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盛开的“中国绒花”里,有他!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盛开的“中国绒花”里,有他!

来源:光明日报2025-04-09 09:54

   【连续报道·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

   业内有这么一句话:“世界棉花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但你知道吗?新中国成立之初,新疆产棉量只占全国总产量约1%!

   之所以发生如此巨变,离不开一批批农业技术人员的辛勤努力,其中有个闪亮的名字,人们不会忘记——“中国长绒棉之父”陈顺理。

   “到最艰苦的地方去,为国家富强而奋斗!”1950年夏天,27岁的浙江大学农艺专业毕业生陈顺理,怀着这一豪情壮志来到新疆,投身沙井子农业试验场。

   眼前、脚下、身边……全是黄沙!他四下张望着,不解地问前来接他的工作人员:“办公室在哪里啊?”对方笑着指指脚下:“喏,这不是吗!”定睛一看,原来是几间在沙地上斜斜挖出的地窝子。

   陈顺理二话不说,扛起铺盖卷,一猫腰,便钻了进去。

   家乡的桑麻,家乡的水!没想到,这位生于湖南的小伙子,对于大漠罡风、涝坝融水却安之若素,地窝子一待就是多年。

   长绒棉,被誉为“棉中白金”,比普通棉花纤维长、强度大,纺出的高韧度细纱不但可用于民生,更可用于飞机相关部件、降落伞、汽车轮胎制作等特纺工业,对国防军工意义重大。当时,只有埃及、美国等少数国家能够大面积种植。

   “没有自己的长绒棉,腰杆子就挺不直!”陈顺理把这句话刻进了心里。

   哪一片区域适合种植长绒棉?很多个清晨,他戴上草帽,拎着馍馍和水壶就出门,在戈壁荒滩上一转一整天。考察结果给了他信心:“塔里木垦区光热资源丰富,每年有近一半时间和长绒棉产区的自然条件相似!”

   试种的契机,终于来了——

   1953年春,农业部寄来了一斤从苏联引进的埃及“莱特福阿金”长绒棉种子。

   陈顺理如获至宝!春天,他将种子小心翼翼地播下,顶着风沙蹲在田埂旁,记录棉苗倒伏角度;秋天,拎着马灯钻进地窝子,一粒粒地观察棉种……同事们半是敬佩半是心疼地开玩笑:“种子都睡了,你还醒着。”

   然而,无情的打击还是来了——深秋,寒霜突袭,试验田里的大部分棉株被冻成了黑褐色。陈顺理没有气馁,扩大繁殖群体,继续试种……

   1955年,引种终于成功了!籽棉平均亩产98公斤,纤维品质达标,试纺广受好评。

   陈顺理并没有就此满足——他要培育中国自己的长绒棉品种。

   他从数万株棉苗中细细筛查,终于发现了一株符合条件的天然杂交变异株。由此起步,又是一番艰苦的育种和系统选优工作。1959年,他育出了中国第一个长绒棉品种,浩瀚沙海中开出了一大片白胖胖的“中国绒花”。带着“打胜仗”的喜悦,人们将其命名为“胜利一号”。

   陈顺理依然没有停下步子。向着丰产、优质、推广价值大的目标,一次又一次发起新的“进军”。

   历时8年,新品种“军海一号”问世,1976年至1985年,“军海一号”累计创收4.3亿元。此后,“新海8号”“新海11号”……

   每个新品种背后,都是汗水、坚持和知识分子身上那种深沉的家国情怀。

   20世纪80年代初,陈顺理作为中国棉花学习组成员前往埃及考察调研。在尼罗河三角洲的棉田里,他被“吉扎45”深深吸引了——这种超级长绒棉的亩产比我国足足高出一倍多。

   他攥着资料沉默不语……

   于是,整个考察期间,他推掉了接待方的其他安排,紧紧盯住了“吉扎45”。

   回国后,他开始了又一轮攻坚。那些年,全连的午休号声从未唤回过他;深夜,他屋里的灯火总是最后一个熄灭……数年鏖战,这才有了后来媲美甚至超越“吉扎45”的“新海”系列。

   他的儿子曾这样诉说:“父亲几十年来只休过一次探亲假,在老家住了3天,就急急忙忙赶回塔里木了。每次出差回来,父亲总是先去看他的宝贝试验田……”

   陈顺理的心,留在了这片满目棉铃的土地。曾经几次有其他省份科研单位用优厚的待遇挖他,都被他一口回绝:“哪里也不去!活着,就在这里干一辈子;死了,骨头就埋在塔里木。”

   1999年,76岁的他,永远长眠在了这片热土……

   如今,新疆长绒棉的品质享誉全球!

   (本报记者 赵明昊 方曲韵 靳昊 孙金行 本报通讯员 王梦琳)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光伏产业助力库布其沙漠筑起生态屏障

  • 浙江:三门湾青蟹迎丰收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据世界气象组织2日发布的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最新通报,拉尼娜现象有可能从今年9月起回归并影响未来数月的全球天气和气候状况。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而厄尔尼诺现象则是指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升温的现象。
2025-09-04 09:47
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
2025-09-04 09:44
正确掌握储存技巧和使用习惯,才能发挥冰箱的功能,保障家人饮食健康。
2025-09-04 09:39
这不是惊悚小说,也不是玄幻剧,而是世代生活在海边的人们,和海洋巨兽的别样相遇——这是鲸和海豚的骨头。从意外搁浅偶然获得,到渔业生产相对频繁打捞,闽南的“新鱼骨庙”(阴庙)呈现出和历史上的鱼骨庙截然不同的样貌。
2025-09-04 09:37
9月3日,某潜艇支队某艇员队组织收看阅兵仪式直播,铿锵有力的步伐、全新亮相的装备、转型跨越的成就,让他们动容,更让他们振奋。南昌舰的入列,标志着海军驱逐舰实现由第三代向第四代的跨越,首次突破万吨级设计,在航母编队体系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5-09-04 09:32
日前,我国科学家近日成功研制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首次实现全频段、灵活可调谐的高速无线通信,有望为未来更畅通可靠的6G无线通信提供保障。为此,北京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历经4年,自主研发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
2025-09-03 10:01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牵头完成的“基于耐盐植物和土壤调理剂的滨海盐碱地高效利用技术创制与应用”项目获2024年度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为滨海盐碱地的综合治理与高效利用提供了新方案。基于各项研究,团队开发了4种抗盐剂、2种盐碱地土壤调理剂等盐碱地培肥改良系列产品,为盐碱地快速培肥和障碍消减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09-03 10:01
9月1日起,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正式实施。新国标进一步增强了电动自行车的智能化功能,增加了北斗定位、通信和动态安全监测功能。
2025-09-03 10:00
作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增设的群众赛事项目,被称为“空中F1”的无人机竞速备受瞩目,该项赛事决赛举办地深圳近日也掀起了无人机竞速热潮,市民和游客在公园里就能过一把“飞行瘾”。据介绍,深圳中心公园位于深圳核心区域,无论是深圳还是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无人机爱好者,都能轻松快捷到达这里。
2025-09-03 10:00
油菜、白菜、甘蓝、萝卜是大众最熟悉的十字花科作物,也是食用油和蔬菜的主要来源,然而它们都受到同一种毁灭性病害——根肿病的威胁。基于GSL5功能研究和团队所创制的材料,他们还揭示了有趣的病菌与寄主的互作关系,即病菌致病和寄主抗病反应机制。
2025-09-03 10:00
点击羽绒服胸前的按钮,2秒即可速热,实现四档温度调节……1日,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现场,一款造型时尚的智能温控羽绒服吸引不少观展者驻足围观。
2025-09-02 10:23
当地时间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GII)集群研究将风险资本交易活动作为一项新指标。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行榜于2017年创设,通过三项核心指标,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在当地的集中程度。
2025-09-02 10:21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昨起实施。为保障新国标在本市顺利推行,近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在京销售电动自行车生产经营企业约谈指导会。为保障新国标平稳落地实施,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督抽检,保障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
2025-09-02 10:18
会空翻、格斗,能叠衣、调饮,善聊天、“思考”……前不久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类机器人本领“进化”、各显神通,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如今,从旅游出行的智能助手,到工厂培训的“最强大脑”,再到装备升级的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5-09-02 10:15
零碳园区的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节能降碳,光靠“外套保温”不够,在园区地上、地下,还有“血液循环”系统来“保持恒温”。
2025-09-02 10:15
在这条新的赛道上,中国青年正在奋力奔跑。
2025-09-02 09:59
记者近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围绕《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相关部门将制定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具体来看,一方面将围绕《意见》提出的6大行动若干重点行业领域,分别制定“人工智能+”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各行业目标任务、重点方向和工作举措。
2025-09-01 09:56
8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大力发展智能农机、农业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提高农业生产和加工工具的智能感知、决策、控制、作业等能力,强化农机农具平台化、智能化管理。
2025-09-01 09:55
生产车间里,抽气泵凹槽上蒸汽弥漫,极细的金属导体经过氯化液处理,三次涂漆后,再附上绝缘漆膜,最终制成直径仅0.012毫米的成品电磁线。 银西产业园甘肃康视达隐形眼镜有限公司的厂房内,智能化生产线高效运转,无人搬运车有序穿梭,整个流程高度自动化。
2025-09-01 09:53
江南大学是一所以轻工特色见长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发酵工程学科凭借深厚的学科积淀和前瞻性布局,成功跻身国家“A+”学科行列。学校与发酵行业龙头企业共建16个联合研究中心,聘请16名教授级高工和国家级科创人才担任工程技术导师,推动研究生深入产业一线。
2025-09-01 09: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