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4月27日,中关村昌平园特色产业园联席机制启动会暨北京市昌平区特色产业园促进会筹备会举办。该机制为中关村各分园中特色产业园区的“首个”联席机制。
昌平区区委常委、副区长柳强在致辞中表示,联席机制及特色产业园促进会的成立,将推动园区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联动”的协同发展格局,助力中关村昌平园迈向更高能级。昌平区将以“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为目标,接续搭建一批资源共享平台,建立完善‘招商信息互通、空间灵活调配、服务平台共享’机制,强化政策协同,深化产业培育,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着力打造发展新标杆。
昌平区委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工委书记、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常盛表示,希望以该促进会为依托,集聚职能部门、属地镇街、园区及三方机构资源,形成区级统筹,专业机构运营管理,上下联动、有机衔接的工作模式,促进招商、空间及服务等资源共享。加快培育一批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定位鲜明、运营模式高效、发展成效显著、开放创新活跃的特色产业园区,更好支撑昌平园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
“联席机制首批成员单位涉及24家运营管理单位,累计覆盖31个产业园区,产业形态丰富,既有一级开发公司、政府产业平台公司,也有市场化孵化器、社会组织,行业领域多元,覆盖医药健康、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各个领域。以上平台、机构通过促进会形式紧密链接起来,将形成‘竞逐中携手、博弈中共生’的生态格局,既有基于市场规则的公平竞争,也有以促进区域产业升级的价值共生,将推动昌平区所辖园区在人才、技术、资金、政策等资源高效流通,以开放协作打破资源壁垒、实现优势互补。”常盛说。
昌平区作为北京发展新质生产力策源地和未来产业主阵地,已经形成了医药健康、先进能源、先进制造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截至目前,昌平园当前空间资源逐步释放、产业集聚初步形成。其中,建筑规模超2万平方米的各类产业园区56家,超5万平方米的32家,各类创新创业载体40余家。其中,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北大医疗产业园、国际医疗器械城(东区)已认定为市级特色产业园区;飞镖、新生巢、禾芫等5家孵化器已认定为北京市标杆孵化器。
昌发展集团作为昌平区政府产业生态投资运营平台,多年来通过园区打造、基金投资、服务体系构建等方式,促进区域高精尖产业发展,其旗下园区国际医疗器械城(东区)获评“中关村特色产业园”。昌发展集团总经理王颖从创新成果转化、主导产业集聚、专业服务深耕、资本要素助力、政企协同创新、创新生态打造等角度与与会者分享特色产业园区运营经验。(张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