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宇宙弹弓”射出关键证据:中国团队破解中等质量黑洞存在谜团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宇宙弹弓”射出关键证据:中国团队破解中等质量黑洞存在谜团

来源:光明网2025-02-21 17:07

  光明网讯 2月21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该院黄样团队近日在《国家科学评论》发表突破性研究成果,通过追踪一颗以550公里/秒(相当于2分钟绕地球赤道1.7圈)飞驰的“逃亡恒星”,首次为球状星团M15中心存在中等质量黑洞提供直接证据。

“宇宙弹弓”射出关键证据:中国团队破解中等质量黑洞存在谜团

  图1:来自球状星团的逃逸之星:中等质量黑洞存在证据链的最后一环艺术想象图 (喻京川设计)

  黑洞家族的“最后拼图”

  在宇宙深处,黑洞家族始终存在一个令人困惑的断层:我们既熟悉恒星级黑洞(如天鹅座X-1),也观测到星系中心的“巨无霸”超大质量黑洞(如银河系中心的Sgr A),但质量介于两者之间的中等质量黑洞(IMBH)却如同幽灵般难以捉摸。这类质量相当于数百至数万倍太阳的黑洞,被认为是小质量黑洞成长为星系级黑洞的必经之路,但过去二十年仅有零星争议性发现。

  球状星团被认为是中等质量黑洞最理想的潜藏场所。然而传统探测手段如同“雾里看花”:哈勃望远镜虽在M15星团中心5200天文单位(AU)处发现异常速度分布,但该区域可能聚集着数千颗致密星;脉冲星计时法则因探测距离更远,始终无法排除其他可能性。如何穿透这层“迷雾”,成为验证IMBH存在的终极挑战。

  “星际弹弓”的物理密码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黄样团队另辟蹊径,将目光投向宇宙中的"逃亡者"——高速星,通过对盖亚卫星(Gaia)和郭守敬望远镜(LAMOST)等观测数据发现的近千颗高速星展开溯源追踪,最终锁定特殊目标J0731+3717。

“宇宙弹弓”射出关键证据:中国团队破解中等质量黑洞存在谜团

  图2:J0731+3717与M15的轨道关联(a)、化学关联(b)与年龄关联(c)

  这颗恒星展现出三大关键特征:一是超高速逃亡:2000万年前以550公里/秒从M15弹射,速度甚至超过太阳出逃离银河系的速度;二是其金属丰度、年龄与M15高度吻合(见图2);三是其弹射机制:唯有当密近双星在距离IMBH仅1AU处被潮汐力撕裂,才能产生如此速度。

  “这就像用弹弓发射石子”,论文共同第一作者黄样解释,“当双星系统掠过黑洞时,一颗被黑洞吞噬,另一颗则获得巨大动能被弹射——这种希尔机制产生的速度,传统恒星间散射过程根本无法解释。”

  锁定黑洞的关键一环

  研究团队通过5.4σ置信度验证(相当于99.9999%确定性),证明J0731+3717的弹射必须依赖一个质量约2000倍太阳的致密天体。该天体的作用范围被严格限制在数AU内——这个尺度仅能容纳单个黑洞,彻底排除了数千颗中子星聚集的可能性。

  “传统方法如同在足球场找蚂蚁,而我们的技术相当于用显微镜锁定特定区域。”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刘继峰研究员比喻道。

  随着Gaia和如LAMOST等地面大规模光谱巡天数据的不断积累,该团队有望在不久的将来至少还能发现数颗像J0731+3717一样从球状星团中弹射出来的高速星,这将极大地推动我们对“神秘”中等质量黑洞的理解。(宋雅娟)

  延伸阅读:

  1、希尔机制:银河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通过三体相互作用,将位于其潮汐半径内的双星系统中的一颗恒星加速至超高速,使其能够突破银河系的引力束缚,逃逸进入星际空间。

  2、1天文单位(AU=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1.5亿公里

  3、5.4σ置信度:在粒子物理领域,5σ(99.99994%)是宣布发现的黄金标准。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宁夏同心:储农资 修农机 保春耕

  • 早春时节田间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6项标准是我国环境基准体系的组成部分,可与《淡水生物水质基准推导技术指南》和《海洋生物水质基准推导技术指南(试行)》配套使用。
2025-02-21 10:07
日前,我国首口超万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完钻,钻探深度10910米,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垂深井。
2025-02-21 10:06
该规定提出,严明资格条件,规范准入程序,完善退出机制,严禁将会员类型与人才“帽子”挂钩、“交钱就能入会”等行为。
2025-02-21 10:04
钙钛矿材料具有荧光量子产率高、色纯度高、色域广等独特优势,被认为是下一代超高清显示技术的理想材料。
2025-02-21 10:03
中国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任务探测器20日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2025-02-21 10:02
最近,全国多地将DeepSeek等人工智能系统应用于政务和公共服务。
2025-02-20 14:40
DeepSeek引发的冲击波仍在持续:不仅多个平台宣布接入DeepSeek,各个行业也密集搭上这趟“快车”。2月4日,DeepSeek系列大模型正式上线昇腾社区,开发者可一键获取DeepSeek系列模型,并支持昇腾硬件平台上开箱即用。
2025-02-20 10:02
近日,全国首套大型智能化森林火灾救援处置训练设施顺利通过最终验收,在国家西南应急救援中心正式交付使用。
2025-02-20 02:50
19日,科学家们在国际学术期刊《天体物理杂志快报》发布了“天关”卫星的最新发现。
2025-02-20 02:50
夜幕低垂,驾车穿行在贵州兴义环城高速公路的隧道中,柔和光线如点点星光洒下,为隧道披上一层温暖的光纱,照亮往来的车辆。
2025-02-20 02:50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要推进科技创新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整合科研资源和力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优化创新生态,力争在一批重大科技专项上取得新突破,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2025-02-20 02:50
在万里风沙线上筑起“绿色长城”
2025-02-19 09:48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研制的直升机航空大地电磁探测系统,成功应用于高原铁路建设工程。
2025-02-19 09:47
由南方科技大学、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与清华大学联合组成的研究团队于2月18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线上发表研究成果。
2025-02-19 09:45
18日从中国科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获悉,2024年,我国在科技人才培养、科技期刊建设、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国际民间科技交流、规范学术团体治理等领域取得进展。
2025-02-19 09:44
2025年开年以来,人工智能(AI)技术继续保持迅猛发展的态势。
2025-02-19 09:42
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全链条国际竞争优势凸显,优势企业梯队进一步壮大,产业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2025-02-18 09:33
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自2024年12月25日起施行。宣传贯彻科学技术普及法座谈会17日在京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蔡达峰出席会议并讲话。
2025-02-18 09:32
迈着深深浅浅的步子走进葡萄园,脚下,枯叶作被覆盖着泥土;头顶,休眠的葡萄枝上零星挂着卷曲的叶子。果农们在葡萄架下来回穿梭,剪刀在手中翻飞,老练地修剪着葡萄枝条,随后,有条不紊地完成着开沟、窝肥、清园等“冬管清单”。
2025-02-18 09:32
2月13日,北京儿童医院,13位知名专家对1位8岁男孩的疑难病例展开缜密讨论。主持人是北京儿童医院院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家倪鑫,专家们则来自神经外科、肿瘤外科、口腔科等科室。
2025-02-18 09:2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