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9.3%,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信息通信业总体保持平稳运行态势。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谢存介绍,截至6月底,5G基站总数达到455万个,具备千兆网络服务能力的端口数达3022万个,千兆宽带用户达2.26亿户。网络支撑有力、融合应用深入、普惠服务便捷是上半年信息通信业发展呈现出的主要特点。
新兴业务增长较快
上半年,我国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9055亿元,同比增长1%。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产业发展部主任左铠瑞认为,技术和市场双轮驱动使得行业持续保持增长。一方面,5G渗透率不断上升,带动移动用户上网流量连续6个月实现两位数增长。截至6月底,我国5G移动电话用户达11.18亿户,比上年末净增1.04亿户,用户普及率超79%。
另一方面,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加快,大模型、智能体等人工智能(AI)技术深度融入各业务环节,形成“AI+”的信息服务新形态,为数字化市场提供了新的增长点。数字产业完成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3%,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了3.4个百分点。
此外,5G新通话、短视频、云游戏等新兴业务蓬勃发展,进一步带动用户DOU(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增长。“5G在C端(消费者)应用加快普及,主要受网络、终端、生态等多重因素推动。”左铠瑞观察到,随着“信号升格”专项行动扎实推进,铁路、地铁等重点场景移动网络信号显著增强,越来越多的用户能够稳定、高速、不间断地使用5G网络。
与此同时,5G手机门槛价格已由商用初期的2500元降至千元以内,成为智能手机市场的主流产品。今年前5个月,国内市场5G手机出货量达1.02亿部,在同期手机出货量中的占比已经达到86.2%。在《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以下简称《升级方案》)等政策指引下,政产学研协同发力,加快5G在信息消费、融合媒体等领域深度应用,培育形成云电脑、5G+8K直播、5G NR广播等新应用。
国际数据公司IDC咨询预测,2025年云终端市场仍将继续保持高增长。从企业办公到家庭娱乐,云电脑凭借高效安全、灵活便捷的特点,逐渐改变着大家使用电脑的方式。中国联通推出“AI+5G+eSIM”产业合作行动计划,通过人工智能、5G通信和eSIM技术的深度融合,为用户提供高速稳定的云电脑服务。
近年来,中兴通讯发挥企业在5G、云计算、AI等方面的技术优势,携手中国联通共同推动云电脑行业发展。“云电脑具备弹性硬件能力,可以共享云端AI算力资源。端侧AI和云侧AI根据场景需要动态协同,使得普通消费者能够简单、低成本地享受AI带来的红利。”中兴通讯副总裁华新海说。
“支撑信息通信业平稳运行的有利因素持续积累。智能经济、谷子经济、直播经济、视听经济等快速兴起,具有高科技元素、高情绪价值的信息服务空间广阔。在政企市场,行业有望实现从通信服务到联网服务、算网服务、数智服务一体化的转型升级,人工智能、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有望成为新的收入增长点。”左铠瑞表示。
5G-A加快商用
近期,不少用户发现,自己手机上的信号标识变成了“5G-A”。左铠瑞告诉记者,作为5G技术升级版,5G-A速率更快、时延更低、连接更广、感知更准,进一步优化AR/VR、全息通信等沉浸式消费体验,并大幅提升车联网、应急通信、远程医疗等公共服务的响应速度。例如,5G-V2X技术实现车辆与周围环境的高效信息交互,提升车辆协同控制能力。
前不久,中国移动北京公司启动了“双万兆AI Family计划”,从更高速的技术网络、更全面的产品体系、更可靠的服务品质等方面满足家庭生活、工作的智能需求。“双万兆”指的是“5G-A无线+F5G-A有线”光网技术能力均近万兆。此次升级的万兆宽带凭借下行接近10Gbps、上行接近1Gbps的网络能力,支持8K超高清视频、云游戏等高带宽应用场景。
从智慧家庭到人群密集的商场再到生产车间,5G-A都能为万物互联提供稳定的网络连接。在京东方高端面板制造基地,叉车、板材等生产物料都被贴上数字标签,物联网技术能够读取这些“数字身份证”的信息,并通过厂区内的5G-A网络将数据回传至云端和可视化平台,实现了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将物料运转和拣选效率提升70%。
当前,信息通信业正处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作为行业最为关键的技术之一,5G-A也在加快其商业化进程。《升级方案》明确提出,要加快5G-A商用网络部署,推进5G网络向5G-A升级演进。“我们将抓好网络建设与升级,持续提升5G和千兆光网覆盖深度与广度,加快推进5G-A、万兆光网试点部署,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体系。”谢存说。
左铠瑞则建议,要深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加快推进5G-A标准演进、产品研发、商用部署和应用推广。同时,加强6G关键技术研发,推动算力布局、调度平台、传输网络优化升级,提高网络资源智能化调度能力和服务效能,满足大上行、低时延、高可靠的产业数字化发展需求。
深度赋能千行百业
目前,5G已应用于国民经济97个大类中的86个,在制造业领域已经形成协同研发设计、柔性生产制造、远程设备操控、设备预测维护、生产现场监测、机器视觉质检、无人智能巡检、工艺合规校验、生产过程溯源、厂区智能物流等20余个典型应用场景。
位于南宁市西乡塘区双定镇的华润水泥工厂,在5G技术赋能下,走出一条转型升级的数字化之路。在这里,中国联通与华润建材合作,构建“5G+工业互联”应用服务体系,对生产、管理、办公等环节完成智能化改造。
“以前,设备维护需要巡检人员到现场,眼看、手摸、听声,即便是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也难免会出现隐患发现不及时、判断不准确等问题。”工厂工人告诉记者,现在有了5G网络,设备上的传感器可以将监测到的数据实时传送至工业互联网平台,结合机理模型和算法进行智能分析,提前预测设备隐患。
发展“5G+工业互联网”既为工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新解决方案,又为5G带来广阔发展空间。目前,我国已建设超过1.85万个“5G+工业互联网”项目。
“工业互联网正加快赋能千行百业,形成了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应用模式,广泛融入电子设备制造、钢铁、采矿、电力、石化化工、建材、港口、纺织等领域。”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标准化技术研究所所长朱浩认为,虽然“5G+工业互联网”取得明显成绩,但在落地应用中还面临认知观念偏差、技术标准不统一、存在知识壁垒等挑战。
他建议,下一步要打造“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升级版,推进网络、标识、平台、数据、安全体系建设,以工程化、具象化为导向,通过场景牵引构建完备的工业互联网产品体系。此外,高水平建设“5G+工业互联网”试点城市,鼓励地方因地制宜出台政策举措,不断完善部省联动发展模式。推进工业互联网与重点产业链融合应用,分行业制定推广应用指南,推动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共享资源、开放场景,实现以链促网、以网固链。
“应重点推动5G-A和5G毫米波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链成熟,深化5G与AI、北斗、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融合创新,打造多技术融合的5G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左铠瑞说。(记者李芃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