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深圳市福田区上线11大类70名“数智员工”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不少自媒体惊呼“AI公务员来了”。为一探究竟,2月18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走进深圳市福田区进行采访。
深圳市福田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数据资源管理科科长李晓明表示,“AI公务员”这一说法不准确,容易误导大众,“实际上,福田区推出70名‘数智员工’,背后有着一整套清晰的支撑体系与构架,没有前期的准备和积累,不可能一蹴而就”。
在福田区2月18日最新的媒体回复中,对“数智员工”有明确的定位:福田区率先推出基于DeepSeek 开发的AI“数智员工”,并成功上线福田区政务大模型2.0版,致力于构建“人机协同、数智驱动”的新型政务工作模式,将基层工作长期以来面临的“痛点”转化为增效减负的“靶点”。
李晓明介绍,尤其要明确的是,“数智员工”是公务员助手,在工作中扮演辅助角色。“数智员工”不具备单独决策能力,每个“数智员工”都有使用部门指定的监护人,在监护人主导下开展工作,由监护人负责。
“数智员工”长啥样
在福田区,这样的AI应用场景并不少见:暴雨过后,河道出现杂物,无人机巡河拍照后,AI迅速分析,通过民意速办分拨体系反馈到相关部门,不到30分钟就能完成清理;居民办事,打开i福田小程序,在AI助力下,表单资料“秒填”、证明材料“秒取”、事项申报“秒报”、无人工干预“秒批”……
事实上,此次福田区推出基于DeepSeek开发的AI“数智员工”,已是福田政务大模型的2.0版本。李晓明介绍:“福田区政务大模型2.0以全尺寸DeepSeek-R1作为底座,开展本地化细分领域训练,让模型深度契合不同行业、不同单位的具体需求。同时构建了覆盖政策法规、办事指南、历史案例等专属知识库,打造个人或单位专属智能体,为基层工作提供强大的智库支持和工作辅助。”
“自去年以来,我们全面梳理业务痛点,确保个性化‘数智员工’能适应工作需求。”他表示。目前,“数智员工”广泛覆盖政务工作240个场景,涵盖公文处理、民生服务、应急管理、招商引资等领域。
李晓明打开电脑向记者演示。一个“数智员工”就是一个账号,这个账号具备政务机器人的特征:有唯一的身份编号和姓名,拥有姓名权、人格权,具备人格化特性、情感智能、文化适应性等一系列人格化特征。
同时,这个账号必须指定一个或多个在编人员作为监护人,负责政务机器人服务期限内的全流程管理。监护人的义务包括语言和行为监管、运行监测维护等。
“数智员工”能干啥
2月18日下午6点,记者走进深圳市福田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办公室内工位几乎全满,工作人员都在忙碌。李晓明一边接受采访,一边不停接听电话、用电脑和手机处理公务,其间还有人前来沟通事务。原本预计一小时的采访,持续了两个半小时才结束。
李晓明打开经过本地化部署后的“数智员工”账号,简洁明了的会话界面随即弹出。以往撰写一份执法文书,需要从大量执法笔录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逻辑分析,至少要4个小时。“基层工作事多人少,重复性事务多,我们很早就开始探索运用工具为基层减负。”
在账号中输入“撰写一份执法文书”指令后,“数智员工”立刻开始工作。“投喂”笔录后,系统迅速分类提取相关信息,经过深入思考后的逻辑框架进行总结处理,最终生成一份执法文书初稿,全过程不到4分钟。
据了解,福田区“数智员工”覆盖政务服务全链条。“DeepSeek R1推出后,我们切换到DeepSeek,‘公文助手’公文修正准确率超95%,审核时间缩短90%。‘执法文书生成助手’能将执法笔录秒级生成执法文书初稿,极大提升了基层执法工作效率。民生诉求分拨准确率从70%提升至95%,民情周报日报初稿一键生成。产业空间、产业政策能根据企业需求和实际情况秒级匹配。”李晓明说。
为全国政务智能化转型探路
实际上,福田区目前借助“数智员工”探索的240个工作场景,只是整个工作场景的一小部分,公务员的日常工作不可能完全由AI“数智员工”替代。“这就如同汽车发明后,解决了伦敦街头马粪堆积的问题,大幅提高了运力,看似马车夫工作减少了,但汽车司机岗位却呈几何倍数增加。”李晓明说。
在人工智能技术日益成熟的当下,AI大模型技术在政务领域的应用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政务服务”广泛开展。但新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何规范使用和管理政务辅助智能机器人?如何借助AI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促进高质量发展?
有专家指出,政务机器人在政务活动中提供服务,难点在于要有清晰的责任框架认定。
事实上,福田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在2024年就正式印发了《福田区政务辅助智能机器人管理暂行办法》,这在全国尚属首创。
该办法构建了一套完整的伦理框架、技术标准、应用范围、安全监管体系,明确“数智员工”的辅助定位,每个“数智员工”都有监护人,并在监护人主导下开展工作。这一制度创新为智能机器人在政务领域的合规运行提供了“基本法”。(记者刘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