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 9月26日,以“筑基 开放 燎原”为主题的AICC2025人工智能计算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聚焦人工智能+落地核心需求,从强化应用牵引、深化开放交流、加强生态培育、坚持自主创新四大关键点出发,发布多项重磅成果。
在强化应用牵引方面,中国移动、浪潮信息、北京盛科、智源研究院、清微智能等30多家企业和机构共同发布《超节点智算应用“北京方案”》,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市发改委共同见证。该方案以“国芯、国连、国用”为核心理念,基于国产超节点平台,精准对接科研、具身智能、医疗、智造、教育等多元行业场景的智能体开发需求,为 “人工智能 +” 在各领域的深度落地提供实践路径。
在深化开源生态发展方面,智源研究院联合全球生态伙伴正式推出“众智FlagOS v1.5”,该系统面向多元AI芯片,提供统一、开源的系统软件支持,通过全产业链整合破解AI算力生态碎片化、大模型迁移难等挑战。在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推动下,国产AI超节点智算“北京方案”也率先使用了FlagOS获得突破的性能。
在加强生态培育方面,在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等部门的支持下,人工智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式成立。以标准制定与推广为核心职能,致力于AI产业生态在安全可控的轨道上稳步推进,加速技术成果规范化落地,为跨行业、跨领域协同扫清标准障碍。
在坚持自主创新方面,为筑牢人工智能国产化根基,清微智能联合智源研究院、清华大学、东方国信等单位,在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的支持下成立“北京市可重构算力软硬件协同技术创新中心”,并同步启动创新联合体。该平台聚焦可重构计算芯片架构与软件生态协同优化,为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打造自主创新的算力底座。
会上,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设置《2025年中关村科学城人工智能企业算力补贴政策》咨询台。大会还邀请业界领袖与专家,围绕通用人工智能、开放计算、下一代 AI 计算架构创新等产业前沿议题发表精彩演讲,为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思路参考。
西湖大学“可信及通用人工智能实验室”创始人、欧洲科学院院士金耀初梳理了人工智能发展的主要脉络,并指出其发展路径与人脑智能的涌现过程相似——经历了演化、发育与学习的三个关键机制。基于这个视角,进一步阐述了可信赖人工智能的要求及人工智能治理的重要性,并分享了实验室在工业人工智能领域的实践及类脑通用人工智能的探索。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林咏华分享了“众智FlagOS”的技术进展,指出该平台作为开放、统一的系统软件栈,旨在打破AI算力生态壁垒,实现跨地域、跨硬件的算力连接与普惠共享,为全球开发者提供跨芯片、跨框架、跨场景的统一计算底座。百度首席技术官王海峰梳理了人工智能从规则方法、统计机器学习到深度学习、大模型的发展历程,指出大模型技术通用性与能力的全面性为通用人工智能带来曙光。浪潮信息首席AI战略官刘军介绍了面向智能体时代的两大创新系统,分享了AI算力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规模、电力、投入的挑战,提出要从规模导向转为效率导向,重新思考和设计AI计算系统,发展AI专用计算架构。北京中关村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戴蓓洁介绍了北京中关村学院面向超常规AI领军人才培养需求,建立项目制人才培养体系,推动AI与多学科深度融合,实现科研成果落地与产业需求反哺技术创新的双向赋能,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大会紧扣“人工智能+”行动在科技、产业等领域的重点方向,设置六大专题论坛,聚焦大模型、科学智能、具身智能、智能驾驶、低空经济等话题,围绕 AI 前沿技术与产业落地需求展开深度研讨,加快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走向规模化应用和产业化发展。
同时,大会还开设3000平方米实景AI创新科技展,集中展示人工智能领域的重大创新成果与场景应用实践,吸引了超过50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及近5000名行业人士参展交流。
本届大会由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市经信局、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共同指导,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支持。(记者 战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