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千度铁水幻化成满天星光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千度铁水幻化成满天星光

来源:科技日报2025-02-25 09:34

  通红的铁水,经花棒击打后撞击到高高的花棚上,点燃了棚顶的鞭炮和烟花。几层楼高的铁花雨,在夜空中绚烂绽放,铁水砸落在地面,又溅起遍地金花。火树银花耀眼夺目,为人们的晚间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

  河南确山铁花素有“民间焰火之最”的美誉。今年春节,打铁花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登上了总台春晚,为全国人民带去了新年的祝福。“希望能以此为契机,让更多人了解确山铁花,让人们感受千年非遗的‘千度魅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确山铁花代表性传承人杨建军2月23日向科技日报记者表示。

  1600℃的浪漫密码

  打铁花是我国古代匠人在铸造器皿过程中逐渐发展而来的一种民俗文化表演技艺。它始于北宋,盛于明清,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表演时,匠人轮流将花棒中滚烫的铁水打向提前搭好的花棚,一时间,十几米高的铁花轰然绽放,表达着人们对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美好祈愿。

  滚烫的铁水,如何化身为漫天铁花?确山女子铁花队成员马丹丹介绍,打铁花的铁水要讲究“稀而不散、稠而不黏”。因此,熔铁炉中除了碎铁,还要酌量添加石灰、碳酸钙、镁粉等配料,以保持铁水应有的稠度。

  打铁花是钢铁与力量的艺术,最讲究的就是“打”——要将铁水打高打开。打高了,铁水才不会伤到赤膊上阵的打花人;打开了,铁花才会迸得欢。

  铁水化好后,打花者便把铁水倒入表演者手中“花棒”一端的孔中。演出时,打花者左手持“上棒”,右手持“下棒”,头上扣着绘有太极的葫芦瓢,赤裸上身,在火星飞溅中仿佛化身力与美的勇士。

  “要想铁花漂亮,手法最为重要。”马丹丹说,打铁花的过程中,舀、扔、打这三个动作,必须连贯不脱节、干净利落。此外,舀出的铁水重量必须在2两以内,挥洒角度必须在90度,扔的高度不能超过一个人的身高。只有打得足够高、足够散,出来的铁花才会好看。

  铁水的温度高达1600℃,因而打铁花的表演通常是在寒冷的冬季进行。即便如此,四散的铁花仍容易引起烧伤。打铁花里流传一句行话——“打白不打红”,大意是铁水烧到白炽才能打出花来,温度低的橘红色铁水,打出来就是一坨,如果意外落在人身上,能给皮肉“烫个九分熟”。

  危险面前,赤膊上阵的打花者并非胆大妄为,恰恰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打铁花是一项力气活,大幅度的运动会使表演者大量出汗,这些汗液可化身为打花者的“护身符”,带着落在身上的铁珠流走,防止身体被烧伤。如果穿着衣服,四散的铁珠一旦落到衣服上很快便会引起烧伤。

  恢弘气势让人拍手叫绝

  “春光作序,万物和鸣;铁花绽放,盛世太平。这是一种祝福,更是一种传承。”杨建军说,“童年时,我看过打铁花,太震撼了。”新中国成立后,确山县只在1956年和1962年各举办过一次打铁花活动,但之后就中断了。杨建军经过10年的走访,最终整理、复活了“确山铁花”。

  2002年,确山县农业大丰收,县里决定组织一次打铁花。这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次由政府出面组织的打铁花。杨建军设计、搭建了花棚。此次打铁花吸引了10多万人观看,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此后,杨建军带着自己组建的表演队,赴北京、天津等地表演。这一久违的民间传统烟火,以其惊心动魄的恢弘气势,使观者拍手叫绝。

  杨建军称,这些年,打铁花深受群众喜爱,逐渐从最初的祭祀仪式演变为纯粹的铁花焰火表演。

  每逢春节、元宵节,确山县城及乡村都会举办打铁花活动,让浓浓的年味儿在铁花飞溅中愈发醇厚。

  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非遗传承的行列中,他们以独特的视角和创新的表达方式,让古老的非遗技艺焕发新生。“打铁花确实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但看到那些真的热爱打铁花这门手艺的年轻人,我感到由衷的欣慰。”杨建军说。

  如今,杨建军已组织3支队伍,有30余名弟子,其中包括全国第一支女子铁花队,有千万粉丝的文化传承类博主江寻千也是其中一员。她们经常会产生一些新的点子,在保留原汁原味打铁花技艺的基础上,还尝试将现代的流行元素融入其中。

  “打铁花那么美好的事物,总要有人去传承、去弘扬,那个人为什么不可以是我呢?”江寻千说。

  随着年轻人的加入,杨建军也开始尝试拍摄短视频,在网上分享铁花绽放的瞬间,吸引了一众年轻粉丝。如今,每逢重大节日,确山的打铁花队伍便会飞往全国各地进行表演,让这朵传承千年而未绝的铁之花更加绚烂地绽放。(孙 越)

[ 责编:张梦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乘着“云端校车”去上学

  • 海南:春日农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一场以“项目经理人机制”为核心的科技创新管理范式变革正在上海悄然推进。
2025-02-25 09:26
“蛟龙”号计划2月份完成水池试验,3月组织实施南海海试。
2025-02-24 09:30
2月21日,由中航工业自主研制的国产载人飞艇“祥云”AS700电动型AS700D在湖北荆门成功完成科研首飞,标志着我国低空经济领域的绿色航空新装备取得重大突破。
2025-02-24 09:26
近日,一项新的研究,构建了野生和栽培辣椒的高质量基因组图谱,揭开了辣椒性状演化奥秘。
2025-02-24 09:25
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脑功能与脑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郁金泰团队历经5年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获得重大科研突破,发现帕金森病全新治疗靶点FAM171A2蛋白,并找到了具有潜在治疗作用的小分子化合物。
2025-02-24 09:22
美国斯坦福大学等机构研究团队近日宣布,在基座大模型基础上,仅耗费数十美元就开发出相对成熟的推理模型
2025-02-24 09:20
16项标准是我国环境基准体系的组成部分,可与《淡水生物水质基准推导技术指南》和《海洋生物水质基准推导技术指南(试行)》配套使用。
2025-02-21 10:07
日前,我国首口超万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完钻,钻探深度10910米,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垂深井。
2025-02-21 10:06
该规定提出,严明资格条件,规范准入程序,完善退出机制,严禁将会员类型与人才“帽子”挂钩、“交钱就能入会”等行为。
2025-02-21 10:04
钙钛矿材料具有荧光量子产率高、色纯度高、色域广等独特优势,被认为是下一代超高清显示技术的理想材料。
2025-02-21 10:03
中国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任务探测器20日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2025-02-21 10:02
最近,全国多地将DeepSeek等人工智能系统应用于政务和公共服务。
2025-02-20 14:40
DeepSeek引发的冲击波仍在持续:不仅多个平台宣布接入DeepSeek,各个行业也密集搭上这趟“快车”。2月4日,DeepSeek系列大模型正式上线昇腾社区,开发者可一键获取DeepSeek系列模型,并支持昇腾硬件平台上开箱即用。
2025-02-20 10:02
近日,全国首套大型智能化森林火灾救援处置训练设施顺利通过最终验收,在国家西南应急救援中心正式交付使用。
2025-02-20 02:50
19日,科学家们在国际学术期刊《天体物理杂志快报》发布了“天关”卫星的最新发现。
2025-02-20 02:50
夜幕低垂,驾车穿行在贵州兴义环城高速公路的隧道中,柔和光线如点点星光洒下,为隧道披上一层温暖的光纱,照亮往来的车辆。
2025-02-20 02:50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要推进科技创新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整合科研资源和力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优化创新生态,力争在一批重大科技专项上取得新突破,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2025-02-20 02:50
在万里风沙线上筑起“绿色长城”
2025-02-19 09:48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研制的直升机航空大地电磁探测系统,成功应用于高原铁路建设工程。
2025-02-19 09:47
由南方科技大学、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与清华大学联合组成的研究团队于2月18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线上发表研究成果。
2025-02-19 09:4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