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空天院“开门迎客”,7000多人现场体验空天科技魅力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空天院“开门迎客”,7000多人现场体验空天科技魅力

来源:光明网2025-05-26 11:12

  5月24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在北京举办主题为“逐梦空天,智启新程”的公众科学日活动。活动面向中小学生等社会公众以及空天院职工、研究生、校友及家属等开放。通过集体预约和个人预约相结合的方式,当天约有7000余人亲身参与和体验空天科技的魅力。

空天院“开门迎客”,7000多人现场体验空天科技魅力

 童庆禧院士为孩子们带来一场生动的《漫谈遥感》科普讲座。现场的小朋友们热情洋溢,纷纷举手提问

空天院“开门迎客”,7000多人现场体验空天科技魅力     空天院公众科学日主会场现场座无虚席

  本次活动主要聚焦于“空天科技与人工智能”,整体分为科技展厅、科普讲座、科学互动体验、科学集市四大版块,多维度向公众展示了融合空-天-地-文的大格局、全链条布局的科学盛宴。

  在开启本次活动序幕的研究生文艺汇演中,除了歌曲、舞蹈等传统节目,空天院青年学子还表演了原创话剧《追梦863》,重现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芳允奠基卫星测控、推动北斗导航的壮阔历程,以及老一辈科研人倡导“863计划”、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的精神丰碑。

  在院士大讲堂和研究生科普讲座中,中国科学院院士童庆禧用一首耳熟能详的唐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开启了题为《漫谈遥感》的科普报告,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向小朋友们介绍了什么是遥感、怎么实现遥感、遥感有什么用。现场的小朋友们热情洋溢,纷纷举手提问。在空天科技、雷达、电磁波、遥感系统、新舟60样机、浮空艇等主题的科普讲座中,研究生科普宣讲团成员通过生动的案例演示和互动问答,为公众解读了空天科技的前沿动态与实际应用,让听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对空天科技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空天院“开门迎客”,7000多人现场体验空天科技魅力

  小朋友们聚精会神聆听专家讲解着陆器和巡视器的工作奥秘,戴上VR眼镜,瞬间“登陆”月球表面。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孩子们亲身体验操控月球车月面巡视探测过程,在沉浸式互动中感受月球背面的神秘环境 

空天院“开门迎客”,7000多人现场体验空天科技魅力

  孩子们围着一只机器狗兴奋不已。这只搭载AI技术的四足机器人不仅能在北斗卫星的指引下自如行走、避障,还能与小朋友亲切“握手”。当机器狗感应到孩子伸出的手掌时,它会主动抬起前爪完成互动,引得现场阵阵欢笑

  科普展厅内,SDG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平台、“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新舟60遥感大飞机样机、地面无人智巡平台、低空信息技术等前沿科技成果一一亮相。同时今年还特别开设了UNESCO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展区。科研人员带领公众近距离接触这些科技杰作,通过互动大屏播放的科普视频和现场讲解,让公众在惊叹于这些成果先进的同时,感受到祖国科技创新力量的日益强大。

  在科学互动体验区与科学集市板块,公众对空天灵眸-遥感解译大模型、智绘月图-行星遥感成果、灵犀动影-人体姿态估计毫米波雷达、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空天应急通联系统等科技成果展示,以及脑机接口、无人导航车、无感式健康监护设备、呼吸心率监测雷达、空间天气科普VR、遥感图像互动、生物多样性综合检测等体验项目表现出超高热情,也积极参与了科学集市中智能气象雷达探测、浮空气球智能控制、太阳能月球车和雷达模型等科学DIY项目,亲身感受到科技创新的乐趣和成就感。活动特别设置的“心愿长廊”也吸引了众多小朋友留下自己的“星际梦想”,展现了新一代青少年对空天探索的无限憧憬。

  此次公众科学日活动的成功举办,让公众近距离领略了空天科技的魅力,进一步激发了公众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加深了对科学研究的认识。未来,空天院将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激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对科学的热爱与好奇心,培养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引导广大社会公众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认识世界、解决问题。(宋雅娟)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推荐阅读
人机语言交互的“温度”,其核心在于能否实现情感共鸣、文化适配与价值传递。语言不仅是信息符号,更是心灵沟通的桥梁。为冰冷的代码注入人文温度,需在技术突破与设计理念上双轨并进。
2025-07-17 04:30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万世明团队,基于海洋沉积物中的黑碳记录,重建了过去30万年以来东亚北部的古火演化历史,结合欧洲、东亚、东南亚及澳大利亚区域的记录以及考古遗址大数据,发现现代人类大规模用火始于约5万年前。
2025-07-17 04:30
在飞行器大家庭中,有一类特别的成员——翼伞。它们没有刚硬的机翼,却凭着一片巨大柔软的“翅膀”,借助风力优雅地翱翔于天际;它们结构看似简单,却蕴含着空气动力学的精妙智慧。翼伞是融合古老降落伞原理与现代智能科技的独特柔性无人飞行器,包含翼、控制系统、负载,如果加上推力系统,就可化身为伞翼无人机。
2025-07-17 04:30
近年来,移动电源行业呈现出较为迅速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移动电源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威胁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
2025-07-17 03:55
由该院枸杞科学研究所联合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编制的《枸杞属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获得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通过。
2025-07-17 04:00
武汉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在单细胞水平上成功解密了拟南芥叶片衰老的过程。
2025-07-16 10:44
不只是产量最大,“深海一号”大气田还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7-16 10:42
我国正研制《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该标准是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从“样板间”走向宏大队伍的基础。
2025-07-16 10:39
七月下半月和八月上半月是我国主汛期的最重要阶段,应急管理部指导各地加强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队伍建设,开展广泛培训,目前总人数已达115万人。
2025-07-16 10:25
为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2025-07-16 10:23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07-15 04:10
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与开源软件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2025-07-15 04:10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
2025-07-15 02:55
科考船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摆,寻找渺小的目标如同大海捞针。回收沉睡海底半年的海底地震仪,是这次出海科研任务中最艰难的一环。“快看!在那儿!”随着一声疾呼划破沉寂,
2025-07-15 02:55
老北京人都知道,居家过日子,买剪刀要买王麻子的,吃腐乳要吃王致和的,穿布鞋要买内联升的…… 这是为啥?因为人家的这些物件,得劲儿呗!为啥得劲儿?匠心所致也!
2025-07-15 02:55
从27岁到60岁,33载深蓝搏击,马远良实现了中国航空声呐从无到有、从追赶到并跑乃至局部领先的壮举。
2025-07-14 08:49
何熙昱锦也表示,脑机接口技术涉及芯片、传感器、算法、应用等多个环节,需要上下游企业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2025-07-14 08:45
在论坛签约仪式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埃及等国家共签署12个数字经济合作项目,涉及跨境电商、智慧城市等领域。
2025-07-14 08:45
天然铀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铀资源勘查采冶位于核燃料循环体系的前端,是核工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2025-07-14 08:42
这条从技术突破、场景深耕到生态协同的融合路径,正强劲驱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迈向高质量跃升。
2025-07-14 08:4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