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士兵长时间野外生存训练,首先要考虑建立庇护所,庇护所可以保护自己免受阳光、昆虫、风雨、雪、酷热或寒冷天气的折磨,也可以有效规避敌人的侦察。在有些地区,庇护所可能比食物或水还重要。例如,长时间暴露在寒冷中会导致人员过度疲劳和身体虚弱。
士兵可以利用随身携带或在环境中发现的各种材料搭建庇护所。在野外搭建庇护所时,应考虑庇护所的类型、位置和时间。还应考虑庇护所位置与气温、降水量和风力的关系,评估搭建庇护所需的时间和耗费精力等。有些地方可能要求庇护所远离地面,有些则需要庇护所有隔热性能,还有一些地方需要有良好通风。
庇护所选址
选择庇护所位置时,应考虑附近是否能找到足够的材料来搭建避难所;位置是否隐蔽,避免敌人侦察;能否提供基本的防晒、防风、防雨和防雪保护;有无伪装的逃生路线;旁边有无可能倒下的枯树;有没有雪崩、山体滑坡、泥石流、山洪暴发区和水淹的威胁;是不是远离昆虫、爬行动物和有毒植物;是否容易积水的低洼地;是否适合通信联络;水源距离远近等。
寻找避难所时,士兵应根据准备停留时间长短,来选择搭建什么类型的庇护所。是否有合适的工具和材料,要避免搭建避难所花费很长时间、耗费很多精力。确定位置后,要清除石头和树枝,并修剪悬垂的植被。检查高处是否有松散的石头、枯枝、叶子或其他可能掉落的东西,检查周围是否有毒蛇、蜱虫、螨虫、蝎子和螫蚁等有毒动物。
选择庇护所位置时,应优先考虑利用自然环境现有资源。尤其是野外生存时间紧张,材料或工具都匮乏的情况下。利用现有资源可以节省时间和体力。优先选择的位置包括:洞穴、岩石裂缝、小凹陷、山丘背风面的大岩石、一丛丛的灌木、大树和低垂的树枝、倒下枝繁叶茂的树木,连根拔起的树根、积雪覆盖的树坑等。如图-1所示。
图-1 可以利用的天然资源示意图
雨披帐篷
1.单坡雨披帐篷
单坡帐篷造型简单,在较短时间就可搭建完成。需要用到:雨披、细绳、木桩钉、两棵相距不远的树。如图-2所示。
图-2 单坡雨披帐篷示意图
在选择固定树木之前,先检查风向,确保单坡帐篷的背面迎风。在两树之间系好拉绳,高度到人的腰部左右。雨披一边固定在拉绳上,将雨披拉平,用削尖的木棍穿过另一边两个角的索环,插入地面固定。帐篷下可以铺设树叶、干草防潮。单坡帐篷只适用于短时间使用。
2.双坡雨披帐篷
双坡雨披帐篷搭建方法和单坡基本一致,但需要把雨披搭在拉绳上,雨披四个角分别固定在地面上,这样宿营时可以为士兵提供双向防护。如图-3所示。
图-3 双坡雨披帐篷示意图
为了提高双坡雨披帐篷的稳固性,可以用两根长木棍做成A形框架,对帐篷进行固定。如图-4所示。
图-4 经过固定的双坡雨披帐篷示意图
此外,雨披帐篷根据现地情况还有多种搭建方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用。如图-5所示。
图-5其他搭建雨披帐篷的方法示意图
A型框架庇护所
如果需要在野外长期居住,就需要搭建坚固的庇护所。A型庇护所采用坚固框架,能够支撑外表遮盖物和降水(冰、雪、雨)的重量,还能够抵御强风。材料包括:一根3-5米的木杆作为梁柱,若干长木杆作为脚架,遮雨布,绳索,木桩钉等。
材料收集完毕后,先组装框架,将主梁的一端放在地面上,一端放入由两根杆子组成的两脚架中,由绑带固定。两根脚架展开约60度,分别与主梁垂直,与地面夹角约60度。然后覆盖遮雨布,外面铺设覆盖物。如图-6所示。遮盖物可以选用树枝树叶、干草、积雪等能够就地取材的材料,通常采用瓦片法从底部向顶部逐层铺盖,前后相互重叠。
图-6 A型框架庇护所搭建示意图
野外生存训练搭建庇护所要尽可能节省体力,充分利用地形和方便采集的各种材料,争取最大程度减少体力消耗。比如在北方积雪覆盖的冬天,积雪比较深的时候,可以建造雪洞。找一个积雪有2-3米左右厚的位置挖进去,要保持洞顶呈拱形,以增加强度,上挖通气孔。搭建一个高于入口的睡台,上面铺设树枝树叶干草等防寒防潮。雪洞要足够高,以便能在睡台上坐起来。雪洞壁厚要至少有30厘米厚。如图-7所示。
图-7 雪洞内部分布示意图
总之,士兵野外生存训练庇护所要根据天气、地形、地物、气候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因地制宜科学搭建,确保住得隐蔽、安全、舒适。(张焕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