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观山测水,讲好科普故事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观山测水,讲好科普故事

来源:人民日报2025-05-20 10:25

  敬文茂在观测降水情况。(宋朝军 摄)

  晨光洒落祁连山山间,斑驳树影映在山坡。从西水森林生态定位研究站出发,一进山,站长敬文茂就带着几名大学生直奔排露沟流域口,来到一个测流堰旁。

  堰体看上去不大。“别看它小,整个流域的河川径流都要从这里经过,数据非常重要。”敬文茂给同行的大学生们讲解。

  西水森林生态定位研究站位于甘肃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藏族乡,全称为“甘肃省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西水森林生态定位研究站”,排露沟流域正是该站的试验流域。

  自上世纪70年代创建以来,西水森林生态定位研究站的基础性工作,就是围绕祁连山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估研究展开。随着祁连山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加强,生态站持续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系统修复等工作,为提高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的生态系统稳定性提供科技支撑。

  山中之林、林中之水、一草一木,这些都是敬文茂和同事们的日常观测对象。近年来,不少相关专业大学生、有参观学习需求的相关单位和团体来到西水森林生态定位研究站,听敬文茂讲述在祁连山深处观山测水的故事。去年8月,敬文茂被评为“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

  “一棵树的高度怎么测量?”每次科普活动,敬文茂都喜欢问大家这个问题。

  “20多年前,为了测量一棵树,我得拉着测绳往树上爬,等同事目测我爬到树高的一半时喊停,再把标记的绳子长度乘以二,来获得树高数据。”敬文茂说,“那时候,我每天要爬将近20棵树。”

  “近几年,测量树高的工具已经更新到第四代,很多年都不用爬树测树高了,科技进步增强了我们的底气。”聊到科技带来的变化,敬文茂很欣慰。走到接近海拔2800米处时,他指向一座30米高的观测塔,“你们看,观测塔按照不同高度分成10多层,每层都装有自动化仪器设备,可以测得不同时间、垂直空间高度中的空气温湿度、风速风向、降水量、辐射量和大气碳通量等数据。”

  一番介绍下来,几名学生意犹未尽。敬文茂又补充:“在试验流域,我们还有8座自动气象站、600余台各类仪器,承担着坡面地表径流场、林冠截留固定样地和土壤水分动态自动监测点等上百个点位的自动观测任务。”

  观山测水,自动化仪器设备起了大作用。有些观测数据需要定期读取、有些设备需要时常维护、有些生态要素还需人工观测……敬文茂和同事们不断完善生态监测的方法与手段,自动化观测水平显著提升。

  2019年,科研工作者们和相关部门合作,在试验流域完成供电电网覆盖和通信覆盖,实现野外科学数据实时自动采集和传输,观测数据库网络逐步建立。

  西水森林生态定位研究站的一栋二层小楼,是人们来参观学习的“第一站”。这里有植物标本室、土壤标本室等10余间科普教室,保存着上百种相关标本。为了扩大科普范围,敬文茂还制作了相关科普视频、科普手册,到县里、市区开展科普教育、举办培训班等。

  “让科普成为助力生态保护的有效方式,鼓励更多人了解大自然、关爱大自然。”敬文茂说。(记者 宋朝军)

[ 责编:林佳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逐梦海天 青春滚烫——记海军山东舰起降保障中队

  • 创新潮涌链博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意大利实验室到西北农学院,从抗战时期到和平年代,周尧用70年时光让中国昆虫学从5%的定名权走向自主。
2025-07-18 09:06
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今年6月,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到15.3件,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预期的12件目标。
2025-07-18 09:04
而在此次观测中,天文学家发现,在HOPS-315及其周围的原始星盘中,不仅存在固态的结晶矿物,还存在气态的一氧化硅。
2025-07-18 09:04
旨在充分发挥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推动“溯源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使计量成为促进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催化器和引擎。
2025-07-18 09:04
该所作物耐逆性调控与改良创新团队日前联合国内外研究机构,构建了首个水稻的多器官单细胞多组学图谱,
2025-07-18 04:30
太阳是地球气候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其活动通过总辐射、紫外辐射、高能粒子沉降等多种形式影响地球大气。近年来,我国夏季降水雨带呈现出持续北移的趋势。
2025-07-18 04:30
人机语言交互的“温度”,其核心在于能否实现情感共鸣、文化适配与价值传递。语言不仅是信息符号,更是心灵沟通的桥梁。为冰冷的代码注入人文温度,需在技术突破与设计理念上双轨并进。
2025-07-17 04:30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万世明团队,基于海洋沉积物中的黑碳记录,重建了过去30万年以来东亚北部的古火演化历史,结合欧洲、东亚、东南亚及澳大利亚区域的记录以及考古遗址大数据,发现现代人类大规模用火始于约5万年前。
2025-07-17 04:30
在飞行器大家庭中,有一类特别的成员——翼伞。它们没有刚硬的机翼,却凭着一片巨大柔软的“翅膀”,借助风力优雅地翱翔于天际;它们结构看似简单,却蕴含着空气动力学的精妙智慧。翼伞是融合古老降落伞原理与现代智能科技的独特柔性无人飞行器,包含翼、控制系统、负载,如果加上推力系统,就可化身为伞翼无人机。
2025-07-17 04:30
近年来,移动电源行业呈现出较为迅速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移动电源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威胁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
2025-07-17 03:55
由该院枸杞科学研究所联合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编制的《枸杞属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获得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通过。
2025-07-17 04:00
武汉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在单细胞水平上成功解密了拟南芥叶片衰老的过程。
2025-07-16 10:44
不只是产量最大,“深海一号”大气田还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7-16 10:42
我国正研制《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该标准是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从“样板间”走向宏大队伍的基础。
2025-07-16 10:39
七月下半月和八月上半月是我国主汛期的最重要阶段,应急管理部指导各地加强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队伍建设,开展广泛培训,目前总人数已达115万人。
2025-07-16 10:25
为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2025-07-16 10:23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07-15 04:10
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与开源软件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2025-07-15 04:10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
2025-07-15 02:55
科考船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摆,寻找渺小的目标如同大海捞针。回收沉睡海底半年的海底地震仪,是这次出海科研任务中最艰难的一环。“快看!在那儿!”随着一声疾呼划破沉寂,
2025-07-15 02: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