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5G-A融合应用蓄势 6G创新布局加速
首页> 科技频道> 互联网 > 正文

5G-A融合应用蓄势 6G创新布局加速

来源:经济参考报2025-06-20 09:03

  5G-A让人形机器人更“灵活”“聪明”、助力无人机配送可以自动规划路径,5G-A与6G一体化研发加速推进……在6月18日至20日举行的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海)(MWC上海2025)上,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集中亮相。

  透过这场作为全球移动通信领域“风向标”的盛会可以看到,业界正加速推动5G-A商用落地,并与人工智能(AI)融合,在低空经济、具身智能、车联网、安全防护等领域释放乘数效应。同时加快前沿技术部署,推动6G技术在5G-A网络先行先试,构建6G天地一体通感算智融合技术体系,持续激发产业发展动能。

  今年大会期间,5G-A与AI的融合应用成为新亮点。展区内一款智元机器人旗下的远征A2机器人引来众多观众互动。“远征A2全身拥有超50个自由度,能在复杂环境中实现自主移动。它还具备多轮语音对话能力,基于语言大模型和RAG技术构建的定制化业务知识库,能够提供精准的导览讲解,支持中英文对话,边听边讲,随时打断。”智元机器人CMO邱恒告诉记者。

  这背后离不开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支持与赋能。“5G-A、6G与算力架构正在为智能世界铺设‘神经’和‘大脑’,同时人形机器人的养老陪护、高危作业、柔性制造等潜在应用带来的需求,也反向驱动网络、算力感知与AI技术的持续革新。”邱恒说。

  5G-A网络大带宽、低延迟等特性,融合AI能力,也有望进一步提升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实时控制、数据采集、增量训练等能力。大会期间,中国移动、华为、乐聚机器人联合发布了5G-A人形具身智能机器人。“人形机器人作为5G-A与AI融合的重要终端,可依托数据驱动突破传统自动化的局限,推动各行业数智升级。”乐聚机器人CEO常琳说。

  不仅是人形机器人,在5G-A的加持下,无人机配送可以自动规划路径,港口的远程操控更加精准高效,智能网联汽车在园区内畅行无阻……透过大会这扇窗口可以看到,业内企业正聚力推进5G-A网络规模部署应用。

  “5G-A/6G与AI等技术融合演进,正重构通信能力边界,开启万物智联新时代。”中国移动总经理何飚称,目前中国移动5G-A网络覆盖超330个城市,实现网络速率、覆盖范围、智能水平、连接能力全面提升;打造“5G-A+低空经济”“5G-A+智慧工厂”“5G-A+智能驾驶”等多个行业标杆,创新推动具身智能、车联网规模化发展,加快5G-A在城市治理、生态保护、应急保障等领域创新应用。

  在个人消费领域,华为常务董事汪涛表示,5G-A终端全面成熟,涵盖手机、物联设备等多样化的终端类型。5G-A的加速发展,也给个人和行业带来新的价值。

  不断升级的移动通信技术,持续释放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带动效应。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发布的《中国移动经济发展2025》预测,到2030年,移动技术及数字化转型将为中国经济贡献2万亿美元,占GDP总量的8.3%。该报告还指出,5G及5G-A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推动制造业等关键行业实现智能化转型。三大运营商通过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已为超过20个行业提供定制化企业级解决方案,助力传统产业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我国5G-A、6G等关键技术研发、国际标准研制均处于全球第一阵营。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我国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量全球占比达42%。6G研发方面,指导成立IMT-2030(6G)推进组,发布《6G总体愿景与潜在关键技术》等50余项研究成果,组织对通感一体化、无线AI等6G关键技术开展测试验证,加速技术成熟。

  面向下一步,政策端、产业端同频共振,进一步助推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此前表示,将加速推进5G-A、6G技术研发、产业培育和应用发展,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大会期间,与会企业也透露了下一步发展重点。例如,中国移动表示将聚力推进5G-A/6G一体化发展。其中将聚焦智能机器人、智能制造、低空经济等重点领域,探索5G-A产品创新和应用场景,前瞻布局6G应用产业生态,推动芯片、终端、应用等环节与网络同步创新。统筹推进5G-A/6G一体化研发,加快突破通信与感知一体化、通信与人工智能融合、空天地一体等关键技术,推动6G技术在5G-A网络先行先试,构建6G天地一体通感算智融合技术体系。中兴通讯表示将联合业界企业,从5G到5G-A,再到6G持续引领网络技术升级,为智能时代构筑神经中枢。

  “推动产业增长的‘双步走’路径,一是完成5G发展,二是迈向6G。”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会长白德伟(Vivek Badrinath)说。他表示,中国在5G基础设施、投资和创新方面取得领先,5G-A商业部署成效显著,推动经济与社会多方面转型。同时,他呼吁全球在推进6G的同时,确保5G投资回报和政策支持,强调技术演进应匹配市场节奏,确保产业可持续发展。(记者郭倩)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名字玄、门槛高?看量子信息科学如何重塑未来

  • 用雕塑凝固抗战记忆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湖南益阳,大通湖区宏硕生态农业农机合作社,王建刚守在水田边,脸上的汗连珠落下,在稻秆上摔出水花。在湖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推动下,再生稻种植在湖南年推广面积已超400万亩,越来越多种粮大户从中受益。
2025-08-04 09:43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韩文标团队首次发现双黑洞并合事件可能发生在第三个致密天体附近,为揭开双黑洞的形成之谜提供了全新线索。研究团队注意到,若双黑洞在第三个致密天体附近并合,绕第三个天体的轨道运动会产生沿着观测者视线方向的加速度,进而通过多普勒效应改变引力波频率,在信号中留下独特“印记”。
2025-08-04 09:40
经过近10年的持续攻关,研究团队采用单晶石墨作为前驱体,在金刚石压砧内的准静水高压(2亿兆帕)、高温(1400摄氏度)条件下,成功合成百微米级大小、高度有序的六方金刚石三重孪晶样品。
2025-08-04 09:37
现在,深海所的科学家与合作者首次在深渊极限深度中发现了大规模的化能合成群落,几乎覆盖了整个北太平洋的深海俯冲带,在海沟中绵延超过2500公里。“我们的分析显示,深渊冷泉甲烷的碳和氢同位素值非常负——指示甲烷是微生物成因,是在微生物作用下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的。
2025-08-04 09:36
光明日报上饶8月3日电 记者王洋、李玉兰、胡晓军从江西婺源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与井冈山大学蜘蛛生物学研究团队在蜘蛛物种多样性初步调查中发现了跳蛛科合跳蛛属新物种——婺源合跳蛛。
2025-08-04 09:29
国家能源局7月31日发布的信息显示,截至6月底,我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充电枪)总数已达到1610万个。
2025-08-01 10:17
今年是中国启动国家公园体制改革10周年,中国国家公园建设实现从试点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协调、全面推进的历史性转变,取得明显成效。
2025-08-01 10:16
31日,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中国信息与电子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发布《新一代信息工程科技 人工智能新兴技术备选清单》297项,其中约三分之二是首次提出。
2025-08-01 10:11
由我国牵头制定的两项国际标准《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13部分:直流断路器》和《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15部分:直流转换开关》近日正式发布。
2025-08-01 10:11
复兴油田首期石油2010.06万吨、天然气123.52亿立方米探明地质储量顺利通过自然资源部评审,标志着我国四川盆地首个页岩层系油田诞生。
2025-08-01 10:10
六方金刚石的形成条件极为苛刻,人工合成最大难点在于高温高压下六方金刚石的形成能量高于普通金刚石,因此高温高压产物常以普通金刚石为主,而难以得到六方金刚石。
2025-07-31 10:27
当机器人不再只限于执行预设操作,而是能够具备自主思考和判断,具身智能或许将会很快在更多的社会生活场景中投入应用,为人类的未来社会开创更多可能性。
2025-07-31 10:23
当前,高校应以人民为中心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奋力构建以人工智能为支撑的人才自主培养新生态,为中国式现代化培养出更多高质量人才。
2025-07-31 10:20
“我们使用导航软件时,经常用到的信号灯倒计时读秒功能,正是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透传’的实时位置服务数据实现的。“北斗+人形机器人”“北斗+农机”“北斗+打桩机”……北斗系统持续赋能千行百业,在多个领域实现深度应用与创新突破。
2025-07-31 10:15
7月30日15时49分,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八甲火箭”)托举卫星互联网低轨06组卫星直冲云霄,将其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7-31 04:55
科技浪潮下,侨界青年索华也带来创业项目——基于燃气低碳催化的粉末喷涂线研发和产业化,顺应新能源与“双碳”目标趋势。
2025-07-30 09:41
中国国土南北跨越纬度近50度、东西跨经度60多度,带来气候多样性,适宜不同品种的蔬菜、水果生长。答:“十四五”以来,在消费升级与供应链创新的双重作用下,我国果蔬产业发生着诸多变化。
2025-07-30 09:40
面对激荡的国际竞争局势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唯有主动拥抱变革,让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充分浇灌产业创新的“广阔田野”,方能赢得战略主动、制胜未来。
2025-07-30 05:00
前不久,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和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至此,我国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数量增至25项,继续领跑全球。
2025-07-30 05:00
29日12时11分,双曲线一号遥十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将搭载的恩施硒都山泉号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7-30 05:0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