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9月10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在北京首钢园启幕,世界再次把镜头对准北京。本届服贸会不仅搭建了全球服务贸易的合作平台,更成为展现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协同与创新的重要窗口,推动技术、场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今年8月,国务院对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做出了重要部署,标志着“人工智能+”自2024年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已正式进入全面深度实施阶段。面对新一轮科技竞争,北京以场景为基、生态为势,展开一场围绕人工智能的创新实践。
聚生态:协同机制构建产业新范式
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和信息产业发展高地,积极把握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机遇,打好“人工智能第一城”旗帜,已形成涵盖算力、数据、模型和应用的全栈政策体系,并推出多项行业专项政策,为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北京拥有包括豆包、智谱、Kimi在内的一批国内头部模型企业,备案大模型数量持续领跑全国,大模型客户端用户国内居首,在通用大模型等主流技术路线上持续领先,在全球开源模型榜上长期居前。
北京正通过一套完善的产业协同机制,汇聚算力、数据、模型、应用与投资等多方资源,构建人工智能新生态。“伙伴计划”自2023年5月实施以来,已吸引超过280家生态企业加入,推动200余次企业对接,梳理32类细分场景需求,促成40余个项目合作,协调约8500P算力支持,并形成1150T高质量数据集。其新升级的“1+10+X”能力体系,以产业供需对接为核心,实施十大能力工程,构建多维资源矩阵,系统推动北京AI技术与产品能力的对外输出与生态共建。
在服贸会“生态对接·共创未来——构建AI生态协同新范式”论坛中,一批真实场景需求与典型应用案例集中发布,为企业与场景方提供精准对接通道,进一步推动创新成果落地与生态扩展。
促落地:场景开放激活应用新动能
人工智能的发展,一方面依赖技术的进步,另一方面体现在场景应用拓展。今年服贸会顺应服务贸易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趋势,聚焦人工智能、医疗健康、智慧物流、商旅文体健融合发展等专业领域,展示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创新发展成果,首发亮相一批新兴技术和服务解决方案。
作为全国人工智能创新高地,北京开放教育、医疗、制造、城市治理等关键领域的应用场景,为人工智能技术提供丰富的试验场和落地空间。
具体来看,就医服务方面,预约挂号统一平台接入近300家医疗机构,服务超2亿人次;在城市建设领域,车路云一体化云控平台在北京市600平方公里范围内接入感知数据总量超过7PB,服务37家企业1100余台自动驾驶车辆……
这些可复制、可推广的标杆案例,不仅体现了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实体经济的多重价值,也凸显北京以场景牵引技术创新、以落地推动产业升级的系统性优势。这些开放的场景正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动能,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持续强化北京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引领地位与话语权。
链全球:方案输出赋能跨境新合作
人工智能成为技术经济竞争和国家战略安全的焦点,世界主要国家围绕人工智能的竞赛进入白热化阶段。
9月10日当天,“北京方案展”亮相本届服贸会3号馆,2000平方米的展区内,政务、教育、医疗、司法、交通等模拟场景错落分布,重点突出“示范引领、沉浸体验、交易促进”三大特点,以“场景还原+动态演示”的创新展陈方式,生动呈现全套方案。现场“三京”应用体系以及各业务领域服务的协同解决方案,突显“北京服务”的全球输出能力。
对于海外买家而言,服贸会不再只是“看热闹”,而是“买能力”,他们青睐的是经过北京超大城市场景验证、符合国际标准、能够快速落地应用的“城市级产品包”。
为支撑全球技术争先战略,北京从技术、算力、安全三方面系统推进。持续加大AI大模型研发投入,构建MaaS平台、开源工具等降低创新门槛;谋划“银河算廊”算力工程,依托京津冀蒙构建算力走廊;同时优化数据沙盒机制,建设产业模型安全靶场,为全球输出可信、可控的AI治理方案。
这一完整体系,展现出北京在人工智能全球化竞争中的系统布局与发展路径。面向未来,北京将继续秉持开放包容的理念,与全球伙伴深化协作,共同构建一个协同共生、持续进化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新时代的征程已经开启,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画卷正在铺展。时代的考题已经列出,北京的答案正在写就。这场关于智能、服务与未来的对话,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