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数智技术为文旅行业带来了什么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数智技术为文旅行业带来了什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3-26 04:45

  作者:陈维龙(绍兴文理学院浙江省越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和浙江省数字化改革研究智库联盟研究员)

  在鲁迅故里三味书屋前,游客戴上AR眼镜,眼前的粉墙黛瓦瞬间“活化”:虚拟的孔乙己身穿长衫踱步走动,抑扬顿挫地吟诵着“茴香豆的茴字有四样写法”;乌篷船划过数字复现的民国水道,沿岸的社戏台正上演鲁迅笔下的《龙虎斗》。绍兴“无界剧场”系列数字文旅项目,让历史场景突破物理空间限制,使游客日均停留时长和二次消费转化率均提升数倍。这是数智技术赋能文旅行业的一个具体的例子。近年来,从智能导览到虚拟体验,再到智慧景区、数字博物馆,数智技术以独特方式重塑文旅行业运营模式与发展路径,为文旅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和活力。

  为游客了解山水器物背后的文化密码提供了一把钥匙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文旅需求正从“看山看水看风景”向“品文品魂品生活”转变。比如,逛博物馆,青铜器的精美纹饰固然能够吸引人的兴趣,但观众更希望了解青铜器纹饰背后的礼制密码;去故宫旅游,飞檐斗拱彰显的传统建筑之美固然让人欣喜,但榫卯结构背后的“天人合一”哲学更引人深思。山水器物背后的文化密码,具有一定的隐匿性,不易被直接观察和理解,而数智技术为游客了解这些文化密码提供了一把钥匙。

  数智技术是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有机融合。它可以解构山水器物的物理属性及其背后文化信息,并运用全息成像、增强现实、人机交互等技术帮助游客建构起关于山水器物的视觉、听觉、触觉的交互感知通道,让游客产生“我在真实参与”的代入感。这种由沉浸式互动催生出的虚拟连接,远比单向度观看更能激活游客的认知和情感系统。比如,在湖北省博物馆综合馆大厅体验区,曾侯乙编钟的展示引入全息投影技术,观众动动手即可“敲响”编钟,并且借助VR设备即可化身乐师在系统的提示下完成演奏,沉浸式体验编钟的敲击和钟鸣的反射轨迹,感受战国时期金声玉振、钟磬合鸣的表演场景,还可以在旋律互动中观赏青铜纹饰中的雷云纹幻化为跳动的声波图谱。这种数字交互让游客在深度参与虚拟演奏的过程中,身临其境地理解先秦时期青铜乐钟“一钟双音”的发声原理,切身感受青铜礼乐重器带来的视听震撼。

  数智技术不仅能让游客具象化地感受山水器物背后的文化,还能让其在文化空间中变身为“编剧”,参与文化空间的文化叙事,在深度体验中加深对山水器物背后文化的理解。比如,在大唐不夜城贞观广场,当游客密度达到一定数值时,数字投影就会自动切换成唐代长安城沙盘,游客的脚步会化作虚拟马蹄,勾勒出玄奘西行路线;当游客举起手机拍摄时,建筑立面的光影会立即聚焦《大唐西域记》的关键章节。游客的每一次位移都在改写数据图层,建筑的每一块砖石都在释放历史记忆,空间不再是故事发生的背景板,而成为游客深度参与的文化互动空间。

  数智技术还构建起一套“解码—编码”的新机制,让沉睡的文化DNA在现代社会激活重生。比如,在很多旅游景区,游客都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非遗技艺和非遗产品,但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传统纹样虽然精美,但看不懂其造型规律;古法技艺虽然精湛,但摸不透其工序逻辑;民俗仪式虽然好看,但读不懂其行为密码。数智技术的出现,不仅帮助这些非遗技艺和非遗产品实现“文化解码”——用三维扫描技术拆解景泰蓝的掐丝层次,通过算法分析出苗绣几何纹样的拓扑结构,借助运动捕捉技术再现皮影戏的操纵轨迹,把经验化的文化DNA转译为可计算的数据语言,让游客更好地理解;还实现了“创造性编码”,将游客的创意和设计融入非遗产品,实现非遗与当代审美的有机融合。数智技术带来的“解码—编码”新机制,为游客深度了解传统文化提供了新路径,也实现了传统文化传承的范式创新。

数智技术为文旅行业带来了什么

敦煌莫高窟游人如织 新华社发

  丰富文旅体验,助推文旅产业链价值延伸

  游客去旅游,都希望获得好的体验。但这里的“好”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如何准确把握住这种“好”,是文旅行业从业者面临的一大挑战。

  数智技术可以将抽象的文化内涵转译成可感可触的文旅项目,将厚重的历史转化成游客可以理解的文旅语言,满足游客在文旅消费中对“品文品魂品生活”的追求。值得一提的是,有了数智技术,丰富游客的文旅体验,所依据的不再是文旅从业者的主观愿望,而是游客的客观反馈。这是因为很多数智技术赋能的文旅项目,能够将游客的互动体验及反馈数据化,把游客的共鸣、感动等情感转化为可存储、可再现的数据,然后根据这些数据丰富项目的细节,从而实现对游客文旅新体验的精准建构。

  敦煌研究院等推出的“寻境敦煌——数字敦煌沉浸展”生动呈现了这种精准建构。在虚拟现实、三维建模、游戏引擎等技术的物理渲染和全局动态光照等新技术的加持下,游客戴上VR眼镜,可以零距离观赏莫高窟第285窟壁画的细节,还能“飞”到窟顶,融入壁画故事情节,沉浸式感受敦煌文化魅力。当游客化身为敦煌的“数字供养人”,在虚拟洞窟中伸手修复壁画时,数字手套会同步反馈画工当年的笔触力度,游客指尖感受到的不仅是数据模拟的阻力,更是通过算法还原的唐代画师的运笔节奏。人工智能还能根据壁画创作年代自动播放当时匠人们劳作的号子,游客的心跳频率数据则被转化为洞窟明暗变化的光影,给游客带来别样的文旅体验。

  数智技术不仅重构了文旅行业的发展路径,催生出各种文旅新业态,也助推文旅产业链价值延伸,赋能文旅业态实现价值增值。比如,故宫博物院打造的“数字文物宇宙”,把珍藏的文物变成动画片里的角色、游戏里的皮肤,甚至联名雪糕上的花纹,将原本锁在玻璃柜里的文物活态化,实现了多场景创新应用,光是数字衍生品年产值就达数十亿元。河南卫视《唐宫夜宴》IP经区块链确权后,舞蹈数据转化为景德镇青花瓷纹样、杭州数字面料,衍生品收益已超过《唐宫夜宴》演出的收入。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200多个景区在利用景区数字IP开发跨界产品,且这一“副业”的收入增长显著。在数智技术的赋能下,曾经“靠门票吃饭”的景区逐渐走上多样化的经营发展之路。

  《光明日报》(2025年03月26日 13版)

[ 责编:茹行止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巾帼共绘新时代

  • “世界市长对话·敦煌”活动外国嘉宾参访敦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十多位国内外医学“大咖”在接受“新华深读”栏目采访时表示:结节检出率升高,核心原因是检查设备精度的显著提升,让过去难以发现的微小结节“无所遁形”。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和体检普及度的提升,甲状腺、乳腺及肺结节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2025-10-13 10:26
现有将聚合物转化为金属或陶瓷的技术,往往会导致材料多孔、强度不足,而且部件会出现严重收缩,导致变形。这种3D打印工艺实现了从“制造零件”到“生长功能”的跨越,有望为航空航天、生物医疗、机器人等领域带来新的变革。
2025-10-13 10:24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在9日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研究称,他们首次拍摄到两个黑洞相互环绕运行的无线电影像。由芬兰图尔库大学天文学家领衔的研究团队,瞄准一个异常明亮的星系核心中心区域名为OJ287的类星体,成功拍摄到其中两个黑洞相互绕行的珍贵画面。
2025-10-13 10:23
作为深远海风电产业链的“链主”企业,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见证并引领了中国风电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全过程。2024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79.8GW,占全球新增装机总量的68.2%,这意味着,全球每新增3台风机,就有近2台落地中国。
2025-10-13 10:22
10月14日,一场赏心悦目的木星伴月将在凌晨上演,为初秋天宇增添一抹诗意。木星是一颗气态行星,也是太阳系中个头最大的行星,虽然距离地球比较远,但由于个头大,从地球上看起来非常明亮。
2025-10-13 10:19
团队进一步提出了跨平台系统设计方法论,包含二维-CMOS电路协同设计、二维-CMOS跨平台接口设计等,并将这一系统集成框架命名为“长缨(CY-01)”架构。据了解,团队下一步计划建立实验基地,与相关机构合作,建立自主主导的工程化项目,并计划用3至5年时间将项目集成到兆量级水平。
2025-10-13 10:18
日前,位于浙江杭州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的核心设备正式启用。
2025-10-11 09:44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与国际合作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发表论文指出,海洋硫酸盐浓度的变化能够改变甲烷的消耗方式。
2025-10-11 09:43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小说《诗云》中曾描写过“微型白洞”,让很多人浮想联翩。有趣的是,白洞和黑洞在数学上是同一个“解”——它们的质量、角动量、电荷都相同,唯一的区别是时间反了过来。
2025-10-11 09:40
“金钉子”是定义和区别全球不同年代所形成的地层的“锚点”,用来划分全球地质年代界线。
2025-10-11 09:38
植物生长不仅依赖阳光雨露,更与土壤中“看不见的世界”密不可分——这里生活着大量微生物,它们附着在根系上,帮助植物吸收养分、抵抗逆境。
2025-10-11 09:32
5年来,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2025-10-10 10:16
在人工智能(AI)与神经科学的强强联合下,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与艾伦研究所团队联合开发出一种名为CellTransformer的AI模型,助力绘制出目前最精细的小鼠脑图,共包含1300个脑区及亚区。
2025-10-10 10:13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结合模拟计算与机器学习,研制出一种新型3D打印铝合金,不仅耐高温,强度更是传统铸造铝合金的5倍,且比未经机器学习辅助设计的合金强度高出50%。
2025-10-10 10:10
连日来,北方气温骤降,不少秋冬季独有的养生方式和健康说法随之而来,有些操作或说法听起来科学健康,但权威专家表示,如果开展不当反而会带来健康风险。
2025-10-10 10:07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8日印发通知,对有效应对部分地区连阴雨天气影响、进一步做好秋粮产后服务和收购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2025-10-10 09:55
甲烷的“寿命”与浓度变化的规律性,指向一个结论:火星上必然存在持续产甲烷的源头,且其“产量”会随季节变化。蛇纹石化反应虽能解释甲烷的持续存在,却无法说明其浓度的季节性动态变化,难以单独作为火星甲烷的主要来源。
2025-10-09 10:18
国庆假期,中国科技馆推出“双节共欢聚,科技乐翻天”系列主题科普活动、华夏科技学堂国庆特别活动、特效影院VR大空间沉浸体验、人工智能互动应用,与新开放的海洋展厅一起,为观众打造一场科普盛宴。
2025-10-09 10:17
对采集的891份浮选样品进行分析与鉴定,共获得约3.2万粒炭化植物遗存,发现的农作物种类有粟、黍、水稻、大豆与小豆。研究团队对东亚地区140余处考古遗址出土的小豆遗存进行比较,发现黄河流域、日本与韩国的小豆在不同阶段表现出差异明显的演化轨迹。
2025-10-09 10:16
”  一次和邻村牧民闲聊时,王海强得知有人靠卖草捆赚钱,心思顿时活络起来。据统计,今年科右前旗像王海强、宝音这样以卖草为主的牧民有150余户,草产品销售总额预计突破2000万元。
2025-10-09 10: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