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警惕网络黑话烂梗侵染青少年
首页> 科技频道> 互联网 > 正文

警惕网络黑话烂梗侵染青少年

来源:文汇报2025-03-17 13:47

  ■本报记者 付鑫鑫

  #顾茜茜抖音账号被永久封禁#日前冲上新浪微博热搜榜第1名,此前,该网红全网作品下架。短短几年时间,顾茜茜从“草根”发展到拥有数百万抖音粉丝的网红,又骤然间跌落“神坛”。有业内人士指出,顾茜茜此番被禁言,是由于其直播间的炫富言论以及长期以来各种争议内容的积累。之前顾茜茜就因直播中爆粗口等行为被大量投诉低俗。近年来,网络直播间的黑话、烂梗屡禁不止。“老师,报giao”“你个老六”“鸡你太美”等网络黑话,“有猫饼”(有毛病)、“报一丝”(不好意思)等各种生拆造词、谐音梗,让人看了一头雾水。

  黑话、烂梗不仅充斥网络,甚至伺机渗透进校园。“奥利给”“我真的栓Q”……作文里的网言网语,让老师哭笑不得。网言网语因其戏谑、夸张、跳跃的风格,容易在求知欲旺盛的中小学生中蔓延。语言文字工作者指出,当下尤其要警惕网络黑话、烂梗侵蚀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带坏成长中的“幼苗”。

  网络热词与黑话烂梗

  今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5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1.08亿人,较2023年12月增长160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8.6%,较2023年12月提升1.1个百分点。

  网民大增,网语迭出。年度流行语被称为“时代的标签”,是观察语言发展的独特视角。目前,国内影响力较大的“年度十大流行语榜单”分别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和上海的两家杂志社——《咬文嚼字》《语言文字周报》发布,俗称“三大榜单”。“三大榜单”揭晓的“2024年度十大网络用语”,都有班味和City不City这两个网络热词。上榜的网络热词,通常带有年轻人的自嘲与自我调侃,反映了青年一代的心态。

  所谓一体两面,网络新词亦然。“三大榜单”可以视为公众对网络新词的“用手投票”,是对这些有趣的网络语言“点赞”。然而,泥沙俱下的网言网语中,很多是带有负面情绪甚至不堪入目的黑话、烂梗。网络黑话常常以方式上的不规范和意义上的负面内容出现,网络主播通常会使用谐音或模糊表达来躲避审查;烂梗则意指滥用和贬损的表达。

  盘点当前网络中的黑话、烂梗,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谐音梗与缩写梗。如“尊嘟假嘟”(真的假的)、“雨女无瓜”(与你无关)、“栓Q”(thank you的谐音)、“芭比Q”(指“完了”或“烧烤”);以及“XSWL”(笑死我了)“YYDS”(永远的神)“2333”(表示大笑)等拼音与数字缩写。二是扭曲原意的日常词汇,异化为低俗或嘲讽含义,如“媛”被贬义化(如“佛媛”“运动媛”)、“老六”(幼稚或能力差的人)。三是低俗的、恶趣味的表达,如“蓝色妖姬切尔西”(无意义调侃)、“卷单”(下单)、“PUA你”“CPU你”(控制或洗脑)。四是游戏/圈层黑话,在特定群体中的流行梗,如“泰裤辣”(太酷啦)、“食不食油饼”(是不是有病)等等。五是有负面情绪的烂梗,如“躺平”“摆烂”(表达消极生活态度),“大冤种”(愚蠢的人)等。

  这些从网络直播、短视频、游戏中漫溢出来的黑话、烂梗,传播速度快、隐蔽性强,悄然渗透青少年群体的日常生活并快速蔓延。旺盛的好奇心,促使孩子们主动接受网络流行语,同时,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学说网络语言,认为说网络流行语很时髦。甚至不说网络流行语,可能会被同学认为“落伍”而遭排斥,于是为了不落单而讨好性地盲从。由此,网络黑话、烂梗也被裹挟而进,对青少年的文字表达、审美趣味乃至价值观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去年10月,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开展“清朗·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专项行动,整治网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规范使用乱象,塑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和育人生态。尤其,聚焦部分网站平台在热搜榜单、首页首屏、发现精选等重点环节呈现的语言文字不规范、不文明现象,重点整治歪曲音、形、义,编造网络黑话烂梗,滥用隐晦表达等突出问题。

  不得在成语中插入网语或外语

  与此同时,哔哩哔哩、小红书、喜马拉雅等上海的网络平台相继出台了“清朗·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专项整治工作公告。各大平台采取清理热搜热榜联想词、设立搜索环节提示语、将语言文字使用和用户信用分挂钩、对主播商户等合作机构进行规范培训等举措,引导广大网民尤其是青少年网民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然而,也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不少直播间的主播靠着黑话、烂梗博取流量,而各大平台也难以克制“流量冲动”,仅靠平台的“自我整治”,力度有多大,是否有效果,尚需观察。

  中国诗歌学会朗诵演唱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者协会会员何骁,与语言文字打了一辈子交道。他认为,推广普及、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既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需要,又是树立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确保文化安全的具体举措。网络传播作为新兴传播方式,网络语言既有活力四射、创意十足的闪光点,也存在着不合规范、低俗庸俗等问题。“一方面,我们主张语言本身自有生命力和张力,允许它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绵延,衍生出新的枝丫。另一方面,我们应该警惕很多生造的新词,避免网络语言冲击传统文化,尤其成语。要知道,网上的谐音梗、同音梗,实际上大多是错字、别字,在青少年当中容易造成不良的语言使用导向。”何骁举例说,“神马”“有木有”“围脖”“童鞋”等等词汇,并不适合写进学生的作业本;“青蛙”“恐龙”等词汇用来比拟人类颜值,带有一定贬义。同时,有的缩写词语,“7456”(气死我了)、“YYDS”(永远的神)等,也离语言的规范相去甚远。

  何骁指出,成语是汉语言文化的一大特色,承载着深厚的人文内涵,蕴藏着丰富的历史资源、美学资源、思想资源和道德资源,是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体现出中华文化基因在现代文明中的延续与发展,是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的重要载体。我们应严格按照规范写法和标准含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字、词、短语、成语等,不得随意更换文字、变动结构或曲解内涵,不得在成语中随意插入网络语言或外国语言文字,也不应该根据网络语言、仿照成语形式生造词语,如“十动然拒”“人艰不拆”等等。

  2022年12月,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中小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及测试大纲》开始试行。“大纲适用于小学五年级及以上学生普通话水平的测评或评估监测,其实,这样也有利于‘从娃娃抓起’,引导中小学生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何骁建议,针对当下有的网络主播语言使用不够规范的问题,或可加强教育培训,提升语言素养;加强平台监管,营造良好环境;加强宣传引导,创造健康氛围;加强行业自律,形成长效机制。

  网络直播必须守好道德底线和法律红线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8.33亿人,较2023年12月增长1737万人,占网民整体的75.2%。2024年7月31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统计局联合向社会发布19个新职业,网络主播位列其中。

  有“主播”,有“看客”,各大直播平台上,好不热闹。各类直播间里,主播们都在制造流量、抢夺流量的“仓鼠轮”上拼命奔跑,有的常常不择手段,不顾底线,“口出狂言”乃至“口吐秽语”,黑话连篇,烂梗不断。随着上千万良莠不齐的主播充斥各大平台,各种语言“失范”的现象层出不穷。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赵路平认为:“网络直播间里的那些生造新词、谐音梗、同音梗,是网络主播之间过于激烈的竞争生态所致。有的主播为了挣得更大流量,就会依靠非常规的语言来拉近与观众的关系,提高用户黏度。”传播学上说,人即媒介。网络社区化、家园化,有的主播通过不断制造新梗,以期巩固各自的粉丝群体。

  网络空间不同于现实生活,但又不是完全的虚拟世界。网络主播介于虚拟和现实的中间态,网络主播所使用的网络语言、生造的网络新词,有很多亚文化内容和表达。这些亚文化,确实在不断解构主流文化,抑或冲击主流文化。“不过,互联网本身就是社会的解压阀。这种新兴的网络语言,就如同情绪宣泄的洪流,宜疏不宜堵。”赵路平指出,网络语言自有其生命力,更新迅速,迭代飞快。“有些靡靡之音、不恰当的网络用语,随着时间流逝,相信也会快速消亡。”同时,必须要从源头上做好管理,由政府部门、网络平台、MCN(多频道网络)机构多方积极引导,守住道德底线和法律红线。

  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研究员、影视文化与视听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吕鹏,研究网络直播生态已近10年之久。他说,现今的网络直播间,的确存在网络语言使用不够规范的情形。“我观察快手、抖音、B站播主的网络直播,主播语言使用的调性大不相同,快手偏草根,抖音偏城市中产,B站更偏二次元。如果网络直播语言使用全是一板一眼教科书式的说话,可能就出不来新兴的网络流行语了。”

  吕鹏认为,那些头部主播、大平台的主播,接受过相关职业培训,语言使用大多合规合范;然而,更多的底层主播并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对语言使用做不到那么规范,也是情理之中。“各种平台的主播,自身所受的教育程度各不相同。在确保底线的前提下,对他们不必太过求全责备。”尽管如此,清理黑话烂梗,让孩子“有话好好说”,是社会之责,网络平台更是责无旁贷。“平台可以从算法推荐机制入手,对这种网络语言使用不够规范的主播少些推流,流量下来了,主播自然也就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将来,等小主播成长为大主播,MCN机构、网络平台的介入监管和职业规训,自然而然也就实现语言净化的效果。”

  专家们一致表示,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是大势所趋,需要政府、平台、行业、社会等多方合力,创新举措、不断健全专项整治长效机制,切实维护清朗网络空间。

[ 责编:战钊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四川舰顺利完成首次航行试验

  • 大、小苏干湖:咸淡相连的高原“姊妹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