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7月7日,记者从首届气象经济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首届气象经济博览会”将于7月18—20日在安徽省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博览会由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主办,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中国旅游景区协会、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安徽省科学家和企业家协会协办。
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许小峰、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理事长余勇、中国旅游景区协会副秘书长王玥等出席发布会,介绍“首届气象经济博览会”筹备情况。发布会由中国气象服务协会秘书长屈雅主持。
许小峰介绍,作为国内首个以“气象经济”作为主题的博览会,本届博览会紧扣“气象融入新经济,携手共创好未来”的主题,设立“气象赋能新质生产力”和“民生服务”两大核心板块,肩负“展现气象赋能多产业发展”和“搭建权威气象产业信息交流平台”两大使命,旨在打造一个真正贯通产学研用、加速成果转化的行业盛会,推进行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为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和双碳目标贡献智慧与力量。
主办方发布了“首届气象经济博览会”(以下简称“博览会”)三大亮点。
亮点一:气象经济概念首次规模化落地,传递“大气象观”
作为国内首个以“气象经济”为主题的展会,博览会致力于促进气象与多行业融合、行业上中下游衔接、供应链大中小企业融通、产学研用协同的功能,放大产业融合、投资合作、创新集聚、学习交流平台作用,推动气象从公共服务向千亿级产业生态转型。以“气象融入新经济携手共创好未来”为主题的首届气象经济博览会将于7月18日至20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同期将围绕人工影响天气、气象减灾、气象旅游、航空气象、商业航天、气象旅游等召开20多场重磅专题会议,展览面积达10000m2,凝聚行业智慧,整合优势资源,共同开拓气象经济新蓝海。
博览会还将聚焦“科普+科技+生活”融合,气象研学品牌“风语乐途”将亮相博览会科普教育活动区,更有钢琴机器人、希沃学习平板、视源外骨骼装置现场互动体验,以寓教于乐的形式让气象科普知识“便携可带”,解锁从“听”到“玩”再到“学”的气象知识,让知识从符号变为可感知、可互动的生活场景,用科普传递“大气象观”。
亮点二:气象科技全产业链首秀,重磅产品全球首发
博览会以“气象经济”贯穿始终,致力于将部门气象与社会气象相结合,推动气象与各行各业的融合,推动气象为全社会提供高质量服务。在产业融合方面,博览会汇聚新能源、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交通旅游、健康农业、金融保险等20余行业企业,集中展示气象与各行业结合的技术突破、创新产品及前沿应用场景,引领“气象+”行业风向标。
博览会还将设置科技创新成果发布,涵盖AI气象、气象遥感应用、低空经济、气象服务保障、探测观测、气象应急指挥等多个领域,推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目前,已有80余家企业携创新产品参与。其中在AI气象领域,华风集团、墨迹天气、中科星图维天信、玖天气象将发布全球天气风险服务产品、0—60天检测预报产品、中国天气智能体、墨迹天气SaaS服务平台、eTAPES多领域综合气象技术平台及基于区域气象大模型的功率预测一体化解决方案,以AI等创新技术赋能产业发展,服务人民美好生活。在低空经济领域,上海长望气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浅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南京牧镭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出迷你自动探空系统、全天空自动成像系统、三维扫描测风激光雷达,灵活提供低空经济场景化解决方案。在天气监测、探测和气象应急指挥领域,华云集团、航天新气象科技有限公司、佐格微系统(杭州)有限公司、四川西物激光技术有限公司、广州视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携旗下ULD3000无人陆地探测器、高精度温室气体分析仪、FC-III型激光测风雷达、MAXHUB等产品亮相,瞄准世界气象科技前沿,解决产业关键领域需求。
亮点三:千亿级交易平台+全链条服务,推动产业变现
博览会紧扣“链接”一词,着力为参展企业提供全链条服务。自博览会宣布召开以来,吸引了众多来自科学研究、技术研发、设备制造、项目投资、运营管理等领域的专业人士,涵盖了多产业领域的各个环节。同时,通过与权威支持单位的深度合作,已面向各行业的领军企业代表、地方政府相关部门、高校科研团队以及行业协会的专家学者等启动专业观众招募工作,目前已招募超5000人,为博览会带来了多元化的视角和丰富的行业资源。
同时,博览会也将“链接”应用到会期的各个环节,以共建为基础、以共商为纽带、以共荣为目标,通过展产品、展生态、展场景,提升供需双方对接的效率和精准度,助力各产业间的长期合作和共同发展。
博览会还设置了高校科技交流专区,并引入投融资机构。专区定位于科学到技术转化的关键环节,不与高校争学术之名、不与企业争产品之利,重在发挥“科研院所与产业界的桥梁”桥梁作用,集聚创新资源,服务企业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培养产业技术创新人才,为气象经济产业蓬勃发展注入新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记者战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