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树木开花会“发热”?北林大应用多尺度成像破解玉兰早春开花的御寒智慧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树木开花会“发热”?北林大应用多尺度成像破解玉兰早春开花的御寒智慧

来源:光明网2025-09-28 10:49

  春寒料峭时节,盛开的玉兰花竟会悄悄“发热”?这看似不可能的现象,实则蕴含着植物应对低温,保障繁殖的生存智慧。近日,北京林业大学王若涵教授团队在植物学权威期刊《植物、细胞与环境》(Plant,Cell&Environment)在线发表最新研究成果,通过多尺度成像与非损伤微测技术的创新融合,首次精准定位玉兰花核心产热区,并揭示钙离子调控产热的关键机制,成功突破木本植物生热研究的长期瓶颈,为该领域奠定了关键方法与体系基础。

树木开花会“发热”?北林大应用多尺度成像破解玉兰早春开花的御寒智慧

  树木开花为何会“发热”?王若涵介绍,生热植物凭借自主调控花器官温度的独特能力,在植物界繁殖竞争中占据优势。它们通过花朵产热维持适宜温度,促进花粉萌发、加速花香挥发以吸引昆虫访花,促进生殖成功。而木本植物的组织结构更为复杂,其产热组织的具体位置、调控产热的关键信号分子等核心问题一直是植物生理学领域的研究难点,制约着对木本植物繁殖适应与能量代谢机制的深入理解。

  多尺度成像融合可以给复杂产热区绘出“精准地图”,科研团队以木兰科玉兰(Magnolia denudata)为研究对象,创新整合高分辨红外热成像(IR)、多光谱成像(MSI)与微区 X 射线荧光光谱成像(μ-XRF)等多尺度成像技术。最终发现,玉兰产热高峰期时,钙元素在其雌蕊柱外侧组织呈现显著富集状态,且钙元素的“分布区域”,与红外热成像标记的“产热热点区”、多光谱成像区分的“功能组织区”高度吻合。不仅首次明确了玉兰花的核心产热区域为雌蕊柱外侧组织,更提供了“元素分布 - 功能区域 - 产热信号” 联动的精准研究方法,为复杂木本植物产热组织定位提供了关键技术体系。

树木开花会“发热”?北林大应用多尺度成像破解玉兰早春开花的御寒智慧

μ-XRF揭示钙在玉兰雌蕊柱外侧组织的显著富集

  钙离子启动线粒体呼吸“引擎”在锁定产热区域后,团队进一步利用非损伤微测技术(NMT),深入探究产热调控的“分子密码”。结果显示,产热高峰期雌蕊柱细胞和线粒体的钙离子内流速率均显著增加。同时,转录组时序表达分析揭示,调控钙离子跨膜运输的通道蛋白基因与线粒体钙单向转运蛋白基因,在这一时期均呈现高表达状态。通过生热细胞呼吸测定证实,钙离子浓度变化直接控制线粒体的呼吸代谢效率,提高胞内钙离子浓度,能显著增强线粒体有氧呼吸速率,尤其能提升通过交替氧化酶(AOX)途径的能量耗散效率;反之,降低钙离子浓度则会明显抑制呼吸作用。这表明,线粒体中钙离子的增加,成为触发玉兰花产热的“能量开关”。

树木开花会“发热”?北林大应用多尺度成像破解玉兰早春开花的御寒智慧

钙离子促进线粒体呼吸并可实现呼吸抑制逆转

  该研究通过多尺度成像技术与非损伤微测技术的联合应用,实现“产热位置”“元素分布”“离子流”联合分析,建立了完整的木本生热植物能量代谢研究技术体系,解析了钙离子调控线粒体呼吸参与产热的机制,不仅为理解木本植物如何通过产热适应早春低温环境、保障繁殖成功提供了关键线索,更为后续生热植物资源的产热能力研究及应用奠定了方法与体系基础。

树木开花会“发热”?北林大应用多尺度成像破解玉兰早春开花的御寒智慧

生热细胞中的钙离子转运途径

  北京林业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王思钦、于淼为共同第一作者,王若涵为通讯作者。(蔡琳)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包银高铁包惠段进入运行试验阶段

  • 广西三江:风雨桥上遇非遗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2025-09-28 09:45
9月27日20时4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9:39
今天,横跨贵州省贞丰县与关岭县的世界第一高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通车后,原来需要绕行2小时的花江峡谷两岸贞丰县至关岭县,如今仅需2分钟即可直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2025-09-28 09:39
近日,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青岛国际邀请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84支代表队同台竞技。在各类比赛中,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吸引了最多观众“观战”。
2025-09-28 04:15
9月27日03时28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三号08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4:15
为改善数字消费“硬设施”和“软环境”,近日,商务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门研究出台《关于大力发展数字消费共创数字时代美好生活的指导意见》。
2025-09-28 04:15
各地情况不同,建设“无废城市”也需因地制宜,但认准了,就要坚定不移干下去,直到干出成效、达到既定目标。
2025-09-26 09:39
黄芪五仁月饼、茯苓陈皮豆沙月饼、“五行月饼”……中秋将至,主打“药食同源”的药膳月饼受到许多人青睐,成为节日消费新亮点。药膳月饼选用的食材,如茯苓健脾宁心、莲子益肾固涩、薏仁利水渗湿,都是常见食疗材料,适量食用有一定调理效果。
2025-09-26 09:38
国家疾控局近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该局新闻发言人、综合司一级巡视员熊煌介绍,目前,病媒生物传染病、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风险处于较高水平,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等肠道传染病聚集性疫情风险增加,流感等其他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处于低水平。
2025-09-26 09:37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品管理和展览部副主任黄海荣介绍,广西素有“铜鼓之乡”的美誉,2006年,壮族铜鼓习俗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全国科普月期间,重庆邮电大学空间通信研究院科普基地展台前,一场趣味十足的“芯片探秘”正在上演。
2025-09-26 09:35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23日在湖南调研。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2025-09-26 04:30
“十四五”以来,我国能源科技在全产业链取得新成效,能源科技创新取得更大突破。数智技术不断助力能源创新升级,绿色低碳能源技术开发能力不断增强。
2025-09-26 04:30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已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当前国际竞争的新焦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工作部署,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9-26 04:30
眼下正值全国科普月,25日,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走进成都炭材公司,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功率脉冲技术及应用专家邱爱慈作题为《马兰精神与强脉冲辐射环境模拟技术》的主题报告。
2025-09-26 04:30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四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2025-09-25 09:46
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把排查整治重大事故隐患作为防范重特大事故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推动出台64项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十四五’以来,我们实施了提升社会消防安全能力、提升公众消防安全素质等重大工程,消防安全风险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消防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进一步转型。
2025-09-25 09:46
当前,全球正经历以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积极探索AI引领零售创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新实践,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2025-09-25 09:46
与此同时,我国算力资源布局进一步优化,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加快构建,已初步形成枢纽节点、区域中心、本地边缘梯次化布局架构。“未来,要持续深化一体化算力网建设,夯实‘算存运’底座,强化算力资源统筹协同与动态优化能力,加速推动基础设施绿色升级。
2025-09-25 09:45
科学技术,既是人工智能(AI)理论和技术发展的源头和基础,也是人工智能的使用者、被影响者。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伦理规则设计与“人工智能+”同行甚至先行,是我们的目标,是AI健康发展的必要生态。
2025-09-25 09:41
科学探索奖由腾讯出资、新基石科学基金会运营,目标是支持中国顶尖的青年科学家,每名获奖人将连续5年获得总计300万元奖金。
2025-09-24 09:0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