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让AI从“技术炫技”走向价值务实,成为一湾活水​
首页> 科技频道> 创新创业 > 正文

让AI从“技术炫技”走向价值务实,成为一湾活水​

来源:光明网2025-07-30 10:53

  “人工智能大模型就像水资源,看着很多,但能真正转化为生产力的‘淡水资源’不足1%。”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人工智能+”战略领军人才与创新发展论坛期间,北京电子数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北电数智”)CMO杨震表示,AI行业正经历从“技术炫技”到“价值务实”的关键转折。“过去大家总在比参数规模、比模型能力,但现在更该问,这个技术能解决行业和企业的什么实际问题?能创造多少真实价值?”​

让AI从“技术炫技”走向价值务实,成为一湾活水​

  从“技术炫技”到“价值务实”​

  转折的背后,是AI落地面临的现实瓶颈。作为一家面向人工智能产业布局的AI新国企,北电数智聚焦打破新阶段人工智能发展面临的卡点、难点问题,数据孤岛和低质化是第一道坎。“在制造业,数字化水平低,数据采集困难且标准不一;在金融、医疗等领域,缺乏可使用、可流通的高精度数据,导致模型训练结果的可靠性差。”场景错配是另一重困境。“现在大模型多扎堆在客服、文本生成这些低决策场景,核心环节还得靠人。”

  破局的关键,在于用知识工程凿通“产业水渠”。“把专家经验、工艺参数转化为结构化知识库,让AI活水精准流到需要的地方。”杨震说。​

  杨震以与中日友好医院的合作为例:“我们从皮肤病这个专病模型切入,不是一开始就做全科模型。现在这个模型能有效辅助医生提升效率、减轻负担,应用到基层县镇能够做精准早筛,让优质医疗服务穿透层级壁垒,帮助更多地区把病控制在“小病”可治阶段,避免拖成重症——这比参数堆到千亿更有价值。”

  在北京怀柔北沟村,北电数智依托“星火·政务底座”建设的“乡村振兴幸福大模型”更接地气,这套系统扎根村里实际需求,基于AI乡村大模型管理支撑平台和乡村振兴知识中台,带来AI助理村支书、网格化治理、文旅助手、健康管理助手等智能化创新应用,其中“AI村支书”数字人不光能讲村史,还能用“怀柔口音”的英文给游客介绍民宿和景点,帮村子做文旅文化宣传;遇到村民有疑问,政策条文也能掰开揉碎讲明白,种果树、搞养殖的技术难题还能出主意;甚至能当“带货主播”帮村民把核桃、栗子这些土产卖出去。这样的AI,才是老百姓真真切切用得上、离不开的。

  在产业土壤里长出来“新动能”

  “我们是AI原生企业,本身就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谈及新质生产力这一热词,杨震的理解带着鲜明的实践印记。在他看来,新质生产力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技术、人才、产业、资本四链拧成一股绳”的结果。作为国企,要探索新质生产力国企范式。“产业是核心,创新是引擎,人才是关键,资本是保障,这四者不能分家。”​

  “传统产业要升链,新兴产业要建链。”杨震解释,北电数智的实践就是以“1个AI底座+2大产业平台”为战略内核,通过“一地一策、一业一策”的产业赋能方针,构建从AI基础设施建设到推动产业数智化升级的完整链路,结合精准赋能模式,形成一套为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提供助力的实践参考样本,推动“星火·大平台”在全国落地,促进在地新质生产力创新。

  “在佛山,我们针对万亿级规模泛家居产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开展全面分析和深度研判,给出产业AI升级的价值判断、重点行业的高价值AI用例示例,并针对性地规划和建设算力基础设施、进行专属模型训练和开发,以业务价值为导向推动AI赋能;在医疗行业,北电数智依托全栈AI能力与医疗可信数据服务底座,构建贯通数据要素激活、模型能力强化、场景落地应用的全链条医疗数智化体系,加速AI在医疗行业深度渗透——这些都是AI驱动的新质生产力,是从产业土壤里长出来的。”杨震特别强调,新质生产力不是替代人力,而是重构生产要素:“农耕时代有了农具,农民没减少反而更多;工业时代有了蒸汽机,工人也更多更专业;AI时代也是如此,能够让我们聚焦更多有创造性和有价值的工作。”​

  在杨震看来,AI驱动的新质生产力的应有之义即是“AI向善”。AI向善的核心逻辑是用AI填补社会资源的缺口,把各类资源“蛋糕”做大,而非简单地降本增效制造“就业真空”。伴随AI技术的加速应用,尤其是在医疗、教育等领域的落地创新,其影响不仅仅在解决经济和效率问题,更是要确保公平性和伦理性。AI如同毛细血管深入医疗荒漠、教育边陲以及银发群体的数字鸿沟,将有效化解资源分配不均衡等问题。​

  AI时代的创新人才组织,“专家领导专家”

  “AI落地,终究要靠人。”在谈及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与创新发展路径时,杨震介绍了北电数智人才模式,即“专家领导专家”和松树型人才结构。“技术专家懂算法,行业专家懂需求,咨询专家懂衔接,三者需要像齿轮一样紧密咬合,才能形成一个高效的系统,让不同领域专家凭借专业优势牵头相应工作,以精准的人才配置支撑产业升级与技术攻坚。”他解释这一模式背后的现实原因:“技术专家直接对接企业,往往会遇到鸡同鸭讲的结果——专家说‘Transformer架构’,企业确问‘能降本多少’,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

  这种模式的核心需要价值观先行。“得有‘成事不必在我,成事必须有我’的心态。”杨震补充说:“不同领域专家跨界协作,大家得拧成一股绳盯着项目目标走。就像一个芯片专家和一个医疗专家搭档,不必论职级高低,能一起打磨出真正解决临床痛点的医疗模型,才是最关键的。”他提到公司的松树型人才结构:“主根是技术专家,侧根是行业专家,须根是咨询专家,深扎土壤又互联互通,大家合力破解系统性的产业难题。”​

  持续学习能力是AI人才的核心竞争力。“AI产业迭代快的惊人,3个月不跟进就可能落伍。”杨震坦言,哪怕是有20年经验的行业老兵,也得主动向算法新人请教:“这不是丢面子、不是掉价,而是现实需求和行业常态——昨天的Agent还在学理解指令,今天就已经能自主规划工作流了,不跟着学,怎么跟得上?”​

  在北电数智,这样的人才理念已落地生根,并快速转化为实践成果。“北电数智产研团队专业领域覆盖软硬件、数据、算法、网络、应用、智能体等全产业链关键技术环节,建成具备战略穿透性、技术前瞻性和场景延展性的全域人才梯队。我们今年要冲击100项专利,其中90%是发明专利。”杨震说,北电数智的产研专家绝不闭门造车,而是扎进项目:“AI+医疗项目组里,算法专家跟着医生查病房、记病例,盯着诊疗流程抠细节;AI+政务/乡村项目组,技术员住村蹲点,跟着村支书走家串户做调研——只有这样贴着需求走、摸着问题找,才能做出真正解决问题的硬家伙。”​

  谈及未来发展,杨震回到“水资源”的比喻,北电数智认为:“AI不是洪水,是活水。它不该停在技术图谱上,要真正流进工厂、医院、乡村,变成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宋雅娟)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探访北京市平谷区体育中心安置点

  • 延安南泥湾:陕北好江南再焕新颜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技浪潮下,侨界青年索华也带来创业项目——基于燃气低碳催化的粉末喷涂线研发和产业化,顺应新能源与“双碳”目标趋势。
2025-07-30 09:41
中国国土南北跨越纬度近50度、东西跨经度60多度,带来气候多样性,适宜不同品种的蔬菜、水果生长。答:“十四五”以来,在消费升级与供应链创新的双重作用下,我国果蔬产业发生着诸多变化。
2025-07-30 09:40
面对激荡的国际竞争局势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唯有主动拥抱变革,让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充分浇灌产业创新的“广阔田野”,方能赢得战略主动、制胜未来。
2025-07-30 05:00
前不久,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和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至此,我国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数量增至25项,继续领跑全球。
2025-07-30 05:00
29日12时11分,双曲线一号遥十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将搭载的恩施硒都山泉号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7-30 05:00
北京时间7月27日18时03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5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7-29 10:17
鸟类因误判透明或反光的玻璃而撞击建筑物,被称为“鸟撞”,是威胁鸟类种群的重要因素之一。
2025-07-29 04:40
日前从江西铜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自然保护区与井冈山大学蜘蛛生物学研究团队开展蜘蛛资源本底调查中发现蜘蛛新物种——广丰合跳蛛。研究成果在国际期刊《生物钥匙》上发表。
2025-07-29 04:40
近日,该中心与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唐安军教授团队,在巫溪县白果林场发现近危物种长叶山兰,这是在阴条岭发现的又一新纪录种。
2025-07-29 04:40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健康管理成为一种新的生活风尚,帮助人们提高健康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但当人们对健康数据的关注逐渐演变为时刻紧盯、过度解读时,这一数字化工具,反而可能催生不必要的焦虑,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被数据所“绑架”。
2025-07-29 04:40
上海开普勒机器人有限公司专注于将人形机器人应用于智能制造、仓储物流、智慧巡检等工业场景,以满足实际生产需求。展望未来,人形机器人将提高生产力,与人类高效合作,可能为许多行业带来革命性变革,创造新的价值定位和商业模式。
2025-07-28 09:28
智元机器人联合创始人、首席技术官彭志辉就带着机器人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人机对话”,展望了具身智能时代的人机关系。
2025-07-28 09:28
在产品研制阶段,科研人员重点针对能量高效汇聚—传输、月壤致密化输运等问题,开展了关键技术攻关。
2025-07-28 09:27
当日下午抵达位于青海省境内的长江源区通天河直门达河段,进行了多学科采样观测,这意味着2025年江源综合科考正式启动。
2025-07-28 09:25
研究团队历时5年,通过对近4.7万份田间数据的深度挖掘,构建了涵盖2191份全球小麦种质的“综合抗源”核心资源库。以此为基础,团队首次绘制出覆盖431个遗传位点的小麦基因组抗条锈病基因全景图,清晰展现出抗性基因在全球麦区的时空分布特征。
2025-07-29 04:40
英国《自然》周刊网站指出,招募研究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是中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3月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研发投入已超过7800亿美元,达到美国96%的水平,10年前这一比例为72%。
2025-07-28 09:24
艾玛口中的“邦邦车”,是一台由中国企业邦邦机器人独立生产研发的智能辅助出行机器人。爬坡、颠簸路况行进、刹车制动……走进位于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的邦邦机器人研发中心,不少新产品正在进行多环节测试。
2025-07-28 09:24
盛夏时节,数千名科技精英正在浙江湖州西塞科学谷潜心攻关。作为湖州“五谷丰登”计划的首个“创谷”项目,西塞科学谷开园3年来累计引进省内外科技团队近40个、汇聚科技人才2600余名,成功入选全国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
2025-07-25 10:05
一台银灰色人形机器人在汽车生产车间内沉稳行进。2024年,深圳机器人产业集群企业数量达74032家,机器人上市企业34家、独角兽企业9家。
2025-07-25 10:05
24日中午12时许,“新舟”60民用搜救机顺利起飞,经过1小时20分飞行并完成预定验证科目后,平稳降落在西安阎良机场,顺利完成首次飞行。
2025-07-25 10:0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