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当前,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教育生态。我国近期密集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2025年版)》《中国智慧教育白皮书》等政策文件,为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提供战略支撑。
5月18日,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爱宾果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启智育新”人工智能+教育2025全球行动战略暨“宾果智慧光”首发会在京举行。会议聚焦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育创新,展现中国智慧教育发展成果。
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
如何让人工智能既成为教育提质增效的“加速器”,又守住育人为本的初心?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教育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刘强表示,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核心任务是通过技术创新推动资源公平配置、质量全面提升与模式系统性优化。近年来,中国在教育数字化领域持续探索,积极推动智能技术在教学场景中的应用,逐步构建覆盖广泛的教育资源网络,并通过智能辅助工具为教师与学生提供支持。这些实践表明,技术不仅是工具,更是推动教育生态持续演进的重要力量。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专委会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 孙富春
“人工智能是一个跨学科的科学,人工智能教育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专委会理事长、清华大学孙富春教授表示,当前人工智能发展已取得三大突破性进展。首先,作为人类第26项通用技术,其影响力已超越蒸汽机与计算机革命;其次,大模型、具身智能与科学智能三大赛道在不断交叉融合,开创了全新范式;更重要的是,AI正在攻克传统科学难以突破的领域——例如通过神经算法实现定理证明,这标志着我们正站在技术革命的临界点。“人工智能是我们国家培养新生代,培养创新土壤的非常重要的源泉。通过人工智能教育,促进脑科学认知革新。”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专委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工商大学韩力群教授表示:“AI教育的核心是培养适应智能化时代的思维方式。我们需要帮助学生建立对AI的正确认知,使其成为AI时代的主人。”
爱宾果总经理 张建忠博士
“AI教育的关键在于人机协同,即通过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与教师形成互补,推动教育从‘标准化’向‘个性化’转型。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情感、伦理和创造力,这些是机器无法替代的,AI 教育的双重使命是技术赋能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同时坚守教育的人文本质。”爱宾果总经理张建忠博士说。
多模态重新定义学习场景
如何运用AI技术为教育赋能?会上,爱宾果科技发布了“宾果智慧光”护眼学习台灯,以无屏化、沉浸式AI技术为核心,打破物理空间限制,为偏远地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我们希望通过AI技术创新,让优质教育资源突破物理空间限制,尤其为偏远地区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 爱宾果创始人闵海波表示,在传统教育模式面临数字鸿沟、资源不均等挑战的今天,我们坚信,科技应当成为弥合差距的桥梁,而非加剧分化的工具。智慧光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对“无界学习”的探索——通过健康护眼的设计、沉浸式交互体验与AI个性化辅导,我们致力于让学习回归本质:激发兴趣、培养专注、释放潜能。
爱宾果创始人闵海波
闵海波介绍,通过桌面投影与触控交互技术,设备可将任意书桌转化为沉浸式学习空间,内置的AI家教系统基于多模态大模型驱动,可实时分析学习状态。随时调用大模型,通过苏格拉底式提问法让学习从“单向输入”变为“双向共创”。
“我们通过机器人辅助教学降低服务成本,用产品技术替代传统人力服务模式。”张建忠介绍,爱宾果在教育应用中分为两个场景,一个是学校端,一个是在家庭端。在学校端,我们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课堂上减轻老师负担,让孩子直接和AI大模型互动提问,这样既提高了上课趣味性,又丰富了知识维度。在家庭端,主要是解决孩子学习时遇到的疑问——很多家长不擅长解答专业问题,我们的AI助手能提供专业解答。
技术赋能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数字时代找到生命的支点。“期待通过技术赋能+资源整合+国际协作路径,推动人工智能教育系统性变革。”孙富春说。(宋雅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