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 中国高校校办产业协会知识产权分会成立大会19日在京召开。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主任,中国高校校办产业协会理事长罗方述表示,知识产权分会的成立,旨在构建校办产业知识产权协同创新体系,以知识产权为纽带推动创新要素向重点产业集聚,更好服务教育强国、科技强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
高校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也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产权是技术成果走向产业应用的重要桥梁,是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重要纽带。近年来,我国高校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领域取得丰硕成果,一大批原创性、引领性技术涌现,知识产权运用效益加速释放,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高校院所新增的专利申请中,发明专利占比超七成;全国高校院所的专利转化许可备案次数达到7.6万次,同比增长39.1%。
国家知识产权局运用促进司原司长、中国专利保护协会秘书长雷筱云在致辞中表示,中国高校校办产业协会作为服务高校校办产业发展,促进科技进步、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及新技术创新应用的社会组织,在促进高校与行业、企业、地方的产学研深度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知识产权分会的成立,恰逢其时,意义深远,标志着高校校办产业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协作与发展迈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明确指出:“改革国有知识产权归属和权益分配机制,扩大科研机构和高校知识产权处置自主权”“推动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健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专业化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机构”。
国务院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原副主任、中国高校校办产业协会知识产权分会会长龚亚麟认为,知识产权分会的成立是教育部门、知识产权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知识产权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将更好地落实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转变为现实生产力,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力量。
龚亚麟表示,分会成立以后,将坚决贯彻“总会指导、市场主导、校企协同”的发展方针,按照总会要求依法依规开展各项活动,服务会员、服务校办产业,着力构建“制度完善、服务专业、生态活跃”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
会上,就知识产权分会未来的发展,罗方述提出了三点期望:一是在高校知识产权创造方面要聚焦,培育壮大高价值专利,有力支撑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二是在高校知识产权运用方面要聚力,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决策部署,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能;三是在高校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方面要聚势,坚持协同保护,加强保护科技成果意识。
“要以务实的态度深耕知识产权领域,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知识产权强国汇聚智慧与力量。”罗方述表示。
据悉,此次会议由中国高校校办产业协会主办,知识产权分会承办,北京工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北京发明在线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协办。(记者 林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