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缓解过敏性结膜炎,应冷敷还是热敷?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缓解过敏性结膜炎,应冷敷还是热敷?

来源:人民网2025-04-28 10:24

  花粉乱飞的季节,过敏性疾病频发,尤其是过敏性结膜炎的患者不在少数。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吕红彬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介绍,过敏性结膜炎又称为变应性结膜炎,是结膜对过敏原刺激产生超敏反应所引起的疾病,主要发生在3月至5月。引起过敏性结膜炎的过敏原很多,除了春季的花粉外,常见过敏原还包括尘螨、动物毛发、真菌、动物皮屑、粉尘等。这些物质通过眼睛粘膜进入体内,可能导致过敏性结膜炎,主要症状有眼部瘙痒,眼睑水肿、结膜充血水肿,甚至伴随粘丝样的分泌物等。其中,90%以上的过敏性结膜炎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痒的症状。

  “当眼睛已经出现不适,千万不要用手揉搓。未彻底清洁的双手可能将病原微生物带入眼睛,引发感染。此外,过敏性结膜炎本身并不会直接损伤视力,但若大力揉搓可能对结膜造成机械性损伤,进而导致视力下降等更严重的问题。”吕红彬表示,一旦发生过敏,要立即脱离过敏原,视情况采用冷敷或热敷进行物理治疗。具体来说,急性过敏性结膜炎在发病48小时之内,可适当冷敷,促进血管收缩,降低炎症反应,缓解疼痛。慢性过敏性结膜炎可视情况选择热敷,以疏通睑板腺,促进分泌物排出,减轻眼部症状。

  吕红彬提示,普通的消炎眼药水对过敏性结膜炎不起作用,虽然激素类滴眼液能够快速、有效地控制眼部炎症和病情。但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如果使用不规范,不仅疗效差,还可能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引发青光眼等。

  如何预防过敏性结膜炎?吕红彬建议,对于过敏体质者,尽量避免在家养花和喂养宠物;注重床褥卫生,定期晾晒床褥,减少螨虫和霉菌滋生,降低因螨虫、霉菌引发过敏的风险;若对粉尘、花粉等过敏,可考虑在室内使用空气净化器,吸附空气中的粉尘和花粉,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近视患者减少佩戴隐形眼镜,以免吸附小型颗粒物,增加眼内刺激物,导致过敏反应。

  “若连续几个春天都发过敏性结膜炎,可以在春天天气转暖之前提前一周使用抗过敏药物预防过敏发生,比如盐酸氮卓斯汀或奥洛他定或埃美汀等。”吕红彬说。(陈子源)

[ 责编:张梦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浙江杭州:电报业务即将退市 通信爱好者排队发报

  • 雄商高铁河北段架梁施工全部完成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雨水浸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的氧气骤减,蚯蚓爬出地面吸取新鲜空气;大雨过后枯枝落叶、微生物等有机物增加,也为蚯蚓提供了更多觅食机会  这几天,南方多地降雨。蚯蚓因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依赖皮肤与土壤孔隙中的氧气进行交换,雨水浸入土壤后往往会占据大部分孔隙,导致土壤缝隙里的氧气骤减。
2025-04-28 10:08
2011年初,团队成员、硕士研究生周何乐子参与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项目研发。周何乐子和年轻的团队成员没有因此退缩,历经5年攻关,最终攻克了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的一系列关键智能技术。
2025-04-28 10:02
早上7点,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松准时踏进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目前,黄汝怡在上海海洋大学攻读蛇类学博士学位,“现在连她导师的办公室都成了她的‘养殖场’”。
2025-04-28 10:01
4月的鼎湖山,清晨还带着寒意,黄忠良已经走进了林子。1956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在广东肇庆建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的保护区。
2025-04-28 10:01
160年前,欧洲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研究豌豆的花色、果荚颜色等七大性状的遗传变异,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2025-04-28 09:30
新质生产力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体现在环境保护上,体现在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上。
2025-04-28 09:27
体重管理已成为当下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为此,各地应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鼓励医院开展体重管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动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形成。
2025-04-28 09:26
4月25日,中国科协印发《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5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启动全国性学术团体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
2025-04-27 09:36
4月23日,在上海张江,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将中法天文卫星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投入使用。
2025-04-27 09:35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二十号,55年间,中国航天书写了从地球走向浩瀚宇宙的壮丽诗篇。
2025-04-27 09:30
六合区是南京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2025-04-27 09:16
工厂化育秧选良种、精培育,提高秧苗成活率,减少农药使用,正成为越来越多农户的“心头好”。
2025-04-27 09:13
“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嫦娥七号还将搭载来自埃及、巴林、泰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载荷飞往月球。”郭嘉昆介绍。
2025-04-25 16:45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2025-04-25 10:16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2025-04-25 10:15
水利部近日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2025-04-25 10:11
这些看不见的技术迭代,正为中国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铺就更坚实的“天梯”。
2025-04-25 10:09
《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2025-04-25 10:08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直冲云霄,熊熊尾焰映照着千年胡杨,也照亮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篇章。
2025-04-25 10:07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