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数智技术为文旅行业带来了什么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数智技术为文旅行业带来了什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3-26 04:45

  作者:陈维龙(绍兴文理学院浙江省越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和浙江省数字化改革研究智库联盟研究员)

  在鲁迅故里三味书屋前,游客戴上AR眼镜,眼前的粉墙黛瓦瞬间“活化”:虚拟的孔乙己身穿长衫踱步走动,抑扬顿挫地吟诵着“茴香豆的茴字有四样写法”;乌篷船划过数字复现的民国水道,沿岸的社戏台正上演鲁迅笔下的《龙虎斗》。绍兴“无界剧场”系列数字文旅项目,让历史场景突破物理空间限制,使游客日均停留时长和二次消费转化率均提升数倍。这是数智技术赋能文旅行业的一个具体的例子。近年来,从智能导览到虚拟体验,再到智慧景区、数字博物馆,数智技术以独特方式重塑文旅行业运营模式与发展路径,为文旅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和活力。

  为游客了解山水器物背后的文化密码提供了一把钥匙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文旅需求正从“看山看水看风景”向“品文品魂品生活”转变。比如,逛博物馆,青铜器的精美纹饰固然能够吸引人的兴趣,但观众更希望了解青铜器纹饰背后的礼制密码;去故宫旅游,飞檐斗拱彰显的传统建筑之美固然让人欣喜,但榫卯结构背后的“天人合一”哲学更引人深思。山水器物背后的文化密码,具有一定的隐匿性,不易被直接观察和理解,而数智技术为游客了解这些文化密码提供了一把钥匙。

  数智技术是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有机融合。它可以解构山水器物的物理属性及其背后文化信息,并运用全息成像、增强现实、人机交互等技术帮助游客建构起关于山水器物的视觉、听觉、触觉的交互感知通道,让游客产生“我在真实参与”的代入感。这种由沉浸式互动催生出的虚拟连接,远比单向度观看更能激活游客的认知和情感系统。比如,在湖北省博物馆综合馆大厅体验区,曾侯乙编钟的展示引入全息投影技术,观众动动手即可“敲响”编钟,并且借助VR设备即可化身乐师在系统的提示下完成演奏,沉浸式体验编钟的敲击和钟鸣的反射轨迹,感受战国时期金声玉振、钟磬合鸣的表演场景,还可以在旋律互动中观赏青铜纹饰中的雷云纹幻化为跳动的声波图谱。这种数字交互让游客在深度参与虚拟演奏的过程中,身临其境地理解先秦时期青铜乐钟“一钟双音”的发声原理,切身感受青铜礼乐重器带来的视听震撼。

  数智技术不仅能让游客具象化地感受山水器物背后的文化,还能让其在文化空间中变身为“编剧”,参与文化空间的文化叙事,在深度体验中加深对山水器物背后文化的理解。比如,在大唐不夜城贞观广场,当游客密度达到一定数值时,数字投影就会自动切换成唐代长安城沙盘,游客的脚步会化作虚拟马蹄,勾勒出玄奘西行路线;当游客举起手机拍摄时,建筑立面的光影会立即聚焦《大唐西域记》的关键章节。游客的每一次位移都在改写数据图层,建筑的每一块砖石都在释放历史记忆,空间不再是故事发生的背景板,而成为游客深度参与的文化互动空间。

  数智技术还构建起一套“解码—编码”的新机制,让沉睡的文化DNA在现代社会激活重生。比如,在很多旅游景区,游客都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非遗技艺和非遗产品,但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传统纹样虽然精美,但看不懂其造型规律;古法技艺虽然精湛,但摸不透其工序逻辑;民俗仪式虽然好看,但读不懂其行为密码。数智技术的出现,不仅帮助这些非遗技艺和非遗产品实现“文化解码”——用三维扫描技术拆解景泰蓝的掐丝层次,通过算法分析出苗绣几何纹样的拓扑结构,借助运动捕捉技术再现皮影戏的操纵轨迹,把经验化的文化DNA转译为可计算的数据语言,让游客更好地理解;还实现了“创造性编码”,将游客的创意和设计融入非遗产品,实现非遗与当代审美的有机融合。数智技术带来的“解码—编码”新机制,为游客深度了解传统文化提供了新路径,也实现了传统文化传承的范式创新。

数智技术为文旅行业带来了什么

敦煌莫高窟游人如织 新华社发

  丰富文旅体验,助推文旅产业链价值延伸

  游客去旅游,都希望获得好的体验。但这里的“好”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如何准确把握住这种“好”,是文旅行业从业者面临的一大挑战。

  数智技术可以将抽象的文化内涵转译成可感可触的文旅项目,将厚重的历史转化成游客可以理解的文旅语言,满足游客在文旅消费中对“品文品魂品生活”的追求。值得一提的是,有了数智技术,丰富游客的文旅体验,所依据的不再是文旅从业者的主观愿望,而是游客的客观反馈。这是因为很多数智技术赋能的文旅项目,能够将游客的互动体验及反馈数据化,把游客的共鸣、感动等情感转化为可存储、可再现的数据,然后根据这些数据丰富项目的细节,从而实现对游客文旅新体验的精准建构。

  敦煌研究院等推出的“寻境敦煌——数字敦煌沉浸展”生动呈现了这种精准建构。在虚拟现实、三维建模、游戏引擎等技术的物理渲染和全局动态光照等新技术的加持下,游客戴上VR眼镜,可以零距离观赏莫高窟第285窟壁画的细节,还能“飞”到窟顶,融入壁画故事情节,沉浸式感受敦煌文化魅力。当游客化身为敦煌的“数字供养人”,在虚拟洞窟中伸手修复壁画时,数字手套会同步反馈画工当年的笔触力度,游客指尖感受到的不仅是数据模拟的阻力,更是通过算法还原的唐代画师的运笔节奏。人工智能还能根据壁画创作年代自动播放当时匠人们劳作的号子,游客的心跳频率数据则被转化为洞窟明暗变化的光影,给游客带来别样的文旅体验。

  数智技术不仅重构了文旅行业的发展路径,催生出各种文旅新业态,也助推文旅产业链价值延伸,赋能文旅业态实现价值增值。比如,故宫博物院打造的“数字文物宇宙”,把珍藏的文物变成动画片里的角色、游戏里的皮肤,甚至联名雪糕上的花纹,将原本锁在玻璃柜里的文物活态化,实现了多场景创新应用,光是数字衍生品年产值就达数十亿元。河南卫视《唐宫夜宴》IP经区块链确权后,舞蹈数据转化为景德镇青花瓷纹样、杭州数字面料,衍生品收益已超过《唐宫夜宴》演出的收入。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200多个景区在利用景区数字IP开发跨界产品,且这一“副业”的收入增长显著。在数智技术的赋能下,曾经“靠门票吃饭”的景区逐渐走上多样化的经营发展之路。

  《光明日报》(2025年03月26日 13版)

[ 责编:茹行止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欧青年对话会2025”在京举行

  • 山东东营:河海交汇的湿地之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