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4-10 03:50

  【专家视点】

  作者:马璐(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强调必须把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为统领“三农”工作的战略总纲,摆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位置,并提出到2027年,农业强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征程上,要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聚焦“高科技”“高质量”“高效能”“高素质”的发展路径,助推我国农业加速向“高效、智能、绿色”的现代农业转型,朝着建设农业强国的目标扎实迈进。

  以“高科技”为驱动,提高农业创新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下,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力,打造以“高科技”为支撑的农业新质生产力增长极,是增强我国农业现代化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举措。应着力推动农业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同时,应注重农业科技创新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现阶段,我国农业科技整体实力已跻身世界前列,在种子、耕地、农机装备等多个农业科技创新关键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3%。未来,应持续锚定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的目标,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效益,加快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到推广应用的“三级跳”。

  以“高质量”为导向,提升绿色发展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能够激活农业绿色发展力,擦亮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必然要求以科技创新作为强大引擎,着力解决“节本增效、质量安全、绿色环保”的关键问题。比如利用先进制造技术发展新型农用物资,以生物饲料、生物疫苗、可降解农膜等替代传统高污染化肥、农药及塑料农用覆盖材料,有效增强绿色农业科技供给。同时,按照绿色低碳要求,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有机农业、循环农业等绿色生产方式,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以“高效能”为目的,增强智能驱动力。人工智能是推动科技创新、产业转型、生产力跃升的驱动力量,也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以数智化为抓手,有效增强农业现代化的智能驱动力,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插上“高效能”的腾飞翅膀。如陕北洛川苹果的智能筛选、ID溯源,实现了苹果产业精细化运营、高效化产出;湖北秭归,AI无人机破解山地运输难题,提升了农业作业效率,降低了运输成本;广东茂名,荔枝产业大数据平台完成DeepSeek本地化部署……通过积极拓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应用场景,可以推动经验农业向精准农业转型。在“科技活水”的浇灌下,希望的田野正焕发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活力。

  以高素质人才为培养方向,助力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加快培育适应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型农业劳动者,打造一支思想开放、技术过硬的职业农民队伍和创新型人才队伍,从而更好释放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内生动力。要加强农民技术素养和技能培训,打造田间学校与网络课堂相结合的高素质农民培育实践平台。同时,围绕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要短板,着力深化产教融合机制,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创新人才。通过加强人才激励机制与政策支持,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持久动能。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所在。面对农业强国、和美乡村、城乡融合发展目标,要以高科技为驱动、以高质量为导向、以高效能为目的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光明日报》(2025年04月10日 05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甘肃漳县:震后群众安置及排险工作有序进行

  • 银铜器加工“老手艺”成为乡村振兴“金钥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
2025-09-29 09:22
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7日在海南海口开幕。大会以“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策划了18场会议、2场闭门会议、技术展览、科技评选和系列科普活动。
2025-09-29 05:25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28日正式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达到120万千瓦,对于提高西藏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服务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05:25
日前,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这场十年一届的盛会首次在亚洲举行,各方代表齐聚一堂,汇聚共识,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2025-09-29 05:25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025-09-29 03:15
“我们要做轻量化,就是要做轻量化生态,要建设轻量化生态系统。”在2025(第十八届)汽车轻量化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北汽福田欧曼事业部研发中心底盘系统高级主任工程师兼公司轻量化负责人李军代表公司获得“汽车轻量化创新成果大赛卓越成果奖”,展现了中国商用车轻量化技术的最新突破。
2025-09-29 07:19
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2025-09-28 09:45
9月27日20时4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9:39
今天,横跨贵州省贞丰县与关岭县的世界第一高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通车后,原来需要绕行2小时的花江峡谷两岸贞丰县至关岭县,如今仅需2分钟即可直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2025-09-28 09:39
近日,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青岛国际邀请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84支代表队同台竞技。在各类比赛中,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吸引了最多观众“观战”。
2025-09-28 04:15
9月27日03时28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三号08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4:15
为改善数字消费“硬设施”和“软环境”,近日,商务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门研究出台《关于大力发展数字消费共创数字时代美好生活的指导意见》。
2025-09-28 04:15
各地情况不同,建设“无废城市”也需因地制宜,但认准了,就要坚定不移干下去,直到干出成效、达到既定目标。
2025-09-26 09:39
黄芪五仁月饼、茯苓陈皮豆沙月饼、“五行月饼”……中秋将至,主打“药食同源”的药膳月饼受到许多人青睐,成为节日消费新亮点。药膳月饼选用的食材,如茯苓健脾宁心、莲子益肾固涩、薏仁利水渗湿,都是常见食疗材料,适量食用有一定调理效果。
2025-09-26 09:38
国家疾控局近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该局新闻发言人、综合司一级巡视员熊煌介绍,目前,病媒生物传染病、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风险处于较高水平,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等肠道传染病聚集性疫情风险增加,流感等其他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处于低水平。
2025-09-26 09:37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品管理和展览部副主任黄海荣介绍,广西素有“铜鼓之乡”的美誉,2006年,壮族铜鼓习俗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全国科普月期间,重庆邮电大学空间通信研究院科普基地展台前,一场趣味十足的“芯片探秘”正在上演。
2025-09-26 09:35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23日在湖南调研。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2025-09-26 04:30
“十四五”以来,我国能源科技在全产业链取得新成效,能源科技创新取得更大突破。数智技术不断助力能源创新升级,绿色低碳能源技术开发能力不断增强。
2025-09-26 04:30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已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当前国际竞争的新焦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工作部署,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9-26 04:30
眼下正值全国科普月,25日,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走进成都炭材公司,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功率脉冲技术及应用专家邱爱慈作题为《马兰精神与强脉冲辐射环境模拟技术》的主题报告。
2025-09-26 04: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