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7月20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心理学会承办的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心理学与人工智能发展”专题论坛在北京举办。论坛汇聚了全国心理学、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等多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心理学与人工智能双向赋能”展开深入探讨,旨在推动心理学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发展,助力科技创新与科技向善。
心理学与人工智能发展论坛报告环节
本次论坛的特邀报告和圆桌对话环节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蒋毅主持。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苏彦捷教授介绍论坛主旨。
特邀报告环节,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长聘教授黄民烈作《大模型与心理健康》报告,剖析人工智能技术在心理健康领域的应用价值与研究路径;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院长周晓林教授分享了《人与 AI 交互的情感机制及教育启示》,挖掘情感交互背后的学术逻辑和对大学教育的影响;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学术副所长何生研究员在《从反馈信息加工的视角看意识和人工智能》中,深入阐述了意识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关系。
圆桌对话环节,何生、黄民烈、苏彦捷、周晓林、朱露莎等5位专家围绕心理学与人工智能的交叉研究展开交流碰撞,为学科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入选论文报告环节由中国心理学会副秘书长杜峰主持,集中展示《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和《心理科学进展》联合征集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讲师焦丽颖、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讲师程羽慧、清华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系长聘副教授伍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晓倩等专家学者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
心理学与人工智能发展论坛交流讨论环节
交流讨论环节,全体与会专家充分互动,学术观点相互启迪。中国心理学会前任理事长赵国祥教授作总结发言。(记者 战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