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具身智能如何从“能动”走向“灵动”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具身智能如何从“能动”走向“灵动”

来源:科技日报2025-09-09 10:19

  机器人服务在生活中越来越常见,但目前它们在力量精准度和控制能力方面仍有待提高。有些机器人在拧矿泉水瓶盖的过程中会把矿泉水瓶挤压变形,而想拿起鸡蛋、蛋糕等易碎物体,就需要换一个部件。

  “当前具身智能的核心关键技术和零部件在产业化方面还面临很多挑战。”在日前举办的2025企创融通汇具身智能机器人核心部件专场活动中,中关村融智特种机器人产业联盟联合创始人陈晓东说,当前机器人感知的精度等仍需持续提升,执行部件的功能、响应速度与柔性亟待平衡,边缘计算的算力、能效与成本仍需优化。这些是横亘在机器人与物理世界之间的关键问题。

  如何更好解决机器人在与物理世界交互中存在的不灵活、用力过猛等问题,提供与人类期望值匹配的能力和服务?与会专家围绕“攻关核心技术,灵动具身智能”主题进行了研讨。

  当前,机器人在视觉和听觉方面已经拥有较强能力,例如人脸识别、语义识别等,但在触觉方面仍是短板。触觉相关的关键零部件成为业内关注的重要创新创业方向之一。相关专家介绍,从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智能到能根据环境要求灵活应变的智能,目前已经有十几种方案赋能灵巧操作。

  在数据驱动的时代,算法变得越来越重要。机器人交互的能力需要通过与环境的不断交互来习得。

  最近一年,机器人触觉正在发展。能够进行古筝演奏的机器人将视觉、听觉、触觉三个模态进行了深度融合,卓益得机器人展示了从端茶倒水到打乒乓球的训练成果,银河通用则利用数十亿级别的数据把机器人的抓取做到了极致。

  从抓取硬物体,到控制力度抓取软物体,再到可以操控物体,是机器人触觉不断向高阶发展的路径。与会专家认为,要把触觉模型做好,需要多学科、多领域围绕共性关键问题开展持续交叉融合研究。

  在发展机器人触觉的同时,还需提升其精准决策的能力。具身智能的核心在于智能体借助先进的传感技术和数据处理算法,与物理环境进行实时交互,从中捕获信息、解析情境,并作出精准决策。

  “以农业机器人为例,选择性收获是全世界尚未攻克的机器人技术瓶颈。”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教授李伟说,农业的作业环境复杂,需要机器人在识别非结构环境的同时,对多种农产品进行研判作业,力量控制不仅要满足作业需求,还不能对果蔬等产生不可逆的损伤。

  李伟介绍,为解决这一难题,他所在的团队研发了刚柔耦合的采摘末端执行器。团队优化机器人的手指设计,使其在完成作业任务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接触部位,助力采摘机器人落地应用。

  随着具身智能从实验室走向现实,其蕴藏的巨大市场潜力将为各行各业带来深刻的创新与变革。当前,我国拥有较完整的机器人供应链,在电机、传感器、AI芯片方面的国产化能力快速提升。

  业内人士认为,机器人之“智”,深深根植于其“体”。没有灵敏的“五官”、灵活的“筋骨”,就难以实现灵动可靠的智能。具身智能机器人要实现与物理世界深度交互,核心部件的作用不可替代。

  电机、传感器、AI芯片等部件自主可控、突破性能,是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关键。为了促进科技创新、提升机器人触觉性能和规模化应用水平、降低成本,中国科协积极组织具身智能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场景应用等方面的创新探索,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此次举办的企创融通汇具身智能机器人核心部件专场活动,持续发挥专家学者的前沿引领作用,促进实现优秀方案的带动效应,汇聚科技成果、产业需求、场景资源等要素,协同破解技术难题,提供定制化、专题化服务,助力机器人与物理世界实现深度交互。(记者 张佳星)

[ 责编:林佳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疆伊宁六星街:打造文旅融合新亮点

  • 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与会代表继续在云南参访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9月9日10时0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09 11:03
在中药房里,有这样一些“扫地僧”——它们价格低廉,常被忽视,却有着出人意料的疗效。
2025-09-09 10:15
近日,河南一名女童出现咳嗽、呕吐、嗜睡等症状,被家人误判为普通感冒,不料竟是暴发性心肌炎,且病情发展极为迅速,在转院治疗途中不幸离世。程翔提醒,当身体发出以下信号时,一定要引起重视,警惕并排查暴发性心肌炎:  一是胸痛、胸闷、气短。
2025-09-09 10:14
随着关键研发方向不断取得新突破,通用智能体在多任务处理方面,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完成度也会更高。
2025-09-09 10:10
2025年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5日至9日在德国柏林举行,共吸引全球约1900家展商参展。
2025-09-09 10:01
在嘎鲁图镇呼和陶勒盖嘎查“三北”工程作业现场,开沟种植一体机在沙地上开垦出一道道沟,种下一排排柠条。”
2025-09-08 09:48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率已从2012年的53.1%提高到2024年的67%,城镇常住人口达9.44亿,城市已成为承载亿万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
2025-09-08 09:41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9月8日公布《关于实施预包装食品数字标签有关事项的公告》。
2025-09-08 09:38
面向“十五五”,政策导向应注重发展与治理并重,加快形成结构合理、规则清晰、响应高效的智能消费治理体系,护航“人工智能+消费”高质量发展。
2025-09-08 09:33
7日0时34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08 09:32
植物在漫长的适应性进化过程中,催生出丰富多元的物种谱系。9月2日,《细胞》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宁国贵团队的一项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月季香气基因起源的新机制。
2025-09-05 10:06
今年8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的通知》,为医疗科普立了“规矩”。
2025-09-05 10:02
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是如同水、电一样重要的基础资源。我国算力发展情况如何?未来着力点在哪儿?
2025-09-05 09:54
算法技术的赋能强化了传统意识形态风险,算法的自我进化制造了意识形态黑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和优化治理智能算法技术意识形态风险的新路径。
2025-09-05 09:48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孙道远教授、毛竹教授团队联合国外学者在行星科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该研究首次在地球以外的行星中确认了固态内核的存在。
2025-09-05 09:41
据世界气象组织2日发布的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最新通报,拉尼娜现象有可能从今年9月起回归并影响未来数月的全球天气和气候状况。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而厄尔尼诺现象则是指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升温的现象。
2025-09-04 09:47
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
2025-09-04 09:44
正确掌握储存技巧和使用习惯,才能发挥冰箱的功能,保障家人饮食健康。
2025-09-04 09:39
这不是惊悚小说,也不是玄幻剧,而是世代生活在海边的人们,和海洋巨兽的别样相遇——这是鲸和海豚的骨头。从意外搁浅偶然获得,到渔业生产相对频繁打捞,闽南的“新鱼骨庙”(阴庙)呈现出和历史上的鱼骨庙截然不同的样貌。
2025-09-04 09:37
9月3日,某潜艇支队某艇员队组织收看阅兵仪式直播,铿锵有力的步伐、全新亮相的装备、转型跨越的成就,让他们动容,更让他们振奋。南昌舰的入列,标志着海军驱逐舰实现由第三代向第四代的跨越,首次突破万吨级设计,在航母编队体系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5-09-04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