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一线讲述】
在万里风沙线上筑起“绿色长城”
讲述人:“地球卫士奖”得主、中国林科院首席科学家、三北工程研究院院长 卢琦
库姆塔格沙漠位于新疆和甘肃交界处的知名地标“罗布泊”区域,是我国八大沙漠之一,总面积排第六。2007年以前,库姆塔格沙漠一直是我国八大沙漠中唯一未经系统、综合科学考察的沙漠,地貌、气象、水文等方面的基础数据基本一片空白。
为了摸清“家底”,我和时任甘肃省治沙所所长王继和,多次邀请中科院、兰州大学等单位的科学家,为库姆塔格沙漠科考立项“众筹”,多次组织开展探路式考察和周边调研。2006年年底,“库姆塔格沙漠综合考察”正式被确立为首批国家基础性工作科考类重点项目。
2007年9月10日,库姆塔格沙漠首次大规模科考宣告开始。这次科考取得了丰硕成果:揭开了中国唯一“羽毛状沙丘”的神秘面纱;首次发现并实地测量了仅存于库姆塔格沙漠腹地的砾石丘,将这种独特的风沙地貌命名为“沙砾碛”,并写入新版自然科学名词……
经过几代治沙人的努力,我国大部分荒漠化地区都进入了治理进程。这次对库姆塔格沙漠的全面科考,填补了我国沙漠科考最后一个空白,了却了几代治沙人的一个心愿。
2023年7月,三北工程研究院成立。我们创新科技服务形式,深入“三北”工程一线扎根蹲点、实地调研。建立了全国首个防沙治沙机械化作业服务队,提供治沙机械服务,提高了安全性和效率,降低成本,节约劳动力,共治理沙化土地34万亩,多功能沙障铺设机械作业效率比人工提高了10倍以上,为“三北”工程攻坚战探索了一条机械装备服务新路子;研发三北治沙实用技术、模式和乡土植物App,与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合作,构建中国荒漠化防治综合治理管理平台,更好地服务一线生态建设工作者。
在协助中国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工作中,我们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环境规划署,全球环境基金,亚洲开发银行和其他一些处于全球防治荒漠化行动前沿的国际机构贡献专业知识,提供了通过多边合作减缓荒漠化、土地退化和干旱的实践经验。我国总结出100多项具有中国特色的荒漠化防治技术,在非洲、中东、中亚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成为对全球增绿贡献最大的国家和防沙治沙国际典范。
2024年12月,我很荣幸地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地球卫士奖”中的“科学与创新奖”。正是因为国家重视人才、重视生态治理,坚持高位推动荒漠化防治事业,才有了我们科技工作者施展才华的机会。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一大批科学家及科研团队为科学治沙、科技兴林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不竭创新动力,在万里风沙线上筑起“绿色长城”。“地球卫士”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几代人,我很荣幸能成为参与这项事业的一分子。
(光明日报记者姚亚奇、光明日报通讯员王诗涵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2025年02月19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