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用空气发电,盐穴里的“超级充电宝”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用空气发电,盐穴里的“超级充电宝”

来源:科技日报2025-06-23 09:19

  空气也能发电?在泰山脚下,一座利用空气发电的“超级充电宝”初具雏形。这就是全球在建单机功率最大的压缩空气储能电站——“能储一号”山东泰安35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创新示范电站(以下简称“泰安压气储能电站”)。

  6月19日至20日,记者跟随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组织的“走进新国企——品牌引领·智链未来”采访活动,走进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能建”),探访中国能建“能储一号”又一代表性工程,探寻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用空气发电的秘密。

  泰安压气储能电站由中国能建所属中国能建数科集团投资建设。项目一期建设1台350兆瓦盐穴型非补燃式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其年发电量高达4.6亿度,相当于20多万户家庭一年的生活用电。

  “我们把泰安压气储能电站当作一个巨大的充电宝,它可以给一个中小型城市持续供电5小时。”中国能建数科集团副总工程师陶刚说。

  记者在项目现场了解到,泰安压气储能电站自去年5月开工以来,已完成建筑工程、设备安装、钻井施工等重要节点工作。目前,项目团队正在对电站进行紧张有序的设备调试工作。预计今年年底前,泰安压气储能电站可实现首次并网暨全容量发电目标。

  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如何用它来发电?

  “用电低谷时,富余的电能会驱动‘打气筒’,将空气压缩至‘气球’里形成高压状态。”泰安压气储能电站项目经理刘少勇解释电站运行原理时说,这个“气球”就是指这座电站的储气库——地下废弃盐穴。空气压缩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会以热水、熔盐等形态储存在地面的储热罐中。

  “用电高峰时,‘气球’会释放所储存的高压空气,同时储热罐会释放所储存的热量。这时,高压空气被加热,产生极大的膨胀力来驱动空气透平发电机组。这一过程,就像空气吹动风电机组的‘大风车’一样,产生电能并向电网供电。”刘少勇谈道,电站运行将有效实现电网的“削峰填谷”,显著提升电网的调节能力以及对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的消纳能力。

  绿色低碳是这座电站的另一大优势。

  陶刚告诉记者,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已投运的盐穴型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在发电环节都需要额外的化石能源来加热空气,这个过程叫作“补燃”。而泰安压气储能电站在热量收集利用环节进行技术创新,实现了“非补燃”。电站发电时不需要任何化石燃料来加热空气,因此不产生任何环境污染。

  过去,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功率徘徊在几十兆瓦区间。今年1月,中国能建投资建设的“能储一号”湖北应城30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示范电站全容量并网发电,创下单机功率、储能规模和转换效率3个世界纪录。泰安压气储能电站的建设,标志着中国能建在压缩空气储能领域再攀新高峰。

  “泰安压气储能电站是践行国家能源战略、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中国能建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对这座电站的建设与运营,中国能建将持续深化在新型储能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实践,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升级、助力“双碳”目标落地贡献智慧和力量。(记者 刘园园)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科学报国正当时|走近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脂肪肝、血压偏高、空腹血糖异常……一些以往更多与中老年相关的健康问题,正悄然在不少年轻人身上显现。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方面,我们开发了DeepDR系统,利用人工智能助力基层医生解读眼底片子。
2025-08-15 09:54
现有的抗病毒药物只对特定病毒有效,因此,拥有一种作用广泛的治疗方法将极具价值。对于耐药性问题,Bogunovic认为,只要这种抗病毒药物包含一系列针对病毒不同生命周期的干扰素触发蛋白,病毒就不太可能对其产生耐药性。
2025-08-15 09:53
经过多年持续攻坚,数字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据测算,2024年,上市数据企业平均研发投入较“十三五”末增长79%,产业链创新活力持续增强。
2025-08-15 09:45
我国又一个超千亿立方米的大型深层整装页岩气田诞生。
2025-08-15 09:42
随着电动交通、低空经济、消费电子、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迅速发展,人们对高能量、长续航可充放电池的需求日益迫切。
2025-08-15 09:40
截至目前,我国累计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物质19007项,其中1—7月新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物质549项,同比增长56%。
2025-08-14 10:29
一项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的研究,首次成功建立了线粒体功能障碍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因果关系。
2025-08-14 10:28
中国的黄牛育种终于有了自主、低成本的检测芯片!”
2025-08-14 10:27
提到全球变暖,人们往往首先想到二氧化碳、甲烷乃至氟利昂等能够加剧大气温室效应的温室气体。很多人不知道,大气中还存在一类可以抑制气候变暖的物质。而人类扩张农田等行为,可能在客观上导致大气中“降温物质”减少,进而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2025-08-14 10:24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制度,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和管理机制。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安全作为底线要求、把普惠作为价值追求,积极融入“人工智能+”行动,鼓励和促进人工智能气象应用服务创新发展,前瞻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带来的风险挑战。
2025-08-14 03:50
广东珠海以南海域,一座银灰色的三角形装置随波起伏。这里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台兆瓦级漂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南鲲号”,日均发电量可达1万千瓦时,能满足约1500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
2025-08-13 10:02
研究发现,在1950年至2020年间,极端高温的加剧导致热带地区陆栖鸟类的丰度下降了25%至38%。研究人员以地球生命力数据库中的全球陆栖鸟类种群数据作为研究起点,未包括水鸟和海鸟。
2025-08-13 10:01
中性原子体系因优异的扩展性、高保真度量子门、高并行性和任意的连接性,成为极具潜力的量子计算和量子模拟平台。审稿人高度评价这项研究工作,认为这一工作是原子相关量子物理领域在计算效率和实验可行性方面的一次重大飞跃。
2025-08-13 10:01
“植物如何整合复杂环境信号是深入理解植物生存智慧的关键,也是创制兼具养分高效利用与逆境抗性的未来作物新品种的理论基础。储成才团队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未来会有更多基于植物“生存智慧”的作物新品种出现,让农业更高效、更环保。
2025-08-13 10:01
8月12日是世界大象日。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了解到,从最新一线监测数据看,我国野生亚洲象象群交流频繁、种群结构稳定、生育率稳步提升、
2025-08-13 03:45
团队需要从头开始,设计一款“更适合日本”的机器人:体形小巧,穿行灵活,语音系统换成日语,屏幕上的动画表情还能变换。擎朗智能目前在日本已经设立200多个技术支持点,确保常规故障能在2小时内响应,24小时内修复。
2025-08-12 10:06
夏季天气炎热,很多人喜欢去游泳馆游泳。“游泳可以提高心肺耐力和身体柔韧性,改善体脂率,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潘力军说,游泳如果不注意卫生,可能感染红眼病、中耳炎和胃肠道疾病,建议做好如下防护措施:  游泳前,注意自身的健康状况。
2025-08-12 10:03
近日,随着最后一笔数据在青藏高原上录入系统,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完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2019年,《关于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与《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相继出台,“依法确权”成为基石。
2025-08-12 10:02
一般认为,宇宙中的每个星系中心都有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而更大的星系则拥有更大的黑洞,即超巨型黑洞。Collett表示,恒星运动学被视为黑洞质量测量的“金标准”,引力透镜效应则可以帮助团队“探测到更遥远的宇宙”。
2025-08-12 10:01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维慎、彭媛团队开发了一种便捷的触发式界面反应策略,实现了二维金属-有机框架膜(MOF膜)的快速制备及高效气体分离。该研究为面向应用的MOF纳米片和超薄二维MOF膜的定制化制备提供了新思路,可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高性能分离需求。
2025-08-12 10:0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