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眼镜已经成为全球科技巨头所共同认知的“下一代个人计算终端”。数据显示,仅Meta一家在其 Reality Labs(现实实验室)上的投入就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
在AR眼镜赛道,中国企业还能否复制在智能手机和新能源汽车领域所取得的产业奇迹?
其实,面对全球科技巨头以十年、千亿美元为单位的投入所获取的技术壁垒,任何希望通过短时间、高投入的方式获取优势的企图都会化为泡影。唯有公司层面“极致专注”和产品层面“高度垂直”,才有可能形成突破。
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协同培育的高科技企业亮亮视野(LLVISION),作为中国最早专注AR眼镜的公司之一,正是这一战略路径的坚定践行者。十一年来,亮亮视野坚持科技引领,不断推进AR+AI与更多应用场景的融合创新,赋能千行百业数智化转型。
未来已经到来,只是尚未流行
2025年6月,瑞士日内瓦万国宫,由中国常驻日内瓦代表团和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共同举办的“人人享有无障碍:构建包容未来”主题展览上,刚来到哥斯达黎加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代表团实习的马蒂斯·利蒙,戴上一副由中国企业研发的眼镜后,耳边传来的中文语音便立刻在视野中转化为清晰的英文字幕。“这真的很惊人。”利蒙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难掩兴奋,“以前中文对我来说就像‘天书’,有了这副眼镜,我甚至想直接去中国旅行!”
2025年6月,嘉宾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体验亮亮视野AR翻译眼镜(新华社记者 连漪 摄)
2025年9月,北京文化论坛主论坛上,与会嘉宾注意到,法国前总理、法国政府中国事务特别代表拉法兰(Jean-Pierre Raffarin)及同坐第一排的领导人,都摘下了自己的眼镜,换上了一款外观时尚的黑色眼镜——这是他们在这场使用中、英、法三种语言的国际论坛上,实时“听懂”所有嘉宾发言的“秘密武器”。
2025年9月,北京文化论坛指定亮亮视野AR翻译眼镜应用于主论坛
2025年9月,北京国际科技园及创新区域协会世界大会(IASP世界大会)主会场上,约800位来自97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和领导人,在现场体验到AR+AI创新科技的魅力。这是AR翻译眼镜全球首次应用于重量级国际论坛,以真实、严苛的应用场景验证了中国AR企业的技术实力。
2025年9月,北京·IASP世界大会指定亮亮视野AR翻译眼镜应用于主论坛
而这些只是故事的序幕,其背后的主角——亮亮视野,在十一年来,以一场静默却深刻的“极致专注”和“高度垂直”,演绎着中国AR产业从技术追赶到全球引领的突围之路。
这并非单点技术的偶然爆发,亦非市场红利的短期收割。亮亮视野的厚积薄发,根植于其“科研+全球化市场+极致化产品”三位一体的强大内核。
“硬科技”才是全球竞争“通行证”
所有颠覆性创新的背后,必有深厚的技术积淀作为支撑。亮亮视野自2014年成立之初,便选择了一条“硬科技”攻关之路。作为“专精特新小巨人”,它不仅是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牵头企业,北京市科委连续多次重点研发专项牵头单位,更主导制定IEEE国际AR标准,手握270多项AR专利。这份沉甸甸的技术积淀,成为其全球竞争的“通行证”。
以其全国产化的AR翻译眼镜来看,亮亮视野核心技术优势体现在三大维度:其一是光学显示的突破性进展。Leion Hey2搭载的自研光学组件,将镜片厚度压缩至0.4毫米,约为银行卡厚度的一半,却实现了最高达到2500尼特的入眼亮度,彻底解决户外强光下AR字幕可视性的行业痛点。更关键在于,借助纳米级光栅技术,其光波导模组量产良率达到98%,不仅消除了绝大部分彩虹纹,更确保了技术自主可控与大规模量产下的成本优势,为全球化出海提供了坚实的产能与品控保障。
其二是声学与AI算法的深度融合。设备支持超过100种语言与方言的实时互译,平均延迟低于500毫秒,准确率高达98%。其独创的360°空间感知系统与神经网络降噪算法,即使在信噪比(SNR)低至-6dB的复杂声源环境下,如论坛现场、会展中心等,也能实现精准的声源分离和声纹识别。
其三则是续航能力的行业级突破。Leion Hey2彻底打破了AR眼镜行业在“轻量化、高性能、长续航”之间的“不可能三角”。整机仅重49克,并实现了单机8小时连续使用、搭配充电盒最长96小时的超长续航能力,远超当前市场AR眼镜真实续航约2小时的平均水平。这一突破不仅解决了行业痛点,更将AR眼镜的使用场景从碎片化扩展至全天候,真正支持跨国差旅、全天会议等重度使用需求,成为行业迈向“周充时代”的标志性产品。
2025年9月,第28届京台科技论坛指定亮亮视野AR翻译眼镜应用于主论坛
上述技术突破和优势意味着,AR眼镜真正从“概念演示”走向了“主会场实战”。从此以后,在跨语言交流场景中,“技术适应人”,而不是“人迁就技术”,成为可能。
这种将科研实力转化为消费级产品竞争力的能力,使得亮亮视野的技术壁垒成为了其全球化竞争中最硬的“通行证”。
全球化市场布局与国际认可的“共振效应”
技术优势唯有通过市场验证方能转化为商业价值。亮亮视野的全球化路径呈现出鲜明的策略性与体系化特征,且市场选择堪称精准。
2025年6月12日,亮亮视野在韩国首尔举行 Leion 品牌新品发布会,正式推出旗下消费级 AR 眼镜 Leion Hey2。在发布会结束两小时内预订量便突破1万台,创下中国AR品类海外首发纪录。韩国作为“跳板市场”,消费电子氛围浓厚,用户接受新科技的意愿强烈。选择在此首发,不仅能够快速验证产品在成熟市场的爆发力,其收获的品牌曝光与口碑效应,也为后续进军更高阶市场奠定了声量与信心基础。
继韩国之后,亮亮视野又计划于2025年12月进入欧洲与北美市场,与全球科技巨头正面竞争,以期完成从“侧翼切入”到“正面攻坚”的策略递进。
2025年6月,韩国首尔,全球首次“百人现场实测”AR翻译眼镜发布会
其实早在2022年,亮亮视野首创的AR字幕眼镜品类第一代产品,就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评选的“全球十大科技创新奖”。据了解,这是目前为止唯一一家中国企业获得此项荣誉。2025年6月,Leion Hey2成为“2025全球外交官中国文化之夜”官方指定AR翻译眼镜,覆盖170国外宾。
2022年,亮亮视野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的“全球十大科技创新奖”
当然,更重要的是来自市场和用户的认可。在其深耕十一年的AR领域,亮亮视野在企业级市场连续多年保持中国出货量第一。自2022年起,亮亮视野将企业级 AR 技术延展至消费级市场,推出第一代字幕翻译眼镜Leion Hey。该产品凭借技术创新与使用体验上的突破,销量超过3万台,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达150分钟,活跃度表现亮眼。
2025年6月,亮亮视野成为全球外交官中国文化之夜指定AR翻译眼镜
“真正的国际论坛主会场,是对产品能力最严苛的试炼场。”这也证明了亮亮视野产品在高规格、多语言外交场景下的可靠性与实用性,更是其从“中国智造”迈向“中国创造”的关键一步,也是占据全球科技话语权的必由之路。
从B端深耕到C端领跑,技术下放切入千亿“沟通经济”
亮亮视野的全球化并非从零开始,而是其企业级业务全球化成功经验的复刻与升级。早在消费级业务爆发前,其企业级AR解决方案已在工业、安防、医疗、航空等关键领域深耕超十年,构建了行业赋能体系与全球信任基础。
企业级市场的长期深耕为亮亮视野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底蕴与场景理解。2015年,亮亮视野与北京301医院合作,完成中国首例AR远程医疗直播手术,开创“AR+医疗”的创新模式;2018年,与上海海关联合开发的“国门卫士”5G AR智慧监管系统在首届进博会亮相,实现巡馆无纸化、信息实时化,极大提升了监管效率。
近年来,其为三一重工提供的重型机械AR维修指导方案,与南方航空、东方航空等合作的AR机务平台,进一步拓展至工业运维与航空管理等高复杂度场景。这些实践不仅验证了技术在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也推动亮亮视野不断优化其光学显示、声学处理和低功耗架构。
2024年,亮亮视野凭借为中国南方航空打造的安全检测解决方案,与ChatGPT并列入选《哈佛商业评论》 2024 年度科技趋势榜单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亮亮视野的B端业务早已迈出国际化步伐。与全球软件巨头SAP达成合作,成为其首家AR眼镜全球合作伙伴,方案落地新加坡樟宜机场等国际枢纽,推动AR在智慧建筑、旅客服务等场景的规模化应用。这一过程中所构建的全球供应链、品控体系和跨文化服务能力,为其消费级产品的快速出海打下坚实基础。
这种“企业级技术-消费级产品”的模式,实则为一次平滑而高效的能力迁移。光波导模组98%的量产良率、嘈杂环境下的高精度语音交互、超长续航的功耗控制——这些C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无不源自B端场景的长期打磨与反复迭代。从企业级技术到消费级产品的技术下放,不仅提升了研发复用率,更使产品在技术层面具备“出生即成熟”的独特优势。
2025年9月,上海外滩大会,亮亮视野收获全场全程“最具人气展位”
而其选择的赛道,更凸显出企业战略的深远考量。新品Leion Hey2所指向的并非一个狭小的硬件市场,而是全球规模高达820亿美元的“沟通经济”,并且实现了与全球科技巨头的差异化竞争。
2025年9月,德国柏林,IFA2025上,国际工程师戴着亮亮视野AR翻译眼镜进行跨语言交流
作为行业内最早提出并践行“AR+AI”技术路线的企业之一,其首创的AR字幕翻译眼镜品类将重构传统翻译市场的交互范式:通过将显示界面从手机屏幕移至自然视线前方,实现“连续、及时、抬头”的无感交互体验,彻底解放用户的双手与注意力。这使AR翻译眼镜能够在某种程度上超越工具,具有了一种“文明互鉴的基础设施”属性,展现出清晰的成长叙事与巨大的市场空间。
面对全球科技巨头,亮亮视野“极致专注”和“高度垂直”的发展路径,为中国的产业升级与科技投资提供了一个极具价值的范本。亮亮视野凭借一款消费级AR翻译眼镜及其积累的技术体系,不仅构建了跨语言沟通新范式,以及AR领域的全球话语权,也预示着中国科技企业完全有希望从“商品出海”提升到“技术输出”的新阶段。(光明网记者肖春芳)