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创新攀高,老基地焕发新活力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创新攀高,老基地焕发新活力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9-01 09:53

  光明日报记者 尚杰 王冰雅 光明日报通讯员 李婧

  生产车间里,抽气泵凹槽上蒸汽弥漫,极细的金属导体经过氯化液处理,三次涂漆后,再附上绝缘漆膜,最终制成直径仅0.012毫米的成品电磁线。

  “这是目前国内实现量产的电磁线的极限工艺,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五分之一。”白银有色长通电线电缆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项冰仑说,“它们主要应用于宽屏触摸屏、助听器、心脏起搏器等高精电子设备,该产品占公司营收的70%。”

  因矿设企、因企设市的白银市,是甘肃的老工业基地。开发之初,曾创造了铜硫产量、产值、利税连续18年全国第一的辉煌。1985年恢复建市以来,白银人用双手在戈壁荒滩上建起了一座新兴工业城市。近年来,这座传统工业城市在转型升级中焕发全新活力,全力打造甘肃现代工业产业集聚地。

  “我们坚持聚焦转型升级、聚势突破,让传统产业‘发新芽’,新兴行业‘长强枝’。”白银市副市长刘湖泉说,白银市在持续推动有色、化工、煤炭、电力等传统产业焕新升级的同时,大力发展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2024年,白银市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1119.4亿元。

  科技创新,为白银市转型升级源源不断注入新活力。白银市拥有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两块国字号“金字招牌”,白银国家高新区建成区面积达102.7平方公里,近几年累计培育“小巨人”企业5家、高新技术企业138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型企业分别达75家、95家,建成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1家。

  在科技助推下,车间加速“智改数转”,产品由原材料变成新材料。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依托国内唯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白银炉”技术改造,实现冶炼过程的智能高效化;甘肃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建成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稀土萃取分离生产线,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高端领域;白银时代瑞象新材料公司建成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磷酸锰铁锂生产线。

  在白银时代瑞象新材料科技公司中央控制室内,巨大的电子屏上实时显示着磷酸锰铁锂生产车间的运行状况,五名技术人员操作着电脑系统,调控生产的各个环节。“这是目前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磷酸锰铁锂生产项目,已基本实现全流程自动化,从生产到设备监测,都可以直接在这个中央控制室完成指令下达。”公司副总经理田勇介绍,企业生产的新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可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和新能源汽车领域。

  新兴产业茁壮成长,产业链不断延伸。20万吨高导新材料、30万吨铝型材、10万吨铝棒等精深加工项目建成投产,稀土材料、高纯铼、碲、超微细电磁线技术全国领先,电子级氟化锂产量居全国之首……今年上半年,白银市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7.9%。

  银西产业园甘肃康视达隐形眼镜有限公司的厂房内,智能化生产线高效运转,无人搬运车有序穿梭,整个流程高度自动化。“我们已全面实现自产、自营、自销,年产美瞳镜片达2.4亿片。”公司总经理唐钰喜说,“目前全国每售出10片美瞳,就有3片来自我们企业。”

  技术加速迭代,产业链条持续延伸,现代工业产业加速集聚,老工业基地正在焕发新生机。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陶英平表示,2024年以来,省工信厅安排2205万元省级专项资金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发放3364万元奖励资金激励企业创新,并积极支持产业对接推动招商项目落地,多措并举助力白银市工业发展。

[ 责编:王若昕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龙羊峡畔的高原“渔光曲”

  • 昔日盐碱地 秋日绽斑斓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0月20日,记者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了解到,该中心联合广东省科学院组成的研究团队,日前在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发现了一处小行星撞击形成的地质遗迹——金林陨石坑。
2025-10-21 09:49
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Grace Hendricks和同事证明,一种mRNA版本的新冠纳米颗粒疫苗在小鼠体内产生的免疫反应是标准mRNA疫苗的28倍。
2025-10-21 09:42
10月17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举办“用于太阳磁场精确测量的中红外观测系统”(AIMS)研制总结暨未来科学规划研讨会。”
2025-10-21 09:39
单日就可最多烘干稻谷5000吨。
2025-10-21 09:28
农业农村部20日宣布,从当前开始到冬至(12月21日),启动实施奋战60天抗秋汛抢麦播促壮苗行动。
2025-10-21 09:24
农业保险作为灾后恢复生产的重要政策工具,如何更好守护农民“钱袋子”?
2025-10-20 09:55
安徽师范大学校长熊宇杰教授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相关科研团队,成功创制出亚纳米级高熵合金,这一方法具备广泛普适性,可制备包含多达十种金属元素的高熵合金。
2025-10-20 09:51
财政部日前发布的2025年前三季度财政收支情况显示,前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8064亿元,同比增长3.1%。
2025-10-20 09:4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国强教授团队17日在《科学》杂志发表一项神经科学领域的突破性研究成果,揭示了大脑高效传递信息的“微观密码”。
2025-10-20 09:43
高校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科研人员是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人才队伍。
2025-10-20 09:41
世界气象组织(WMO)近日报告称,2024年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创下历史最大增幅,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 
2025-10-17 09:51
10月17日,《科学》发表了庾强团队的一项重要成果。
2025-10-17 09:46
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最新发布的消息,今年夏粮旺季收购已于9月底结束,累计收购小麦10795万吨。
2025-10-17 09:42
监测显示,15日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古等地出现7至8级大风,局地阵风10级;新疆、内蒙古中东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最高气温下降6℃至10℃,局地12℃以上。
2025-10-17 09:41
10月14日,随着满深502-H3井钻头穿透8380米地层,这口历经岩层卡阻、垮塌风险与高含硫考验的超深井成功完钻,成为塔里木油田“十四五”期间第223口8000米级超深井。
2025-10-17 09:38
高分辨光谱成像芯片“玉衡”,实现了亚埃米级光谱分辨率、千万像素级空间分辨率的快照光谱成像。
2025-10-16 09:50
10月13日至15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在大连举行。近日,天津市河东区大王庄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了天津市国产九价HPV疫苗的首针接种,而这背后,离不开专利技术的支撑。
2025-10-16 10:06
10月的上海淀山湖波光粼粼,岸边的东方绿舟国防园已万事俱备,只待“2025年全国青少年智能无人系统应用大赛(IUSAC2025)”拉开帷幕。
2025-10-16 09:48
到2027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提供超3亿千瓦的公共充电容量,满足超过8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实现充电服务能力的翻倍增长。
2025-10-16 09:48
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超高速实时示波器正式发布,其带宽突破90GHz、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标志着全球电子通信产业迎来超高速信号“中国标尺”。
2025-10-16 09: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