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7月13日,中国仿真学会农业建模与仿真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全国代表大会暨“现代农业:模型赋能 仿真驱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仿真学会主办,中国农业大学与《农业大数据学报》编辑部共同承办。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80余家全国知名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事业单位近150名委员与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总结回顾第一届农业建模与仿真专业委员会工作与成就,选举产生第二届专委会,围绕农业模型开发与应用、农业系统仿真、智能算法、智慧农业等前沿领域开展学术研讨。
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杨志代表专委会依托单位致辞。中国仿真学会发来贺函,副理事长张柯代表主办单位致辞。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党委书记王雯主持开幕式。
中国仿真学会农业建模与仿真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所长周国民研究员做专委会总结报告。他表示,在中国仿真学会的指导下,在依托单位的支持下,在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下,第一届专委会在组织建设、科学交流、科技创新、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就,被评为中国仿真学会优秀专业委员会,已经成为国内农业模型及应用领域的重要学术力量,在团结和组织凝聚农业建模与仿真科研人员、加强国内外合作交流与信息共享、推动农业建模与仿真学科的发展和农业模型开发与应用,以及促进农业模型科学普及和推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周国民主任委员同时还针对农业科技数智化发展大背景下新一届专委会的发展,提出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和推动学术交流的期望。
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二届农业建模与仿真专业委员会。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智慧农场技术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作物模型首席科学家冯利平当选为主任委员,曹宏鑫、何建强、李国强、刘兵、熊淑萍当选为副主任委员,赵锦、王健、李扬当选为秘书。冯利平主任委员代表新一届委员会发言。他表示,农业建模与仿真是连接农业科学与信息技术的重要桥梁,是推动农业智能化、数字化、精准化发展的基础性支撑技术。新一届专委会充分认识到人工智能与数据技术在科技创新中的巨大潜力及其为农业建模与仿真研究提供的巨大机遇,将继续坚持“服务学科发展、服务科研创新、服务青年成长”的宗旨,重点做好促进学术交流、加强学术引领、强化人才培养、推动标准制定与数据共享等工作,在仿真学会的领导下,在依托单位和各参与单位的支持下,将专委会建设成为农业建模与仿真研究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国际力量。
大会特邀全国政协常委、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民盟中央副主席、南京农业大学智慧农业研究院名誉院长曹卫星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学部讲席教授、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智慧农场技术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劼,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夏时洪,洛桑研究所资深研究员、英国皇家农业大学访问教授吴连海,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区域环境和生态信息研究室主任陶福禄,扬州大学智慧农业研究院院长、江苏省农学会智慧农业分会副理事长孙成明,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数字农业研究院执行院长熊航,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园副主任代占武,围绕农业建模与仿真前沿进展给出精彩报告。
当前,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大模型、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刻重塑农业科技发展格局。农业模型作为现代农业科研与业务的重要工具和智慧农业的“大脑”,重要性日益凸显,农业建模与仿真已成为理解、刻画和控制复杂农业系统的重要手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新一届农业建模与仿真专业委员会将沿着推动科技创新、支撑学术交流、托举优秀人才的方向继续努力,推动我国农业建模与仿真学科持续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记者 战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