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当AI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当AI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来源:光明日报2025-04-24 09:22

   【科学随笔·我见AI】

   最近,四岁的女儿向我“汇报”幼儿园生活时,绘声绘色地描述她与一只霸王龙交朋友的故事:她们一起抓小恐龙,因为跷跷板闹翻,又交换零食和好……逻辑严密,细节丰富——尽管她的幼儿园里连只仓鼠都没有。细究之下才知,这孩子原来把绘本、动画和现实糅合在一起,用童言童语编织出一个“合理”的故事。

   此情此景,也让我想到当下人工智能(AI)的“幻觉”现象:它能将虚构与真实无缝拼接,生成看似严谨实则荒诞的答案,仿佛一个捧着百科全书满嘴跑火车的天才儿童。

   从前年爆火的ChatGPT到最近出圈的DeepSeek,AI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重塑生活。它既能帮中学生秒解几何题,也能替小说家生成缠绵的剧情。而若抛出一些不着边际的问题,譬如“从化学视角解析孙悟空火眼金睛是怎样炼成的”,它也能像模像样地编造出一大篇学术分析,甚至煞有介事地标注出参考文献。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当遭到质疑时,它会杜撰更多论据来自圆其说。这种真假难辨的“知识幻觉”一如沙上楼阁,看似气势如虹,实则千疮百孔。而在AI狂飙突进的当下,类似的“幻觉”还在被大批量生产出来。

   要理解AI为何谎话连篇,得从它的学习方式说起。今天的AI普遍基于大语言模型(LLM)。在它问世之前,传统AI就像循规蹈矩的优等生,全靠死记硬背语法规则来答题解疑;而大语言模型更像炼丹术士,将庞大的语料放入“丹鼎”以期炼得“金丹”。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曾说,语言的意义不在预设的本质中,而在于日常的使用——就像孩子学说话,没人教“主谓宾”,全靠观察大人如何在饭桌上说“吃”,在踢足球时喊“跑”——维特根斯坦称之为“语言游戏”。大语言模型正是对这种游戏的算法化:它被抛入一个虚拟的语料世界中,吞下海量的文本材料,没有人告诉它该怎么出去,它只能自己从中摸索出一条道路来。

   最终,涅槃重生的AI开口说话了——一面是口若悬河,一鸣惊人;另一面却是信口雌黄,“鬼话”连篇。

   人们不吝赞美着AI的横空出世,却也正绞尽脑汁要给胡言乱语的AI“治病”。比如,为了防止AI幻觉泛滥,工程师们加装了“知识导航”(检索增强技术RAG)来引导它查证事实,铺设了“轨道护栏”(提示词约束)以防止答案跑偏,甚至请人类老师当“监考”(人类反馈强化学习RLHF)给胡诌打红叉。但即便如此严加管教,AI仍会冷不丁变成“脱缰野马”。就像班上总有几个聪明又调皮的学生,能把考场作文写成科幻史诗——你明知道他在编,却还得佩服其想象的不羁。

   但或许问题不止于技术层面:究其本质,语言就是真伪交织的游戏。远古人类围着篝火编神话,中世纪的吟游诗人即兴歌唱,网友们在朋友圈嚷嚷“我有一个朋友”——虚构从未远离我们。AI不过是把这一本质端上了桌面。当它用《红楼梦》的文风改编科普文章,或用学术腔调分析“黛玉倒拔垂杨柳”,我们是该大呼造假之离谱,还是惊叹创新之乖奇?这又让我想起女儿的另一则“杰作”:她把动画片里的冰雪魔法,挪到了小区游乐场上,硬说滑梯的另一头连着艾莎公主的城堡。只不过,孩童的幻想至多令人莞尔,AI的幻觉却可能引发真实的麻烦——可不是所有人都能一眼识破那些“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但话说回来,当前条件下,要完全消除AI幻觉,就像苛求孩子永远不说童话——既不可能,亦无必要。关键是如何给“凌空蹈虚”划定赛道:譬如写小说时,自可天马行空;做学术时,便须脚踏实地。目前的主流解法是给AI装上“场景识别器”:当检测到用户需要严谨答案时,自动调用知识库交叉验证;若遇到创意写作,则无妨放飞自我。而要更进一步,就得考虑如何让AI“活”在更真实的语言游戏实践中了。如今的AI看似满口金句,实则是黑箱里的“书呆子”。倘能走出黑箱,交到“朋友”——比如在虚拟社区充当模拟成员,在学术论坛接受“同行”评议,甚至通过脑机接口感受具身经验——或许它能逐渐领悟:语言不仅是符号的概率游戏,而且是生活形式的一部分。

   想象某一天,当AI能“感受”小吃摊主吆喝的肢体语言,或程序员代码错误时的尴尬表情,或许它再不会把火眼金睛说成是二氧化硅的高温玻璃化了。

   技术狂飙的时代,人们总渴望用算法解决一切问题。但AI幻觉始终在当头棒喝:对理性正确的追求,和对生活世界的回归,需要建立一种动态平衡。如同孩子总会长大,总会学着区分基本的幻想与现实,在人类的引导下,AI的“成长”终将水到渠成。所以面对AI幻觉,与其杞人忧天,倒不如放手让它游戏,只要能不断进入更丰富的场景,领悟更多样的规则,书呆子也学得会“人情练达”。

   (作者:鲁博林,系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助理教授)

[ 责编:宋雅娟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资料图片  深秋,去往宁夏吴忠市盐池县马儿庄村的乡道上,簌簌黄叶生出几分萧瑟。张文攀摄/光明图片  如今,马儿庄村有滩羊养殖专业合作社8家,全村滩羊年饲养量5万只,远高于封山禁牧前。
2025-10-28 08:57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摆在新时代医学教育面前的重要课题。“卓越”与“有温度”相辅相成,互相支撑,共同构筑新时代医学人才的素养基石。
2025-10-28 08:55
肿瘤细胞会通过细胞内部、细胞间、不同组织乃至器官间多个层面的复杂机制,躲避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这一过程被称为“免疫逃逸”。研究团队表示,使用国内外均已上市的偏头痛治疗药物CGRP抑制剂,可阻断感觉神经介导的“肿瘤-TDLN通信”,显著增强免疫治疗疗效并抑制癌痛,从而实现抑瘤与镇痛的双重作用。
2025-10-28 08:52
我国下一代光伏技术取得新进展,南京大学谭海仁团队和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常超团队联合运用太赫兹技术,对全钙钛矿叠层光伏电池内部载流子输运行为实现精准、无损探测。
2025-10-28 08:48
科技赋能是本次火炬传递的一大亮点,在传递过程中,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低空飞行器等将进行火炬传递或串联路段,凸显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产业优势,以创新性和未来感的尝试展示科技与体育的深度融合。
2025-10-28 08:46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区27日完成全系统发射演练,各系统完全满足发射要求,神舟二十一号具备发射条件。
2025-10-28 08:44
研究证实,熊蜂能够通过观察同伴的积极状态改变自身的行为决策,呈现出类似“情绪传染”的现象。
2025-10-27 10:35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团队研发出一款名为“交通安全副驾”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能够精准预测交通事故风险。
2025-10-27 10:34
近段时间,国产算力的竞争日趋激烈。
2025-10-27 10:33
24日至26日,以“汇聚天下英才 共创美好未来”为主题的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在浙江省温州市举行。
2025-10-27 02:40
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有一座特殊的“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它是全国327座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唯一的科学家纪念馆。三层楼的建筑,让无数人致敬仰望、驻足流连。
2025-10-27 02:40
记者从在山东东营市召开的2025中日韩澳候鸟保护工作组会议上获悉:我国鸟类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白鹤、青头潜鸭、黑嘴鸥、中华凤头燕鸥、朱鹮等多个濒危物种种群数量实现稳定增长,2024年、2025年同步监测越冬水鸟数量连创历史调查监测新高。我国连续6年开展“清风行动”,相关违法案件数量和违法犯罪人员数量明显下降,鸟类等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2025-10-24 10:21
光明日报银川10月23日电 记者张文攀从宁夏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多年来,宁夏始终把防沙治沙作为荒漠化防治的重点工作,荒漠化和沙化土地连续25年实现“双缩减”,率先在全国实现了“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2025-10-24 09:57
光明日报海口10月23日电 记者王晓樱、通讯员张阳日前从海南大学获悉,该校热带油茶研究团队在海南五指山热带雨林进行油茶种质资源收集时,发现油茶新物种——五指山油茶。研究团队进一步通过形态学比对和叶绿体基因组系统进化分析,确认这次发现的油茶为独立物种。
2025-10-24 09:55
自半导体产业诞生以来,光刻技术始终发挥着关键作用,是推动集成电路芯片制程工艺持续微缩的核心驱动力之一。彭海琳告诉记者,在芯片制造的光刻流程中,“显影”是决定图案成败的核心一步。
2025-10-24 09:54
23日22时3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二十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10-24 09:52
从自动化生产线到智能机器人,从大数据分析到物联网技术,从节能改造到绿色转型……当前,我国制造业进入一个更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制造新时代。其中,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有利于持续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动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不断引领产业向中高端跃升。
2025-10-24 09:51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通知,部署开展城域“毫秒用算”专项行动。
2025-10-23 10:31
近日,以“先进制造”为主题的第138届广交会第一期落下帷幕。截至10月19日,境外采购商线下到会人数超15.79万人,环比增长6.3%。
2025-10-23 10:27
日前,大连理工大学科研团队研发的无人机蒙皮超薄一体化集成射频传感器挂飞成功,这标志着我国曲面天线全3D打印技术向实装应用迈出了重要一步。
2025-10-23 10:2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