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我科学家为骨修复开辟新路径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我科学家为骨修复开辟新路径

来源:科技日报2025-06-24 09:30

  6月20日,记者从云南省骨与关节疾病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获悉,该实验室主任胡敏团队通过化学重编程和球状化技术,将皮肤成纤维细胞转化为诱导性成骨细胞。这为严重骨折或骨不连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相关研究发表在国际期刊《生物活性材料》上。

  “传统的骨折治疗方法包括骨移植和使用人工骨材料,但这些方法手术创伤大,并发症风险高,且存在局限性。人工骨材料虽然能提供一定的支撑和填充作用,但其生物活性和骨诱导能力相对较弱,难以满足复杂的骨缺损修复需求。异体骨移植则存在免疫排斥反应和疾病传播的风险。”论文第一作者、昆明学院骨与关节疾病基础研究云南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李燕皎说。

  研究团队注意到,在人类皮肤、结缔组织等处,存在着一类成纤维细胞,它具有潜在的高增殖能力和重编程可塑性,而且可通过特定方法改造成其他类型细胞。因此,它也是再生医学研究领域多种人造功能细胞的理想“种子”来源。

  李燕皎介绍,研究团队利用小分子化合物组合成功将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具有良好功能活性的诱导性成骨细胞。该细胞具备了与天然成骨细胞高度相似的生物学特性,为开展骨损伤的自体细胞治疗,尤其是老年人骨损伤的自体细胞治疗奠定了基础。

  为了让这些诱导性成骨细胞更具临床应用价值,研究团队将它们制成了球状体。“球状体结构能够模拟体内细胞的三维生长环境,增强细胞的活性和功能。”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团队成员蒋斌介绍。

  此外,与传统的二维单层细胞培养相比,诱导性成骨细胞球具有更高的细胞存活率、更强的功能活性以及更好的对骨缺损病灶微环境的适应能力。

  为了验证诱导性成骨细胞球在骨缺损修复中的效果,研究团队在股骨的临界骨缺损小鼠模型上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移植这类细胞的小鼠在28天后,骨缺损部位被桥接骨痂覆盖,与年轻供体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效果相当;而接受成纤维细胞移植的小鼠,则未观察到明显的骨修复现象。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诱导性成骨细胞球能够显著提高骨缺损部位的骨体积分数、骨表面积分数、骨小梁数量和骨密度等指标。

  “诱导性成骨细胞球在体内移植后,保持了良好的功能活性,能够分泌骨基质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血管生成和骨组织再生。”蒋斌说,此外,移植诱导性成骨细胞球后,骨缺损部位的活性氧水平显著降低,这有助于保护移植细胞和周围组织,提高修复效果。通过对移植这种成骨细胞球的小鼠进行长期观察和系统检测,研究团队未观察到肿瘤形成等异常情况。

  这一突破,不仅有望解决临床治疗中同种异体骨来源严重不足的现实问题,也为利用自体组织工程骨精准治疗骨损伤奠定了基础,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再生医学的发展。目前,此项研究还处于动物实验阶段,未来研究团队将在开展更大规模动物实验的基础上,在亚洲、欧洲与大洋洲开展多中心临床试验,充分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记者赵汉斌)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十五届新疆喀什·中亚南亚商品交易会开幕

  • 滇西抗战纪念馆8月15日起恢复对公众开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脂肪肝、血压偏高、空腹血糖异常……一些以往更多与中老年相关的健康问题,正悄然在不少年轻人身上显现。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方面,我们开发了DeepDR系统,利用人工智能助力基层医生解读眼底片子。
2025-08-15 09:54
现有的抗病毒药物只对特定病毒有效,因此,拥有一种作用广泛的治疗方法将极具价值。对于耐药性问题,Bogunovic认为,只要这种抗病毒药物包含一系列针对病毒不同生命周期的干扰素触发蛋白,病毒就不太可能对其产生耐药性。
2025-08-15 09:53
经过多年持续攻坚,数字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据测算,2024年,上市数据企业平均研发投入较“十三五”末增长79%,产业链创新活力持续增强。
2025-08-15 09:45
我国又一个超千亿立方米的大型深层整装页岩气田诞生。
2025-08-15 09:42
随着电动交通、低空经济、消费电子、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迅速发展,人们对高能量、长续航可充放电池的需求日益迫切。
2025-08-15 09:40
截至目前,我国累计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物质19007项,其中1—7月新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物质549项,同比增长56%。
2025-08-14 10:29
一项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的研究,首次成功建立了线粒体功能障碍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因果关系。
2025-08-14 10:28
中国的黄牛育种终于有了自主、低成本的检测芯片!”
2025-08-14 10:27
提到全球变暖,人们往往首先想到二氧化碳、甲烷乃至氟利昂等能够加剧大气温室效应的温室气体。很多人不知道,大气中还存在一类可以抑制气候变暖的物质。而人类扩张农田等行为,可能在客观上导致大气中“降温物质”减少,进而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2025-08-14 10:24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制度,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和管理机制。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安全作为底线要求、把普惠作为价值追求,积极融入“人工智能+”行动,鼓励和促进人工智能气象应用服务创新发展,前瞻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带来的风险挑战。
2025-08-14 03:50
广东珠海以南海域,一座银灰色的三角形装置随波起伏。这里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台兆瓦级漂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南鲲号”,日均发电量可达1万千瓦时,能满足约1500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
2025-08-13 10:02
研究发现,在1950年至2020年间,极端高温的加剧导致热带地区陆栖鸟类的丰度下降了25%至38%。研究人员以地球生命力数据库中的全球陆栖鸟类种群数据作为研究起点,未包括水鸟和海鸟。
2025-08-13 10:01
中性原子体系因优异的扩展性、高保真度量子门、高并行性和任意的连接性,成为极具潜力的量子计算和量子模拟平台。审稿人高度评价这项研究工作,认为这一工作是原子相关量子物理领域在计算效率和实验可行性方面的一次重大飞跃。
2025-08-13 10:01
“植物如何整合复杂环境信号是深入理解植物生存智慧的关键,也是创制兼具养分高效利用与逆境抗性的未来作物新品种的理论基础。储成才团队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未来会有更多基于植物“生存智慧”的作物新品种出现,让农业更高效、更环保。
2025-08-13 10:01
8月12日是世界大象日。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了解到,从最新一线监测数据看,我国野生亚洲象象群交流频繁、种群结构稳定、生育率稳步提升、
2025-08-13 03:45
团队需要从头开始,设计一款“更适合日本”的机器人:体形小巧,穿行灵活,语音系统换成日语,屏幕上的动画表情还能变换。擎朗智能目前在日本已经设立200多个技术支持点,确保常规故障能在2小时内响应,24小时内修复。
2025-08-12 10:06
夏季天气炎热,很多人喜欢去游泳馆游泳。“游泳可以提高心肺耐力和身体柔韧性,改善体脂率,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潘力军说,游泳如果不注意卫生,可能感染红眼病、中耳炎和胃肠道疾病,建议做好如下防护措施:  游泳前,注意自身的健康状况。
2025-08-12 10:03
近日,随着最后一笔数据在青藏高原上录入系统,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完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2019年,《关于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与《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相继出台,“依法确权”成为基石。
2025-08-12 10:02
一般认为,宇宙中的每个星系中心都有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而更大的星系则拥有更大的黑洞,即超巨型黑洞。Collett表示,恒星运动学被视为黑洞质量测量的“金标准”,引力透镜效应则可以帮助团队“探测到更遥远的宇宙”。
2025-08-12 10:01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维慎、彭媛团队开发了一种便捷的触发式界面反应策略,实现了二维金属-有机框架膜(MOF膜)的快速制备及高效气体分离。该研究为面向应用的MOF纳米片和超薄二维MOF膜的定制化制备提供了新思路,可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高性能分离需求。
2025-08-12 10:0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