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光明论坛】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光明论坛】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2-20 02:50

  【光明论坛】

  作者:林莹(福建江夏学院副研究员)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要推进科技创新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整合科研资源和力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优化创新生态,力争在一批重大科技专项上取得新突破,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近年来,我国在科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上取得了显著进展。自党中央、国务院2016年发布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以来,我国紧扣发展、深化改革、强化激励、扩大开放,系列举措彰显了国家战略需求导向下的系统性制度创新,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0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夯实数字经济底座。在此基础上,2021年3月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将创新提升至核心地位,明确强化科技自立自强战略。这些政策从基础设施、制度保障、资源投入等多个维度构建起创新型经济基础框架。

  延续“十四五”规划战略部署,2021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2021—2023年)》和《关于支持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先行先试改革的若干措施》,对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攻坚进行新部署,旨在构建保障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制度体系。在研发投入方面,通过《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引导,至2023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突破3.3万亿元,投入强度达2.64%。在载体建设方面,77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已有32个建成运行,部分设施迈入全球第一方阵。

  针对关键技术攻关,“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实施方案重点突破智能制造和机器人、大数据等领域,工信部与财政部连续下发了《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不断完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21.5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3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万家,培育超9万家创新主体。

  在一系列政策的有力保障下,我国创新体系协同高效,增强创新动力活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提供有力支撑。当前,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仍面临诸多挑战,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还存在着合作机制不够完善、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等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进一步推动科研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就在这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通过整合区域内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资源,大湾区构建了“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的全链条创新生态,为区域协同创新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

  企业作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主体,其创新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当前,我国部分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存在主体意识较差、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因此,必须从政策支持、资源配置和市场激励等方面入手,激发企业的创新内生动力。如某电池企业通过“研发投入—技术突破—产业升级”的闭环创新模式,持续巩固了全球市场份额,其独创的电池产品将体积利用率提升至72%,同时还通过垂直整合供应链和创新“巧克力换电块”模式,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创新,形成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类似企业的创新实践表明,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投入—产出—转化”的良性循环机制是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关键所在。

  此外,优化创新生态也是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保障。一个良好的创新生态能够吸引和集聚创新资源,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中关村通过设立科技创新基金、建设科技孵化器、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等措施,构建了良好的创新生态,吸引了大量高科技企业和创新人才集聚。深圳则通过发展科技金融,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这些成功经验表明,优化创新生态需要从制度建设、政策支持和环境营造等方面综合施策。

  展望未来,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仍须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政府应制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专项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领域,如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力度、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等,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提供有力保障。此外,还应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推动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应用。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应加大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光明日报》(2025年02月20日 02版)

[ 责编:孙琦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宁夏同心:储农资 修农机 保春耕

  • 早春时节田间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6项标准是我国环境基准体系的组成部分,可与《淡水生物水质基准推导技术指南》和《海洋生物水质基准推导技术指南(试行)》配套使用。
2025-02-21 10:07
日前,我国首口超万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完钻,钻探深度10910米,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垂深井。
2025-02-21 10:06
该规定提出,严明资格条件,规范准入程序,完善退出机制,严禁将会员类型与人才“帽子”挂钩、“交钱就能入会”等行为。
2025-02-21 10:04
钙钛矿材料具有荧光量子产率高、色纯度高、色域广等独特优势,被认为是下一代超高清显示技术的理想材料。
2025-02-21 10:03
中国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任务探测器20日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2025-02-21 10:02
最近,全国多地将DeepSeek等人工智能系统应用于政务和公共服务。
2025-02-20 14:40
DeepSeek引发的冲击波仍在持续:不仅多个平台宣布接入DeepSeek,各个行业也密集搭上这趟“快车”。2月4日,DeepSeek系列大模型正式上线昇腾社区,开发者可一键获取DeepSeek系列模型,并支持昇腾硬件平台上开箱即用。
2025-02-20 10:02
近日,全国首套大型智能化森林火灾救援处置训练设施顺利通过最终验收,在国家西南应急救援中心正式交付使用。
2025-02-20 02:50
19日,科学家们在国际学术期刊《天体物理杂志快报》发布了“天关”卫星的最新发现。
2025-02-20 02:50
夜幕低垂,驾车穿行在贵州兴义环城高速公路的隧道中,柔和光线如点点星光洒下,为隧道披上一层温暖的光纱,照亮往来的车辆。
2025-02-20 02:50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要推进科技创新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整合科研资源和力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优化创新生态,力争在一批重大科技专项上取得新突破,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2025-02-20 02:50
在万里风沙线上筑起“绿色长城”
2025-02-19 09:48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研制的直升机航空大地电磁探测系统,成功应用于高原铁路建设工程。
2025-02-19 09:47
由南方科技大学、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与清华大学联合组成的研究团队于2月18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线上发表研究成果。
2025-02-19 09:45
18日从中国科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获悉,2024年,我国在科技人才培养、科技期刊建设、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国际民间科技交流、规范学术团体治理等领域取得进展。
2025-02-19 09:44
2025年开年以来,人工智能(AI)技术继续保持迅猛发展的态势。
2025-02-19 09:42
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全链条国际竞争优势凸显,优势企业梯队进一步壮大,产业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2025-02-18 09:33
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自2024年12月25日起施行。宣传贯彻科学技术普及法座谈会17日在京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蔡达峰出席会议并讲话。
2025-02-18 09:32
迈着深深浅浅的步子走进葡萄园,脚下,枯叶作被覆盖着泥土;头顶,休眠的葡萄枝上零星挂着卷曲的叶子。果农们在葡萄架下来回穿梭,剪刀在手中翻飞,老练地修剪着葡萄枝条,随后,有条不紊地完成着开沟、窝肥、清园等“冬管清单”。
2025-02-18 09:32
2月13日,北京儿童医院,13位知名专家对1位8岁男孩的疑难病例展开缜密讨论。主持人是北京儿童医院院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家倪鑫,专家们则来自神经外科、肿瘤外科、口腔科等科室。
2025-02-18 09:2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