能、创新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每个人必备的本领。”

  科普中国直播服务对本次公开课进行了全程直播,更详细的内容可点击观看直播回放。

  点击观看科普中国直播|解码DeepSeek“破圈”之力 探索人工智能技术明日世界

  (http://h5.live.gmw.cn/cloud/h5/1739784964577223)

[ 责编:焦子原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子午工程二期通过国家验收

  • 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通过国家验收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能源局20日发布的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4.0亿千瓦,同比增长14.5%。
2025-03-21 03:40
今年前两个月,我国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6%和9.1%,有力支撑工业经济实现稳步向新向好发展。
2025-03-21 03:40
2024年12月16日,中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3-21 10:12
一颗青梅、一杯酸奶、一碟陈醋、一缸酸菜……中国人的餐桌上,常能看到酸味的身影。夏季气候炎热,人体出汗较多、胃口可能变差,适量食用酸味食物可以起到开胃、收敛止汗的作用。
2025-03-21 10:11
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的一项开创性研究首次直接观察到了DNA开始解旋的瞬间,揭示了使细胞能够准确复制其遗传物质的基本机制。
2025-03-21 10:09
根据新一期《自然》杂志发表的气候科学研究,2023/24年海洋表面温度的大幅上升虽然是异常现象,但用气候模型预测时并不全然意外。
2025-03-21 10:07
液体粉笔的研发让师生免受粉尘之扰,如今湖北应城市黄滩镇刘垸村粉笔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村民眼中的夕阳产业焕发新生。实践证明,深耕技术创新,用好技术赋能,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还能提高产品品质和性能,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2025-03-20 09:54
今年春节刚过,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研究员黄家兴就跨越3000多公里,从北京来到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开启新一年的追花之旅。跟着帮扶团队,蜂农李光强学到了真本事:以前有蜜就割,蜜蜂饿肚子出逃;现在留蜜补蜜,提高采蜜效率。
2025-03-20 09:53
对人性温度的感知,对多元价值的判断,对公共利益的坚守,这些人类独有的认知维度,是AI无法替代的核心价值。
2025-03-20 09:52
从燧人氏钻木取火,到墨子提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朴素理论,再到牛顿用棱镜分解白光揭示光谱的奥秘,光始终是科学与技术演进的见证者。进入21世纪,这场跨越千年的对话迎来了全新维度——光经济。
2025-03-20 09:49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在国家卫生健康委19日举行的“时令节气与健康”发布会上,专家提醒,春分时节,昼夜平分,公众要注重规律起居、保证睡眠、均衡寒热饮食、适时添减衣物。
2025-03-20 09:40
近日,国内首款碳-14核电池原型机“烛龙一号”发布,这标志着中国在核能技术领域与微型核电池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2025-03-19 10:24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日公布2024年全球知识产权申报统计数据。中国申请量为70160件,同比增长0.9%,仍是申请量最大的来源国。
2025-03-19 10:20
先优化人员分工,过去按天计工时,改为了以量计价,鼓励村民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用人成本降低了20%。
2025-03-19 10:19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
2025-03-19 10:15
首次揭示了植物新型广谱抗病天然产物——芥酸酰胺及其抗病机制和化学防御策略,对于开发新型绿色无害农药、减少细菌病害、保证植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25-03-19 10:14
包括加快人工智能(AI)大模型迭代升级、推出AI应用新产品、加快开源步伐等,进一步竞速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赛道,优化人工智能落地应用体验。
2025-03-18 09:13
上海、浙江、广东、四川等地中小学也在积极开发人工智能教育资源、构建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并已取得一定成效。
2025-03-18 09:13
日前,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及合作者在重离子治癌微观机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3-18 01:55
日前,记者从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与湖北博得生态中心科研团队在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时发现一个蜘蛛新种——官山伪遁蛛。
2025-03-18 01: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